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1-26 08:24 原文鏈接: 濫用藥物可誘發癲癇不規律睡眠也可誘發


    • 多種藥物服用不當可誘發癲癇
    • 睡眠對癲癇的影響也很顯著
    • 約20%~25%的患者經長期正規的藥物治療仍然不能控制癥狀,此時可選擇外科手術治療
      醫學指導/解放軍廣州458醫院(廣州空軍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唐運林主任醫師

      一位來自粵北的癲癇患者小李,從5歲起每月癲癇都要發作兩三次,至今已有4年病程。由于發作前沒有任何先兆,發作時經常突然摔倒,小李被摔得遍體鱗傷,最嚴重的一次是從樓梯上滾了下去,結果胳膊摔斷了,顱骨骨折了,齒也掉了三顆。媽媽非常心疼小李,雖然家里的經濟狀況不好,媽媽仍然多次帶他去醫院治療,并一直堅持給小李服用抗癲癇藥,然而,小李的病總不見好轉,最近發作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上個月竟然發作了四次。這讓媽媽很憂心,帶著小李來廣州就診

      解放軍廣州458醫院(廣州空軍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唐運林在仔細詢問了小李的用藥情況后指出,小李的癲癇發作越來越頻繁很可能是抗癲癇藥本身引起的。這讓媽媽很吃驚――抗癲癇藥怎么會誘發癲癇呢?

      濫用藥物可誘發癲癇

      癲癇俗稱“羊角風”,是一種常見且起因比較復雜的慢性臨床癥候群,以大腦神經元反復異常放電的腦功能障礙為特征。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癲癇的患病率為0.5%,全國目前有癲癇患者約1000萬,其中75%~80%的患者經過正規服用抗癲癇藥物,能有效地控制發作,而20%~25%的患者經長期正規的藥物治療仍然不能控制癥狀,甚至有的患者服用的抗癲癇藥本身也能誘發癲癇。唐運林介紹,以下幾種藥物使用不當會誘發癲癇:

      1.抗精神病藥

      癲癇病患者若使用抗精神病藥易使癲癇復發。其中以氯丙嗪、泰爾登最為多見,其次像氟哌啶醇、奮乃靜、氯氮平、三氟拉嗪等也能誘發癲癇病,但較為少見。抗精神病藥是否誘發癲癇與使用劑量有關。如氯氮平每日用量超過500毫克時,即可引起癲癇病的發作。注射氯丙嗪往往會誘發癲癇病的大發作。

      2.抗狂躁藥

      癲癇病患者若使用抗狂躁藥碳酸鋰過量或蓄積中毒,會導致癲癇病的發作。

      3.抗焦慮藥

      癲癇病患者若使用抗焦慮藥安定、利眠寧、阿普唑侖(佳能安定)等,皆可加劇癲癇病的發作。若此類藥物與抗精神失常藥長期合用,一旦突然停用或急劇減量時,均可引起癲癇病的發作。

      4.抗抑郁藥

      癲癇病患者若使用抗抑郁藥多慮平(多塞平)、丙咪嗪、阿米替林等,均可使其舊病復發。服用抗抑郁藥麥普替林與米安色林等也會有類似情況的發生。

      5.抗菌藥

      癲癇患者若使用抗菌藥萘啶酸既可誘發癲癇,也能使癲癇的病情加重。對于代謝慢的癲癇病人,若服用抗菌藥異煙肼,一次口服用量超過5毫克/每千克時,也會造成癲癇復發。

      6.抗潰瘍藥

      抗潰瘍藥西咪替丁易通過血腦屏障(血液與腦細胞、血液與腦脊液間、腦脊液與腦細胞間的三種隔膜的總稱),癲癇病患者使用西咪替丁時,當藥物在腦細胞內或腦脊液內達到一定濃度時,會引起癲癇病的發作。而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則不易進入腦脊液,使用后較為安全。

      7.抗癌藥

      癲癇病患者使用抗癌藥阿霉素、甲氨喋呤(氨甲喋呤)、長春新堿等,均易引起局限性或全身性的癲癇發作。還有一些抗癌藥會影響抗癲癇藥的吸收,降低抗癲癇藥的療效,當抗癌藥與抗癲癇藥兩者合用時,需調整用藥劑量,來維持藥效。如抗癌藥卡氮薺加抗癌藥順鉑持續靜滴3個療程時,若需使用抗癲癇藥苯妥英鈉,其用藥劑量則需增加41%~65%。此外,抗癌藥環胞苷也會引起部分癲癇病人的癲癇持續發作。

      8.抗癲癇藥

      即使抗癲癇藥本身,如應用不當的話,也會誘發癲癇。如抗癲癇藥苯妥英鈉、苯巴比妥鈉、三甲雙酮等如應用過量,均可加劇癲癇病的發作。特別是靜脈注射苯妥英鈉過量時,可造成致命性的癲癇發作,故在使用苯妥英鈉治療癲癇無效時,不可隨意增加使用劑量。再如撲癇酮、乙琥胺、苯妥英鈉、苯巴比妥鈉等一般需堅持使用3~5年,在使用期間不可突然停藥,否則會造成癲癇復發,而且還能引起癲癇大發作,或使癲癇處于持續狀態。尤其在服用苯巴比妥鈉時,應提高警惕。另外,處于青春期的癲癇病人極易復發,不可隨意停藥。嗜酒者在服藥期間應戒酒,否則會降低抗癲癇藥物的療效。

      9.其他藥物

      癲癇病患者若使用青霉胺、洋地黃、消炎痛(吲哚美辛)、保泰松、回蘇靈、可卡因、戊四氮、苯丙胺、金剛胺、左旋多巴和氯喹、乙胺嘧啶、胞二磷膽堿、印防己毒素、麥角酰二乙胺等,均易促使癲癇病發作。

      不規律睡眠也可誘發癲癇

      據介紹,除了藥物外,睡眠對于癲癇的影響也很顯著。在癲癇群體中,至少有25%的患者發作與睡眠有關。睡眠相關性癲癇就是指那些于睡眠期發作或睡眠期間更容易發作的癲癇。無論是何種原因所致的癲癇,不規律的睡眠或睡眠不足等都可能成為睡眠相關性癲癇的促發因素。

      唐運林提醒,對于癲癇患兒的睡眠,特別要注意保證充足,晚上不要熬夜,養成每日按時睡眠的良好習慣,因為睡眠不足是一個常見的誘發癲癇發作的因素。如果有條件,癲癇患兒中午最好能午睡。

      另外,還要注意睡眠姿勢,養成仰臥或側臥的睡眠姿態,盡量避免俯臥睡姿,特別是夜間發作頻繁的兒童更應避免。癲癇患者存在睡眠障礙時,可能引起癲癇發作的次數增加,因此應當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鎮靜催眠藥物既可治療某些類型的睡眠障礙,又可以協同治療癲癇患者的睡眠障礙。

      藥物治療無效時可選擇手術

      前文中的小李入院后,該院給其進行了腦CT等檢查,查出其右顳部有一個2cmX3cm范圍的致癲灶,考慮到小李長期服用抗癲癇藥效果不佳,醫院為其進行了手術,術后小李的癲癇再也沒有發作過。

      唐運林介紹,目前,我國約有200萬~250萬的癲癇患者通過長期正規的藥物治療仍然不能控制癥狀,此時可以選擇外科手術治療。而手術治療的關鍵是癲癇灶的定位。目前,癲癇灶的定位最新技術是利用128或256導腦電圖結合MIR/CT的三維圖像重建軟件及腦皮層地形圖技術對癲癇病灶精確定位,將不可視的癲癇病灶轉化為可視的立體的癲癇灶位置圖像,醫生根據定位的結果,在顯微鏡下切除癲癇灶或阻斷傳導,以確保對大腦的損傷程度最小。

    相關文章

    靶向化療法可剿滅大多數實體腫瘤

    美國一家頂級癌癥治療和研究機構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2日發布公告稱,該機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在臨床前研究中顯示能殺死所有實體惡性腫瘤的靶向化療藥物。研究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細胞·化學生物學》期刊上,但有聲音......

    顏寧團隊研究新進展

    提及“大麻”二字,不少人最先想到的莫過于“成癮植物”“傳統毒品”。但事實上,大麻是一種古老的農作物,最初被用來制作繩子和衣服,甚至可算作“五谷”之一。《周禮·天官·疾醫》中提到,“以五味、五谷、五藥養......

    大腦功能可能更多地與形狀而不是與連通性有關

    10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致認為,離散的腦細胞集合通過一系列相互連接的纖維向其他大腦區域發出信號。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數學模型應用于大腦活動,發現大腦功能可能更多地與形狀有關,而不是與連通性有關。......

    來自腦細胞的啟發:新型計算機組件

    盡管技術在不斷進步,但人腦在幾個方面仍然優于計算機。雖然計算機可以比人類更快地進行數學計算,但人腦能夠處理復雜的感官信息,并輕松地適應新的經驗。這種能力仍然是計算機無法企及的,而人腦在完成這一壯舉的同......

    癲癇灶神經元“甩脂”殃及星形膠質細胞,促進癲癇發生

    說起癲癇,估計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它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羊癲瘋”。這種病是大腦神經元突發異常放電導致的,患者常出現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等癥狀(大約影響了1%的人)[1,2]。70%的癲......

    科學家發現大腦免疫系統與癲癇之間的聯系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特征是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病的發病機制復雜,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與癲癇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近期,愛荷華大學和阿拉巴馬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氧......

    未來的計算機會在腦細胞上運行嗎?

    近日,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教授ThomasHartung團隊在《科學前沿》雜志發布了一項“類器官智能”計劃。他表示,“計算機和人工智能一直在推動技術革命,但它們正在達到'天花......

    第八批集采14個抗菌藥霸屏,295億市場科倫、倍特、石藥發力

    抗菌藥是臨床常用藥,也是國采的重點對象。第八批集采擬納入14個全身用抗細菌藥,2021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規模合計超過295億元,頭孢類市場再受沖擊。華北制藥、倍特藥業、科倫、齊魯、石藥等12......

    猴頭菇中活性物可促進神經生長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開展的一項臨床前試驗發現,猴頭菇中的一種活性化合物能促進神經生長,從而增強記憶力。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神經化學雜志》,有望為治療和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認......

    我國科學家進一步揭示星形膠質細胞參與癲癇發作新機制

    癲癇是一種常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具有高致殘率,易造成意外傷亡,解析其精準發病機制并研發新靶點治療藥物尤為迫切。經典癲癇發作理論主要聚焦于神經元的“興奮-抑制”失衡上,近年來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神經......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