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馬拉松式的全球氣候談判再次打響了發令槍。在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6次締約方大會(COP16)和《京都議定書》第6次締約方大會(CMP6)開幕后,手握談判大權、掌握全球未來的近200個國家的氣候談判官員,開始了各自的陳述。
大國、富國希望爭取更多的經濟增長空間,不愿作出更多的溫室氣體減排承諾;小國、窮國希望從前者手中獲得資金、技術的同時,強烈地希望大國、富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僵局仍然沒有打破的跡象。
在陳述完諸如“希望坎昆會議取得成功”之類的外交辭令后,他們旋即開始表達各自不同的主張。
圍繞減排目標、資金和技術轉讓,77國集團加中國、最不發達國家、太平洋島國、非洲集團、玻利瓦爾聯盟、阿拉伯國家、拉美國家、熱帶雨林集團、歐盟、美日等傘形國家甚至法語國家的氣候談判代表,競相陳述各自的理由。
77國集團加中國的代表說,堅持“巴厘路線圖”的授權、“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雙軌談判機制;發達國家應率先帶頭減排;坎昆會議應達成全面、均衡的談判成果,會議結束時“我們不能空手而回”。
最不發達的國家代表說,贊成77國集團加中國的主張,希望發達國家能提供占其GDP1.5%的援助資金。資金對最不發達國家很重要,最不發達國家是氣候變化的最大受害者。
小島國集團的代表說,機會的窗口日益關閉,因為環境變化他們損失了50%的GDP。如果全球氣候談判的結果沒有考慮小島國的利益,他們將拒絕接受。發達國家拒絕小島國的索賠要求,這有些“不可思議”。
29日,非洲集團、玻利瓦爾聯盟等其他發展中國家集團也對資金表現出了熱情。玻利瓦爾聯盟的代表說,如果少數國家不作出承諾,就難以設想坎昆會議能達成何種成果;希望最終的結果不會讓人感到吃驚、驚詫。
阿拉伯國家的代表表示,美國雖然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但也應積極有效地減少碳排放。氣候變化,發達國家所受影響較小,而發展中國家所受影響較大。
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訴求,以及歷史責任和技術轉讓等問題,29日下午舉行的會議上,發達國家沒有作出回應。
美日等傘形集團強調說,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大國都應減排。他們所說的發展中國家,主要是指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盡管中、印等新興經濟體溫室氣體排放的歷史貢獻值遠遠低于發達國家,但發達國家一直不愿坐視中、印經濟的過快發展。
中、印之外的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感受到了來自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壓力。面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訴求,發達國家一直要求發展中國家提高減緩行動的透明度,也就是常說的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的“三可” 原則。29日下午,發展中國家對此沒有作出回應。此前,因為擔心主權受損,發展中國家一直不愿在這一問題上讓步。
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從德國伯恩到中國天津,再到墨西哥坎昆,如今已是全球氣候談判官員今年馬拉松賽事的第六站。2012年日益臨近,但談判進展依然緩慢。
記者3日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近期研究發現,濫施化肥,有把全球旱地變為主要溫室氣體排放源的風險;而施用生物炭肥,則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將全球變暖潛勢最小化。這一研究,為不同旱地的......
巴西環保組織“氣候觀測站”于當地時間3月23日發布了最新報告,報告匯編了從2010至2021年間巴西溫室氣體排放概況。報告顯示,巴西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10年的約1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增加到了202......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陳哲所在團隊最新研究顯示,多年凍土區不但成為全球氣候變化響應的“敏感區”,同時也使該區域成為加劇全球變暖的重要“驅動機”。現有研究表明,以泛......
3月14日,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國際合作聯合行動(以下簡稱“聯合行動”)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聯合行動”創始理事單位、成員單位、“觀察員”企業和地方政府代表,專家委員會委員參加儀式。啟動儀式現場清華大......
氣候臨界點是氣候變化研究的熱門領域,也是全球面臨的最大氣候風險。關于氣候臨界點,201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曾有這樣的一個比喻:一葉在水面上漂浮的獨木舟開始傾斜進水的時候,尚能保持平衡......
2月14日,一項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快報》(BiologyLetters)上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擴大了蚊子活動范圍,從而擴大了瘧疾的傳播范圍。根據這項研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全球氣候變化對野生動物生存的影響,一直是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以鳥類為例,對于生活在溫帶季節性氣候環境下的鳥類,冬天的死亡率往往是一年中最高的,寒冷、食物短缺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然而隨著全球變......
近日,中山大學生態學院教授劉陽團隊在氣候變化對鳥類存活影響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研究成果為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野生動物種群下降機制提供了新的解釋。研究結果發表于ScienceAdvances。據悉,這......
近日,中山大學生態學院教授劉陽團隊在氣候變化對鳥類存活影響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研究成果為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野生動物種群下降機制提供了新的解釋。研究結果發表于ScienceAdvances。據悉,這......
當地時間1月9日,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指出,臭氧層有望在40年內恢復,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化學品的行動已惠及旨在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這是由聯合國支持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