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提前實現
記者:在“十一五”收官之際,您如何評價這段時期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主要成績有哪些?
周生賢:“十一五”以來,我們堅持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向,以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為主題,以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危機后的環境保護為主線,以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以污染減排為抓手,環境保護成效不斷顯現。突出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提前實現。2006年至2009年,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早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早半年實現。
部分環境質量指標持續好轉。與2005年相比,2009年環保重點城市空氣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下降24.6%;七大水系國控斷面I―III類水質比例提高16.1個百分點。
污染防治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09年底,全國脫硫機組裝機容量占全部火電機組的比重由2005年的12%提高到71%,城鎮污水處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3%。
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綜合作用日益顯現。完成環渤海、海峽西岸、北部灣、成渝和黃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區等五大區域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評的初步成果報告和重點專題驗收;2006年至2009年,上大壓小、關停小火電機組6006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產能8172萬噸、煉鋼產能6038萬噸、水泥產能2.14億噸。
民生保障和改善取得新進展。編制完成《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2010―2015年)》;出臺首個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保規劃;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
環境監管機制不斷創新。著力構建區域空氣聯防聯控工作新機制;建立了重點流域省界斷面水質考核機制。
清醒認識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環境形勢
記者:如何認識我國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期的環境形勢?
周生賢:“十一五”期間,我們開展了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和“十一五”環保規劃執行情況中期評估,經研究和分析,當前環境形勢可以概括為:局部有所改善,總體尚未遏制,形勢依然嚴峻,壓力繼續加大。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在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時,把經濟增長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和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作為我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面臨的首要突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增強憂患風險意識,科學把握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環境管理規律,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和難題,進一步做好“十二五”環境保護各項工作。
提高生態文明水平,要積極探索一條中國環保新道路
記者:《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第六部分,以“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為標題,這在五年規劃中是第一次。在您看來,提高生態文明水平,關鍵要把握哪些重點?
周生賢: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提高生態文明水平,要積極探索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中國環保新道路。
代價小,就是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以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支撐更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效益好,就是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建設相統籌,尋求最佳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排放低,就是堅持污染預防與環境治理相結合,用適當的環境治理成本,把經濟社會活動對環境的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續,就是堅持環境保護與長遠發展相融合,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不斷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的優化作用
記者:據了解,“十二五”環保規劃正在制定當中,這個環保規劃有哪些內容,打算解決哪些重要問題?
周生賢:概括起來,有這么幾個方面:一是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綜合作用。深化規劃和建設項目環評,明確生態功能區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完善環境法規政策標準體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技術升級;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深入推進污染減排。全面啟動縣縣建設污水處理廠工程,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啟動燃煤電廠脫硝,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制。三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進一步深化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的政策措施;完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改善城市和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四是著力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扎實抓好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工作;加強重金屬、危險廢物、土壤污染治理。五是嚴格環境執法。繼續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身體健康環保專項行動;集中開展沿江沿河環湖化工企業綜合整治工作。六是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加大以獎促治力度,全面啟動“連片整治”示范工作,穩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保護生物多樣性。
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公告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批準44個項目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其中......
各有關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為推進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根據《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規定,我部組織專家對11個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
關于征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發電設施(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索引號000014672/2020-01761分類應對氣候變化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0-12......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的通知,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管理,增強重點實驗室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撐引領......
日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華北平原小麥-玉米輪作區高效施肥技術研究與示范”經過5年的科學研究,已按期超額完成并通過驗收,該課題成果可使每畝農田......
財政部網站7月15日消息,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和上海市當日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舉行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標志著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第一支國家級投資基金——中央財政出資100億元、總規模885億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泉州市泉港區石化應急救援中心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平臺采購及服務項目貨物類采購項目中標結果出爐,采購的儀器設備包括色譜、質譜、光學式分析儀器、物理光學儀器、其他......
對于生態環境的變化,需要客觀科學地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科學系統分析,而對于生態環境的治理和恢復從科學上來看是一個漫長的系統工程。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所長張興贏對于當前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保護是新時期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4月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出席“水與發展縱論”第二期線上活動時指出,“到2035年之前,環境質量改善仍然是環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3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函。此次發布的標準包括《水質滅菌指示微生物(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的鑒定生物學檢測法》《水質總銦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水質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