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3-02 14:57 原文鏈接: “兩會時間”將于明日開啟多項政策迎來窗口期

      “兩會時間”將于明日開啟。綜合諸多機構、專家的觀點來看,經濟新常態下的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仍將是兩會上的財經熱詞。在再次降息之后,穩增長的后續政策仍有較多選擇,包括降準、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等;而區域發展方面的“一帶一路”、京津冀等相關規劃,重大改革方面的國資改革頂層設計方案等多項政策有望兩會后發布。此外,財稅改革、投資融體制改革、金融改革、重要生產資料價格改革、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等重大課題也將繼續向縱深推進。

       穩增長政策儲備豐富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預計,2015年GDP增速目標將下調至7%左右,CPI、M2目標也將分別下調為3%、12%,但新增城鎮就業目標可能仍設定在1000萬人。GDP增速目標下調并不表明政府希望增速繼續下降,而是在當前增長動能疲弱和就業可能轉差的情況下,將7%視作今年保就業的增長下限;同時表明政府有意淡化經濟增長目標,引導地方政府不再片面追求經濟增速,希望在調結構和促改革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中金公司預計,2015年GDP實際增速為7.3%。

       專家分析,2015年前兩個月的經濟數據會比較難看,經濟面臨的通縮壓力加大。央行2月28日再次宣布降息即是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經濟發展,引導社會預期的必要之舉。在有明確信號表明經濟企穩前,繼續降息、降準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經濟發展的貨幣、信貸環境整體將維持較為寬松的局面。

       財政政策方面,穩增長也有諸多政策選擇。中金公司報告預計,2015年預算赤字可達1.6萬億元,赤字率2.2%。其中,一般地方債發行規模顯著擴大,預計發行額度增至6000億元,同時,可能允許地方發行專項債,并歸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此外,專家預計,盤活財政資金存量;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大降稅清費力度等多種手段也會增強積極財政政策的含金量。瑞銀證券中國經濟學家胡志鵬指出,若地方政府投資大幅收縮,

       中央料加大財政對沖力度,通過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加大對基建投資的支持,并會尋求其他融資渠道,包括PPP和引進私人投資等。

       區域發展頂層設計方案將出臺

       在區域發展方面,“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頂層方案有望在兩會后陸續亮相。

       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2015年將抓緊研究制定關于貫徹落實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出臺《區域規劃管理辦法》。除大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轉型升級等區域戰略外,還將扎實推動“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的落實。具體包括,扎實實施“一帶一路”建設2015年度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突破口,著力推進投資和貿易便利化,加快構建強有力的投融資渠道支撐;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建立健全規劃和政策體系。推進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取得新進展,穩步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編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實施交通、產業、環保等重大項目。從此前召開的地方兩會來看,各地紛紛響應國家區域經濟發展路線,在其《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主動融入上述三大戰略。

       此外,在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自貿區建設有望提速。目前,滬津粵閩從南到北自貿區新格局初步形成,據新華社報道,3月1日起,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中國天津、廣東和福建三大自貿區、以及擴區后的上海自貿區暫時調整相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將正式實施。四大自貿區的正式掛牌運營時間很可能不與法規生效時間同步,甚至可能在全國兩會之后。

       國資改革等總體方案將發布

       機構認為,改革在邊際上可以顯著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效率,加快改革是2015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國資改革總體方案的公布進入倒計時,財稅改革具體措施將逐步落地,土地改革試點進程可能加快。

       國資改革總體方案在春節前公布的預期落空后,業內人士對該方案在兩會后亮相充滿期待。而從地方兩會來看,與2014年的籠統表述不同,多地2015年兩會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明確方向、目標、措施,如建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投資公司、完善國企激勵機制、實現國企整體上市和提高國資證券化率等。中金公司報告認為,國企改革總體方案將會更加明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逐步推進職工持股也符合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國有企業的戰略重組將加快推進,預計在2020年形成30-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努力構建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的戰略指引下,國防軍工行業的改革料加快推進。有媒體報道,軍工領域的事業單位改制已經啟動,兩會后將初步確定分類名單并上報;各軍工集團的改革將加快,證券化水平將繼續提升。

       中金公司報告認為,2015年新預算法的正式執行,標志著財稅改革大幕拉開,包括地方政府收入逐步納入全口徑預算、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改革轉移支付制度、推廣PPP 模式等。這些財政改革又會涉及土地制度、戶籍制度、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的劃分,包括地方政府激勵機制的轉變和環保稅、房產稅等新稅種的設立,牽一發而動全身。預計上述具體的財稅改革舉措將在今年逐步落地。此外,土改試點、生產要素價格改革等都將加速推進。

       生態環保產業空間巨大

       海通證券研究報告稱,今年是新修訂的環保法實施首年,也是“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的收官之年。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相關表述來看,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力度或將只增不減,通過節能減排治理環境污染也將勢在必行,有助于實現“增長減速但質量提高”。

       從地方兩會的議題來看,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環境治理依然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公布后,《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望亮相,《土十條》制定實施進程也將加快。環保部還明確表示,2015年,與2014年相比,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減少2%,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3%,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5%;研究提出“十三五”總量控制制度改革方案;啟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戰略環評,堅決遏制“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建設。

       券商分析人士認為,在追求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背景下,生態環保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有環保部官員指出,“十三五”環保產業規模同比將出現大幅增長,氣、水、土污染治理及第三方環境治理市場需求將大規模擴張。氣、水、土三項行動計劃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6萬億元。

    相關文章

    如何看待中美經濟總量差距在擴大?國家發改委回應

    3月6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中國去年經濟增速3%,美國經濟增速2.1%,但從經濟增量來看,美國的增量要比中國增量大,中美經濟總量差距在擴大,請問如何看待這樣一個變化?對此,國家發展改......

    2022經濟年報:去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57萬億元

    記者從20日舉行的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2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57萬億元,同比增長18%,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底,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

    3449項成功轉化!陜西“三項改革”使科技成果走向市場

    “截至目前,陜西75家試點高校院所中,38383項科技成果已單列管理,3449項成果正在實施轉化,其中232個項目已經成立公司、開張運營;184名科研人員及科研管理人員憑借科技成果轉化貢獻晉升了職稱;......

    習總書記: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

    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需要從戰略全局出發,抓主要矛盾,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關鍵環節,綱舉目張做好工作。(一)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必須大力實......

    12所9校6地|科技部等8部門推出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方案

    2022年底,科技部會同教育部等7部門聯合召開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啟動會,部署推進《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圍繞國家科技任務用好用活人才,以“評什么、誰來......

    2023年,引爆中國經濟的十大行業

    2023年,會更好嗎?對于很多人來說,2022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無論是瞬息萬變的環境與形勢,還是工作和家庭的跌宕起伏,都讓人感到沉痛,以致于渴望急速翻篇。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當2023年的曙光......

    旅游餐飲電影等行業爆發式增長

    期待已久的報復性消費,終于在2023年春節假期打響第一槍!3.08億人出游,成都上海廣州最熱門旅游目的地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發布數據稱,春節七天假期(1月21日至27日),國內旅游出游約3.08億人次,同......

    春節假期影響市場的重要財經資訊匯總

    春節假期影響市場的重要資訊有:中疾控發布全國新冠感染情況,最高峰重癥數量每日增近1萬;江蘇1號文刷屏,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42條重磅發布;恒生科技指數春節期間累計漲超5%,創下2022年7月以來新......

    這些萬億城市,憑什么跑贏全國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3%,全國的GDP總量超過120萬億。在國家總體數據發布之前,全國各地陸續召開兩會,各個城市的GDP數據也相繼出爐。目......

    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須避免五種問題

    近期,2023年研究生入學筆試剛剛結束。與之相伴的,則是人們對于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的再次關注。近年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研究生培養單位一直在不斷以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為抓手,提升基層改革的積極性。其中,主......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