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研究屬于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在醫療、克隆、育種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也是當前世界各國關注的前沿課題。
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將基因研究應用于禽畜類動物育種、提高動物類農產品產出率更具有重要意義。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對禽畜類農產品消耗量的增加,而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也將是由種植農業為主向動物農業為主轉變。”李寧認為,隨著我國的發展,未來動物農業將在我國農業發展全局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因此,從基因層面改良我國雞、豬等禽畜類動物品種,提高動物的產蛋率、產仔率、產肉率、產奶率,增強動物免疫力等,已成為生物學家的重要職責之一。
李寧介紹,以往以數量遺傳學理論為基礎的動物育種方法效率,已經跟不上世界畜牧業發展對品種的要求,需要整合新的理論與技術。而借助于基因研究手段,通過標記動物的抗病、多產基因,從基因層面進行動物的選種、育種,可以大大提高選種的準確性,進而提高育種效率,已成為動物育種方法的主流趨勢。
于是,自1998年起,李寧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提出了多項關于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申請,并得到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積極反饋。
“我研究的課題非常貼合北京市農業生產實際需求,因此得到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高度重視,一開始即給予重點項目支持。而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方面高度敬業的工作態度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寧介紹,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有關工作人員從項目立項、實施,直到結題,對整個操作過程進行了跟蹤式管理。在項目取得成果后,還積極推介到北京市科委農村處予以產業化推廣。
在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引導下,李寧取得了卓越的工作成績。
1998年至2008年間,李寧共主持完成了4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雞重要生長與肉質性狀的基因定位”、“肌肉質、腹脂和色素性狀的分子遺傳基礎研究”和“利用RNAi技術培育抗禽流感新品種”三項研究,發展了國際先進的基因精細定位和基因功能驗證技術體系,為我國分子標記技術的持續創新奠定了重要基礎。
另一資助項目“家畜基因組修飾新技術”則從根本上克服了現有轉基因技術導致外源基因隨機整合,整合率和表達率極低的問題。該項目的實施建立了我國家畜基因組修飾的新技術平臺,極大地加速了我國動物轉基因技術的產業化。
“雖然市基金更關注對北京未來發展有深遠影響的研究項目,但由于北京引領全國,因此也可以說市基金的意義不僅局限于北京,更在于引領全國發展。”李寧指出,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對生命科學的準確立項,不僅直接促進了后續研究隊伍建設,更引導了我國轉基因研究領域的整體進步。
通過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實施,李寧及其課題組奠定了相關研究在國內外的領先地位。而這些項目的研究成果也為日后多項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及轉基因專項課題的研究積累了前期工作基礎,為國家課題的申報和立項起到了指引和支撐作用。
“國家級科研基金需要兼顧全局,所以布局很難強化某一個方向或領域。基礎研究對科學事業的長遠發展同樣意義重大,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在此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播撒下重大研究項目成長的第一粒種子。”李寧說。
近幾年社會上炒得沸沸揚揚的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故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健康的高度關注。
為此,人們紛紛呼吁要加強食品監管,懲治不法之徒,保障食品安全。但在李寧看來,加速發展生命科學才是解決此類事情的根本途徑。“如果能通過科學育種培育出更加優質的奶牛并加以推廣,那么奶產品的整體質量就將得到提高,也就不會有人在奶產品上動心思了”。
李寧認為,經濟的迅速發展已使人們對食品的需求有了很大變化,從過去只求吃飽,向著營養、安全、衛生的方向轉變,這對我國的農業發展目標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優質、安全的食物還能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生命科學研究將在此發揮巨大作用。
李寧指出,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提高生活舒適、便利程度,如信息、運輸技術、材料科學等;另一種則致力于提高生命質量,即生命科學研究,包括食品、醫療、生態環境等。
以農業為例,過去的農業生產更重視產量,衡量農業技術好壞的唯一標準是產量高低;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已經轉變為在保證產量的前提下,生產出使人們更加健康、更加長壽的農產品。
“生活舒適度的改善相對容易實現,但生命質量的提高往往需要過程。事實上,生命質量才應該是科學研究關注的根本問題。”李寧認為,雖然這一觀點已在社會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但對生命科學的支持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奶、蛋等農產品的營養源是什么?人體合理的營養標準是什么?諸如此類的許多基本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而只有這些問題得到解決,我們才能真正建立起有利于人類健康的合理食品結構,并進一步深入研究人類的衰老、疾病機制,達到趨利避害、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
李寧指出,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目前已走到舒適向質量轉變的時代,應該對生命科學研究給予更大的重視,進而引領全國向提升生命質量的根本目標前進。
因此,李寧特別提出,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目前的資金規模已不能滿足基礎科學研究的要求,需要擴大基金規模,并在基金資助方向上向生命科學研究傾斜。
“這不僅是促進北京長遠發展的需要,更是整個時代進步的現實要求。”李寧說。
今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截至2022年底,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累計資助83億元人民幣,資助博士后近12萬人。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是國家較早設立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金。近年來,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申請人數......
1月1日,新修訂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調查處理辦法》)正式實施。《調查處理辦法》是自然科學基金委對科研不端行為進行調查處理所依據的重要規章制度,最早于2005年......
自然科學基金委按照科學基金系統性改革總體部署,以構建理念先進、制度規范、公正高效的新時代科學基金體系為目標,在2023年推出以下改革舉措。一、持續開展分類評審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繼續開......
各博士后設站單位:根據《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規定》,經專家評審,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72批面上資助擬對3651名博士后研究人員予以資助(軍隊、國防科工等系統擬資助人員名單不含,另行組織公示),現對名......
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接收項目申請294396項,經初審和復審后共受理292829項。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自然......
關于公布2023年度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形式審查結果的通告截至2022年8月30日17時,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省基金委)在2023年度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集中申報期間共收到55......
2022年7月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會議。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侯增謙院士,監督委員會蘇先樾教......
2022年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專業評審組名單(匯總)(按姓氏拼音排序)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規定,現公布2022年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專業評審組名單(匯總)(按......
各有關博士后研究人員:根據《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規定》,經專家評審,遴選出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71批面上資助3882名擬資助人員(附件),現予以公示(部分擬資助人員由相關單位和部門另行組織內部公示)......
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李靜海對外公布這樣一組數字:2012至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受理項目申請約201萬項,資助約43萬項,覆蓋自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