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1-13 11:31 原文鏈接: 喀斯特峰叢洼地土壤侵蝕模型模擬研究獲進展

      中國西南喀斯特地區二元水文結構發育,水土流失過程不同于其它非喀斯特類型區,地表水向地下入滲或滲漏的比重高且速度快,導致喀斯特坡面地表土壤侵蝕量微小且不連續。現有侵蝕模型因不能適用于該特點而無法直接應用于喀斯特地區。因此,如何獲取較為準確的土壤侵蝕速率及其空間分布特征,是預測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演變趨勢及制定相應防治措施的前提基礎。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區域生態與景觀生態項目組博士生馮騰在研究員陳洪松和王克林的指導下,以桂西北環江縣古周喀斯特峰叢洼地小流域為例,改進并應用了基于過程的分布式半經驗RMMF(the revised Morgan, Morgan and Finney)模型。模型模擬過程中通過使用復合匯流算法及添加滲漏圖層的方法改進了原有地表有效匯流量的計算,即允許地表流從一個柵格流向周圍其它所有可能的柵格,并按照滲漏圖層中的運輸比例匯流向下游。模擬結果顯示,2006-2007年古周小流域年均徑流量為18 mm,坡地年均土壤侵蝕速率為0.27t ha-1 y-1,與徑流小區觀測數據及前期137Cs的推算結果吻合。小流域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年均侵蝕速率在0.1~3.02t ha-1 y-1之間,其中裸地及農耕地侵蝕速率最大,需要減輕人為干擾。該研究對土壤侵蝕模型在喀斯特地區的應用具有重要參考意義,為喀斯特土壤侵蝕特征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持。

      上述研究相關結果以Modeling soil erosion using a spatially distributed model in a karst catchment of northwest Guangxi, China 為題發表在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期刊上(2014, 39(15): 2121-2130)。該研究得到了中科院西部行動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相關文章

    研究者評估西南喀斯特地區森林恢復固碳潛力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王克林研究員團隊在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近20年植被恢復固碳潛力評估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Earth’sFuture上。生態系統......

    中國近百年土壤侵蝕研究成就卓著

    陜北黃土高原地貌。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神木侵蝕與環境試驗站布置的試驗。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安塞水土保持綜合試驗站布置的項目試驗。圖片均由張行勇攝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張科利和中國科學......

    繪制出西南喀斯特地區復雜森林空間分布圖

    記者9月13日從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獲悉,該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王克林研究員團隊基于深度學習和國產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繪制了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復雜森林空間分布圖。近日,這一研究成......

    亞洲喀斯特植物區系的遷入式樣和驅動因子獲揭示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偉團隊以舊世界的苦苣苔亞科為模式類群,通過整合系統發生、分化時間、生物地理、祖先狀態重建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亞洲熱帶、亞熱帶喀斯特植物區系的遷入式樣和潛在驅動因子。相關研究......

    一洞一新種:救救喀斯特洞穴生物

    擁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桂林,山水聞名于天下。當人們游覽那些天然喀斯特洞穴時,可曾想到伸手不見五指的巖洞中,竟然也擁有著豐富、多樣而獨特的生物群落。然而,我國西南地區喀斯特洞穴的生物多樣性正受到嚴重威脅。......

    模型預測土壤可蝕性空間研究取得進展

    土壤侵蝕是土壤與糧食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進行土壤侵蝕影響因子的定量化研究對阻控土壤侵蝕有重要意義。土壤可蝕性(soilerodibility)能反映土壤對侵蝕外營力剝蝕和搬運的敏感程度,是組成土壤......

    成都學者利用雙核素失蹤技術對防風固沙效益進行評估

    風沙災害是我國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對該區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我國實施的“三北”防護林工程,減少了“三北”地區的荒漠化和沙塵暴。但由于地面監測資料欠缺,單純依靠遙感手段......

    揭示水分影響喀斯特石生植物水勢調節及干旱脆弱性特征

    喀斯特地區土層淺薄且極不連續,下伏的表層巖溶帶裂隙管道發育,這不僅使得喀斯特生態水文過程和植物水分環境明顯區別于絕大多數非喀斯特地區,生態環境亦更為脆弱。西南喀斯特地區系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區之一,......

    新研究揭示喀斯特地區土壤水分格局的空間異質性

    土壤水分的時間、空間格局是許多陸地生態系統土壤水分狀況的關鍵指標,可以幫助從事水文、氣象和農業等領域的科學家更好地理解與水文相關的生態模型和過程。版納植物園恢復生態研究組博士研究生趙志猛在導師沈有信研......

    研究在喀斯特植被恢復初期土壤氮有效性調控因子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王克林團隊在西南喀斯特植被恢復對土壤氮有效性影響的研究中取得進展。西南喀斯特地區是我國最大面積的連片貧困區域,是非地帶性的生態脆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