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究人員最近在南美洲發現一些內部關系特殊的魚群,它們的外表非常相似,在一個群落里和諧共處、共御天敵,但它們卻是不同的物種,在選擇食物時各有偏好,與中國傳統的“和而不同”理念不謀而合。
英國《自然》雜志1月6日刊登報告說,英國班戈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和巴西同行在南美洲發現具有上述特點的甲鯰屬魚類。這種俗稱“鼠魚”的魚種類很多,僅正式報告過的就有一百多種。過去人們知道,這些魚喜歡集群生活,雖然一群魚中有多個物種,但它們的外形卻十分相似,有差不多的鱗片斑紋和尖利的鰭刺。
一個群落的魚外表趨同可以互利,比如某個掠食者想吃其中一條魚而嘗過鰭刺的苦頭后,就會對所有看起來差不多的魚“敬而遠之”,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繆氏擬態”。以前曾在蝴蝶等生物中發現這種現象,但是這些生物往往因為彼此太相似而同時存在針對食物的內部競爭。
但本次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繆氏擬態”關系,南美洲的這些魚群為了維持集體內部的穩定關系而在食物選擇上有所不同。研究人員捕獲了共同生活的許多種“鼠魚”,觀察它們的嘴形,并通過分析其機體組織判斷它們的攝食情況。結果顯示,一個群落中的不同種“鼠魚”的攝食對象存在差別,群落內部的食物競爭不大。
領導研究的馬丁·泰勒博士說,這些“鼠魚”看起來差不多,也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因此很容易認為它們存在食物競爭,但實際上它們卻進化出各自選擇不同食物的習性。正是這種“和而不同”的特點,增強了整個群體的生存能力。
進入9月,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迎來秋捕的黃金季節,湖面上人歡魚躍,盡顯豐收景象。在位于新疆博湖縣境內的博斯騰湖的湖面上,漁工們正忙著拉網捕魚、分揀、裝運,一派繁忙。新疆博湖縣農貿市場商戶林......
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地下溶洞采集魚類樣本時,發現了一種白色盲魚,基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生物學研究結果,確認該魚類為新物種,并將其命名為“龍州中華喀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
原始生殖細胞(primordialgermcell,PGC)是精子和卵子在胚胎期的祖先細胞(progenitorcell),是遺傳物質代際傳遞的細胞載體。因此,PGC是開展基因編輯和轉基因等遺傳操作的......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飼料加工與質量安全創新團隊研究揭示膨化飼料會影響魚類的胃腸排空和飼料利用。相關結果發表在《水產養殖(Aquaculture)》上。水產飼料顆粒質量對運輸和投喂至關重要,硬......
配子質量特別是卵子質量(卵質)是決定魚類成功繁育和養殖效率的先決條件。魚類的卵質由卵子中儲存的所有母源因子的集合共同決定。開展母源因子對卵子發生與早期胚胎發育的調控研究可指導魚類卵質的評估,提升卵質,......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魚類分類與系統發育研究團隊在世界鯧科(Stromateidae)鯧屬(Pampus)魚類分類及地理分布格局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研究基于分子系統學和物種界定方法,綜合分析了全球鯧屬線粒......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魚類分類與系統發育研究團隊在世界鯧科(Stromateidae)鯧屬(Pampus)魚類分類及地理分布格局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研究基于分子系統學和物種界定方法,綜合分析了全球鯧屬線粒......
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給人類健康以及生活造成了嚴重威脅。而水產養殖動物病毒性疾病的爆發和傳播給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病毒在感染過程中,與宿主細胞的博弈始終存在,此消彼漲。病毒侵染宿主細胞后,宿主......
中新網北京11月1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11月1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四代古魚類學家薪火相傳、接力研究30年,最新完成對產自云南曲靖“古魚王國”、約4.1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619.shtm記者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日,科研人員在廣西河池市鳳山縣采集到一個魚類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