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5-15 00:00 原文鏈接: 南京地質調查中心(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南京地質調查中心(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成立時間:1962年5月

      單位性質:國土資源部地質事業單位

      隸屬關系:直屬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以下簡稱“南京中心”)是集地質調查、科學研究、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國家公益性地質調查單位。主要承擔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承擔華東地區地質調查項目的組織管理、監督工作;承擔華東地區地質調查資料信息的接收、保管和服務工作;受委托承擔華東地區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的監理工作。南京中心人才密集,技術力量雄厚。現有在職職工294人,專業技術人員255人,占86.7%。

      學歷結構:具博士學位25人,碩士97人,本科99人,專科及以下73人。

      職稱結構:高級職稱90人(其中正高級44人),中級職稱98人,初級職稱49人。

      年齡結構:35歲以下人員146人,36-45歲30人,46-55歲101人,55歲以上17人。

      部門設置:

      ①管理部門: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紀檢監察審計室)、財務資產處、人事教育處、安全生產管理處、裝備處、華東項目管理辦公室、項目辦規劃處、項目辦技術管理處、項目辦經濟管理處、項目辦資料管理處、總工程師室(質量管理辦公室)、中央地勘基金華東項目監理部。

      ②業務部門:基礎地質調查院(臺灣地質研究室)、礦產地質調查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信息技術院、境外地質調查院、油氣勘查技術院、實驗室、儀器維修研制中心。

      ③公益服務部門:物業管理中心、離退休管理處。

      經批準,“中國地質調查局城市環境地質研究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儀器維修研制中心”分別于2000年12月、2001年4月在南京中心掛牌成立。“江蘇省光譜成像儀智能感知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調查局光譜探測地質儀器研發重點實驗室”分別于2011年9月、2012年10月成立。

       對外合作:與巴西、秘魯、委瑞內拉、阿根廷、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東帝汶、日本、韓國、菲律賓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國際組織開展項目合作。與臺灣地區、香港地區有關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業務交往與合作關系。與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合肥工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院校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聯辦博士、碩士培養點。

      科技窗口:創辦有南京中心專業網站,建有《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資料館》,主辦的《資源調查與環境》刊物已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和《中國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成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源刊、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在國內外地學界具有一定的影響。

      成果榮譽:單位自成立以來取得了顯著成績。南京中心共承擔完成500多項地質調查及科研項目,專業領域涉及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工環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巖礦測試、儀器研制、信息系統及網絡建設、數據庫建設、項目質量監督等各個方面,提交各類地調科技成果300多項,出版成果專著103部,獲國家、部、省級等各類成果獎198項,為國家地質科學發展和經濟建設作出了顯著貢獻。先后有1人次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進步獎,1人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4人獲中國地質學會銀錘獎,17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獲國土資源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獲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獲江蘇省第三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突出貢獻獎,1人獲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優秀中青年地礦經濟研究人才“銀星獎”,2人入選國土資源部百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計劃,1人進入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第三層次培養工程,6人獲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批優秀人才稱號,1人獲局青年地質英才稱號。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國土資源系統“十五”科技工作先進集體、首屆全國地質勘探工程技術人員技能大賽團體賽第一名和優秀組織獎、南京市白下區無職務犯罪先進單位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地址:中國江蘇省南京市中山東路534號 郵編:210016

      電話:025-84897998(辦公室)、84897958(網絡) 傳真:025-84600446



    位置:

    查看大圖

    相關文章

    研究發現住院治療增加患老年癡呆風險

    9月15日,《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發表的新研究指出,因感染而在醫院接受治療的人,幾年后患早發型阿爾茨海默氏癥的風險可能更高。細菌感染,特別是泌尿和生殖器官感染,與阿爾茨海默氏癥的高風險密切相關。此外......

    思百吉以8200萬美元收購Dytran,加強創新傳感器部署!

    近日,精密測量技術供應商思百吉(Spectris)宣布,其完成了以8200萬美元對DytranInstruments的收購,并將后者與HottingerBru?el&Kj?r(HBK)業務合并......

    275萬元!龍巖市疾控中心采購高通量二代基因測序儀等

    近日,福建省龍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福建省龍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通量二代基因測序儀及配套儀器貨物類采購項目》,預計花費近275萬元采購通量二代基因測序儀及配套儀器。詳細信息如下:一、項目名稱:福......

    AI賦能甲狀腺結節良惡性診斷大幅提升準確率

    術后檢測?穿刺活檢?在手術前,甲狀腺結節的良性惡性難分辨。西湖大學教授郭天南團隊將高通量蛋白質組學與Al技術結合,診斷準確率提高到85%以上。9月6日,西湖大學郭天南研究員團隊、李子青教授團隊及臨床合......

    幾招教你預防運動后皮膚“變差”

    適度運動健身不僅能減重、塑形,還能舒緩壓力,調節身心,還有人沖著“運動后,皮膚都變好了”加入運動隊伍,但我們在臨床上聽到不少朋友抱怨,運動后被各類皮膚問題困擾。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運動后,可能會出現哪些......

    拜耳宣布正式啟動口服FXIa抑制劑III期臨床研究

    8月28日,拜耳宣布啟動III期臨床OCEANIC項目,評估口服XIa因子(FXIa)抑制劑asundexian用于房顫患者和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高危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XI因子是血液中......

    中華家系1號標準物質發布基因測序可靠性有了計量支撐

    基因測序有多準確,現在有了計量標準。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和復旦大學歷時六年半,成功研制中華家系1號(同卵雙胞胎家庭)人源B淋巴細胞系全基因組DNA序列和全轉錄組RNA標準物質,......

    基因測序可靠性有了計量支撐

    本報北京8月26日電(記者陳海波)基因測序有多準確,現在有了計量標準。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和復旦大學歷時六年半,成功研制中華家系1號(同卵雙胞胎家庭)人源B淋巴細胞系全基因組D......

    95名受試者5項干細胞療法針對卵巢早衰的臨床項目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在特定條件下可分化為人體組織或器官,干細胞療法已應用在多個病種領域中,在糖尿病、銀屑病、漸凍癥、脊髓損傷、卵巢早衰等疾病中凸顯效果。其中,自首例卵巢早衰患......

    基因檢測并非萬能,5000人測試10.9%漏檢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對疑似患有心肌病或心律失常的患者進行更全面的基因檢測會導致額外的診斷,而這些診斷可能會因疾病特異性檢測而被遺漏。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通過更廣泛的測試提高診斷率的可能性與收到不確定......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