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問學中醫的學生,知道秦老秦伯未嗎?知道董老董建華嗎?很多學生都不知道。”田徳祿告訴記者,從事中醫的人連秦老治療胃潰瘍的黃芪建中湯、董老的胃蘇顆粒都不知道,不光西醫看不起你,老百姓也不歡迎你。
“是到了系統改革中醫藥教學的時候了。”日前,北京中醫藥大學召開本科教學改革研討會,校長徐安龍向校內外專家公布了學校本科教學改革方案。徐安龍是教育部2013年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的直屬高校校長,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分子免疫學博士。在外界看來,徐校長的此番表態意味深長。
“扶正祛邪”是中醫治病的基本理念。依本報記者的觀察,這也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此次本科教學改革所遵循的原則。教育部和北京市有關部門負責人更希望,北中醫大能為全國中醫藥院校的教學改革做出表率。
北中醫大此次教改的大背景,是教育部、衛計委等6部門2014年11月印發的《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的“5+3” (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臨床醫學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也將取代原來的7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成為未來我國醫學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
北中醫大是《意見》發布后首個推出人才培養改革方案的醫學高校。徐安龍說,其實他們從2012年開始,就在中醫學專業實驗班開始了“5+3”改革試點,至今已招生3屆共計729人。2011年開設的岐黃國醫實驗班,實行九年一貫制的培養模式,重點培養中醫臨床拔尖人才。中醫教改班“院校+師承”人才培養模式,還獲得了2014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徐安龍告訴記者,學校本次教改要全面構建“凸顯北中醫大優勢”的人才培養體系。在中醫實驗班5年制本科人才培養經驗基礎上,將在中醫學專業、中藥學專業、針灸推拿學專業、護理學專業全面推行“院校+師承”模式,從本科新生入學就為學生配備導師。一方面要使學生盡早產生專業歸屬感,另一方面也要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除了加強通識教育外,將注重人文素質培養,豐富國學底蘊,為學生今后多樣化發展奠定基礎。
目前在北中醫大,“5+3”模式已取代原有7年制醫學教育,成為中醫學專業長學制培養模式的主要形式。他們在2012年就探索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有效銜接制度,完成培養過程的學生,可以獲得本碩畢業證和學位證、規培合格證、執業醫師資格證等證。在岐黃國醫實驗班,北中醫大將“5+3+x”具體解析為“4+3+2”(基礎階段+臨床階段+拓展階段),培養后期將分化為臨床型與科研型兩類人才培養。
年近八十的田徳祿是東直門醫院消化內科名醫,曾任北中醫大內科教研室主任24年。田徳祿認為,現在醫學院校普遍對臨床重視不夠,人員和經費都不到位。他說,中醫更應重視臨床,自己曾長期跟隨中醫名家董建華院士,抄方子抄了20多年才有所成就。現在這樣的傳統早沒了。
“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是本次北中醫大教改反復強調的重要理念。這需要學校的教學改革,也需要醫院的協同參與。
北中醫大副校長谷曉紅說,他們將厘清“早臨床”概念,前移中醫藥課程如針灸、推拿學、飲片辨識等,讓學生在第一年就了解中醫藥,熱愛中醫藥。同時,他們將打通基礎課與臨床課程的壁壘,由兩個階段的老師聯合組成教學團隊,講授諸如基礎課中的中醫診斷學,臨床基礎學科課程中的溫病學,生化、病理學以及臨床護理等課程。
大學英語、計算機等通識類課程也將進行相應的改革。據信息中心主任劉仁權介紹,他們將根據中醫藥大學的特點,大幅度削減《計算機基礎》課程學時,由原來的 99、72、54課時統一減為36課時。在課程內容上,調整為9個動態的模塊,可以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提高、中醫藥對計算機需求的變化進行增減和更新。教學過程將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學生在該平臺上進行學習、討論、互評、測試、拓展學習等。這樣一來,《計算機基礎》課程不僅是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課程,也是學校網絡資源與環境的使用說明課,同時也是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等學習方式的導讀訓練課。
在實踐教學建設方面,他們將建立“五層次”臨床實踐教學體系,即早期接觸臨床-課間見習-集中見習-臨床模擬教學-畢業實習。學校教務處副處長閆永紅說,東直門醫院、東方醫院等40所醫院是北中醫大的臨床教學基地,他們將專業培養要求與基地教學計劃有機結合,將教學基地切實納入學校的實踐教學體系當中。
同時,北中醫大將在第五學年末開展為期8周的臨床特色模塊化培養。特色模塊包括特色選修課、小講座和臨床實習三個環節,學校將結合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結合醫院重點專科特色開展培養工作。如腫瘤模塊,就有北中醫大三個臨床醫學院、中日友好醫院、廣安門醫院、北京中醫醫院、西苑醫院、望京醫院等8個臨床教學基地來申報培養。
“有一次,問學中醫的學生,知道秦老秦伯未嗎?知道董老董建華嗎?很多學生都不知道。”田徳祿告訴記者,從事中醫的人連秦老治療胃潰瘍的黃芪建中湯、董老的胃蘇顆粒都不知道,不光西醫看不起你,老百姓也不歡迎你。
北中醫大近幾年加大了“中醫走出去”的步伐。2014年10月,學校與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合作共建中醫中心簽字儀式在澳舉行。與以往單一的重視科研的合作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中醫中心將建立一個集中醫療、教育、科研功能三位一體的綜合平臺。許多外國專家也告訴校長徐安龍,他們想了解和合作的是更純粹的中醫。北中醫大這次教改的目的就是培養能用純粹中醫思維看病的醫生,這樣不僅在國內能用中醫看病,同時走出國門傳播中醫也會大受歡迎。
面對市場經濟和現代醫學的沖擊,我國中醫的許多優秀傳統正在不斷流失,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在此次教改中,北中醫大將更加重視國學經典教育和中醫經典教育,將“學經典、做臨床、跟名師”落在實處。
為了充分體現《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等中醫經典在教育教學中的核心作用,北中醫大將借鑒國家外語等級考試模式,將逐步建立中醫經典的分級考試制度。考試著重檢驗應試者對四大經典原文的背誦與理解程度,對理、法、方、藥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運用經典理論和方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績將作為在校學生獎學金評選和未來的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
這并非是排斥現代醫學。相反,徐安龍認為中醫要了解基本的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現代醫學技能,連化驗單都看不懂的人也做不好中醫。田徳祿也認為,中醫不能總是穿馬褂,也要穿西服,西醫懂的你也要懂,這樣面對同樣的疾病,中醫才能與西醫同臺競技。
中醫教改還要求中醫藥教育要采取好的研究方法,如對名醫名家方子的整理、中醫院幾十年病案的分析等,還要學習和了解最新的現代醫學,以便與西醫的療效進行對比。2014年7月,北中醫大2012級岐黃國醫班結束了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生命科學院為期10周的學習。學習采取全英文授課,學生不僅學到了生物學、遺傳學、基因組學方面的知識,提高了英文水平,還感受到了全新的授課、輔導、實驗及考核方式,開闊了視野。這樣掌握現代醫學基礎知識的純粹中醫在新時代更有競爭力,這樣的人會成為未來發掘和利用各種資源的主力軍。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接見第二屆國醫大師時指出,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重要的生態資源,挖掘利用好中醫藥資源,具有重大現實和長遠意義。北中醫大黨委書記吳建偉告訴記者,本次本科教學改革將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濟生”校訓,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具有北中醫大特色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人才。
記者2日從安徽中醫藥大學獲悉,該校朱國旗研究員團隊揭示中醫經典名方——安神定志方防治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機理,助力新安醫學古方煥新顏,療愈神經精神疾病。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雜志《植物醫學》(Ph......
日前,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官網發布《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定向獎勵實施辦法(試行)》。《實施辦法》共二十條,主要內容如下:明確定向獎勵功能定位。明確了定向獎勵導向、適用范圍、獎勵重點以及授獎數量,提出定向獎勵是......
近日,上海大學招生與畢業生就業工作辦公室主任陸瑾線上做客新華網“2022高考情報局”,向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今年學校的招生政策和特色專業等情況。Q1:能否請您介紹一下上海大學的基本情況?陸瑾......
據中國生物官微消息,4月26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奧密克戎變異株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國家藥監局臨床批件。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在前期已上市原型株新冠滅活疫苗和完成貝塔、德爾塔變異株滅活疫苗研發的基礎上,第一時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7965.shtm中新社上海4月25日電(記者李純)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近期就......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劉春巧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神經視網膜光感受器纖毛膜蛋白復合體在Rhodopsin(視紫紅質)和其他外段蛋白運輸中起重要作用,從而為致盲性色素視網......
青霉素歷史的槍炮與玫瑰撰文|比爾·沙利文(BillSullivan)(印第安納大學藥理學與毒理學教授)編譯|維羅妮卡圖1青霉素的使用引領了抗生素革命。不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年代,青霉素的臨床應用都拯......
科研項目是科技創新活動的核心載體,優化科研項目的組織管理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科研項目組織管理形式也在不斷優化。2014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開展了國家科技......
近幾年,醫藥營銷數字化趨勢愈演愈烈。醫改政策和新冠疫情雙重推動下,中國醫藥數字化營銷邁上了新的臺階,不論是醫生對數字化、合規化方式的認可度,還是醫療企業想要進行數字化營銷的迫切度,都達到了新的頂點。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西部地區農林水高校高質量發展對支撐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意義重大。”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代表在接受本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