《自然》雜志日前對2015年諸多科學領域的動向進行了展望。
粒子加速器
長久的等待已經結束:在關閉兩年后,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將于今年3月重啟。位于瑞士日內瓦附近的CERN下屬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這部機器將用13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幾乎是當前紀錄的2倍——開始自己的新生。科學家希望這些額外的火力能夠幫助對撞機找到可供填補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缺口的未知現象。如果升級后的LHC不能找到流行的超對稱性理論所預言的大量重粒子的證據,那么這個已經遭受質疑的理論或將進一步失去支持。
氣候協議
美國和中國在2014年作出了減少各自溫室氣體排放的歷史性承諾。此舉將為聯合國在12月于法國巴黎舉行的關于一個新的全球氣候協議的談判掃清道路——各國希望在那時達成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2020年后的協議。與此同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年平均水平將在數百萬年來第一次超過400ppm(百萬分之一)。
終結埃博拉
醫務工作者希望能夠終止埃博拉疫情在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的流行。這將需要更廣泛地使用經過證明的公共衛生措施——如對埃博拉患者的快速檢測和隔離。關于埃博拉疫苗的測試將在今年早些時候展開并于6月公布結果。目前已經有幾種藥物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當中,同時研究人員打算嘗試用埃博拉感染幸存者富含抗體的血液展開相關治療。血液治療一旦被證明是有效的,將會迅速并廣泛地展開。
矮行星之旅
彗星走了,矮行星來了。3月,美國宇航局(NASA)的黎明號探測器將抵達谷神星,這是位于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最大的一顆天體。天文學家認為在谷神星的外殼下藏有水冰。同時經過50億公里的旅程,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將最終飛臨冥王星,并于7月14日到達最接近點。兩者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將使天文學家有機會近距離觀測這顆巖石天體及其衛星,并獲得關于冥王星大氣的新數據。
嶄新實驗室
斥資6.5億英鎊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將于今年11月在英國倫敦啟用,將有1250名研究人員在這座染色體形狀的建筑中工作。再往北,造價6100萬英鎊的國家石墨烯研究所將在今年春季于曼徹斯特大學開張。該中心由英國政府提供部分資金,它是曼徹斯特創建所謂“石墨烯城市”活動的關鍵組成部分。而價值1億美元、由微軟公司億萬富翁保羅·艾倫資助的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艾倫細胞科學研究所也將在今年開始探究這一生命的最基本單元。
膽固醇抑制藥物
制藥公司正在比賽看誰能夠將一種新的膽固醇藥物最先投入市場,而有一些藥物可能在今年越過終點。一種以蛋白質PCSK9為靶點從而減少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的療法已經在臨床試驗中展現了希望。2013年,有兩種藥物走在了前列—— 一種是加州千橡市安進公司研制的藥物,另一種藥物由法國巴黎的賽諾菲公司開發。關于兩者上市申請的最終裁決預計將于今年夏季公布。
時空中的波
搜尋時空漣漪今年將有更好的工具。今年年底,位于華盛頓州里奇蘭市與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頓市的激光干涉儀重力波天文臺(LIGO)探測器將進行一次重要的升級,從而提高其靈敏度。經過20年的嘗試,LIGO團隊希望能夠瞥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近一個世紀前預言的波。今年秋季,歐空局激光干涉儀空間天線(LISA)探路者將開始測試類似的波搜尋技術,該設備計劃于2034年發射升空。
古老謎團的答案
古遺傳學家希望能夠測序在西班牙山洞中發現的具有40萬年歷史的Sima de Los Huesos人的完整基因組。關于這種古人類的線粒體基因組研究結果于2013年發表,然而由于核DNA的缺失,解碼剩余的基因組被認為將更加困難。但這項研究結果將有助于澄清人類、尼安德特人以及其他名為丹尼索瓦人的古人類之間的進化關系。
政治軍演
各國科學界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俄羅斯將對該國科學院下屬450個研究所展開審查。英國公民可能將在5月進行2010年以來的首次投票,而議會將由此決定是否批準三父母的試管嬰兒合法化——這也將是全球首創。而歐盟將仔細考慮如何取代科學顧問的職位——該職位在2014年被廢除,同時在美國將會看到國會受控于共和黨后的變化。
海洋觀測
兩艘新的美國研究船只正在全速前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將正式服役其北極Sikuliaq號;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尼爾·阿姆斯特朗號將開始科學操作。德國也有一艘新的科考船下水,其名稱仍與前輩一致:太陽號。而在海洋的其他地方,美國的海洋觀測計劃將在5月底完成。而日本可能會重啟南極海域的“科學”捕鯨活動。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本單位2023年06月采購意向公開如下:序號采購項目名稱采購需求概況落實政府......
100年前,中國思想文化領域發生了一場影響深遠的“科玄論戰”,又稱“科學與人生觀論戰”。2023年2月10日,本報邀請科學史家劉鈍發表署名文章《“科玄論戰”百年祭》,對這一場科學派、玄學派和唯物史觀派......
為進一步規范和指導藥物臨床研發和評價中的獲益-風險評估,提供可參考的技術規范,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藥審中心組織制定了《新藥獲益-風險評估技術指導原則》(見附件)。根據......
發布日期:20230609 為指導和規范非阿片類術后鎮痛新藥的臨床試驗,提供可參考的技術規范,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藥審中心組織制定了《非阿片類術......
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陳仙輝教授團隊的應劍俊特任研究員等人與南京大學孫建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超高壓技術手段,發現元素鈧在高壓下具有高達36K的超導轉變溫度,刷新了元素超導最高轉變溫度紀......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其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主要合并癥致殘率、致死率高。目前,我國高血壓控制率只有16.8%,尋找合理的治療方案及降壓藥物對提......
腫瘤免疫治療可激活特異性抗腫瘤免疫效應,有望實現腫瘤治愈,因而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科研人員開發了多種新型免疫治療策略,顯著激活抗腫瘤免疫效應。然而,胰腺癌和三陰性乳腺癌等免疫排斥型腫瘤(immune......
尼日利亞青年普羅斯珀·丹尼亞的獲獎作品《共同愿景》。丹尼亞供圖2022年9月6日,在尼日利亞阿布賈,當地青少年通過網絡視頻與正在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進行“天宮對話”活動。新華社記者郭駿......
比賽現場廣東省科技廳供圖中新網廣州6月12日電(王堅王子杰)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12日消息,主題為“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2023年廣東省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已在廣州舉行。該賽事以“線上+線下”方式,旨在激......
劉嘉麒院士在辦公室。82歲的“火山院士”劉嘉麒,近期在北京市委宣傳部、市科協等部門組織開展的遴選活動中當選為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這是一位非常前衛的爺爺。幾十年前就經常腳踩登山鞋,戴著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