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存在數千年的幽藍色純凈的北極冰川之下有哪些奧秘?全球溫室效應之下對冰川的消融有哪些影響?帶著這些長期困擾全球科學家的疑問,2023年,搭載哈工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多波束冰形探測聲納,哈爾濱工程大......
日前,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通信與定位技術創新團隊被授予第二十八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2023年,哈工程“星海1000”極地探測無人潛器深潛于北極冰蓋之下,我國科研人員首次清晰地觀測北極海冰冰底形態......
瑞典和美國科學家對北極地區所有三種主要溫室氣體進行評估,發現北極永久凍土區域向大氣排放的碳比吸收的碳多,導致地球進一步變暖。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全球生物化學循環》雜志。科學家一直以來并不確定永久凍......
科技日報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劉霞)瑞典和美國科學家對北極地區三種主要溫室氣體評估發現,北極永久凍土區域向大氣排放的碳比吸收的碳多,導致地球進一步變暖。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全球生物化學......
9月13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加拿大高緯度北極地區(高北極)野外調查數據發現,全球變暖加速或推動了該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的環境......
基于對北極苔原32個被子植物類群的深入研究,我國科研人員成功揭示北極苔原植被的進化歷史。他們發現,北極苔原的植被成分最早可追溯到900萬年前,其中外來遷......
近日,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組織編制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2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本年度報告共包含“北極地區冰雪與植被變化”和“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及復種與灌溉的貢獻”兩個......
西伯利亞北極地區在2019年和2020年經歷了異常數量的火災。這引起了科學界的關注,因為北極地區有大面積的永久凍土,這是一層永久凍結的底土,積累了大量的碳。火災會破壞永久凍土層,并導致以溫室氣體的形式......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研究所、河海大學、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香港大學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重建了西北太平洋地區末次冰期北極介形蟲的時間及空間分布,揭開北極介形蟲......
南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以降雪為主,在極地特定區域偶然可見降雨。如果降雨以較大強度或較大頻次光臨南北極,就屬于極端事件。一項來自我國科研人員最近的研究顯示,這一罕見情景或將在21世紀末到來。中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