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都會去中科院研究所進行考察和調研,也確實感受到,我國在基礎研究領域和前沿探索方面的能力在不斷提升。在國際上,我們已經有一些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比如,中科院動物所在IPS研究上的突破和化學所在綠色納米打印等領域的貢獻。‘十二五’期間,加強對基礎研究支持的方向是不會變的。”1月1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中科院動物所和化學所調研時表示。
據了解,2010年科技部“973”計劃項目科研經費規劃為30億元,后追加10億元,財政撥款共40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財政撥款在2010年也已超過100億元;2010年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投入將近30億元。
“去年,我國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為300億元左右。”萬鋼說,站在“十二五”起始階段,回顧“十一五”期間我國在基礎研究領域所取得的進展,可以說,我國正在從基礎研究的大國向強國邁進。
中科院院士朱道本表示,基礎研究工作是國家的需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形成更多要依靠自主創新,從這兩個角度說,應更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間,更高效的科研管理思路和體系,以及如何給科研人員創造更穩定、寬松的科研環境,是需要管理部門多加考慮的問題。
“對于有一定創造力的年輕人來說,起始階段的‘一塊木炭’可以燃起熊熊篝火。應該讓需要經費的科研人員有充足的條件來完成他們的想法,讓經費有最好的環境能夠花到刀刃上。過去這些年在基礎研究領域已經有比較好的典范。”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周琪說。
對此,萬鋼表示,在基礎研究方面,“十二五”期間要關注的問題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第一,探索一些規律性問題。基礎研究本身就是探索規律,但在部署基礎研究方向的時候也需要探索一些規律性的問題。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的規律不同,這三者之間要尊重它們自身的規律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能套用,更不能錯用。例如,不能拿技術創新的規律去解決基礎研究問題。科技管理應該考慮三者之間的互動,能夠遵從各自規律去辦好事情。現在,基礎研究的面越來越廣,需要更多的創造,需要多學科交叉,從多方面認識規律。
在產業化方面,技術要通過裝備或設備才能成為產品,但這一段過程并不是搞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的特長,就需要學科交叉以及管理部門來考慮如何加強技術轉移。其實,一項技術可以用在很多產品上,并不是1∶1的轉化關系,認識這個規律很重要。作為科研管理人員,要讓成果被社會所知。今后的科研項目到最后都要形成一篇大眾能看懂的科普文章,促進其向產業化轉化。
第二,建設科研基地,特別是試驗平臺和一些重大裝備,還包括科研條件等。建設科研基地更重要的是更好地為科研人員服務。建設科研基地會起到一個擴散作用,能夠促進大學、研究院所和企業的創新。科研基地要多組織科普活動,專家們除了參加專業性會議外,還要做好科普。做好科學傳播,會提高企業對科研成果的積極性。目前,這方面還是薄弱關節。未來將建立一支專業性隊伍在科研基地中從事這方面工作。
第三,要不拘一格選人才。人才一定是多層次和來源廣泛的。千萬不能以出成果論人才,不能認為有學歷的就是人才。一個好的研究團隊必然會有各種技術性人才,但現在很多人才計劃還不能顧及到這批人,需要各個研究所拿出精力來做,讓他們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能力。此外,要給科研人員更多的空間,鼓勵科研人員自己開發儀器設備。如果某個設備自己研制的價錢低于購買的價錢就可以自己研制,這有利于科研方法的進步,有利于科研儀器的發展。
第四,創新環境的建設。“十二五”期間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和科技評價體系,樹立正確的科研導向,要倡導自由、民主、活躍的學術氛圍,要努力形成寬松和諧、健康向上的科研環境,以及團結協作、淡泊名利的團隊精神。科學精神是一個科學家應該達到的最高境界,應該共同營造一個寬容失敗、摒棄浮躁、潛心研究、誠于自律的創新文化。2007年修訂的《科技進步法》,其中明確的一條就是要寬容失敗,國家支持的各領域研究項目,如果通過努力仍沒有達到目標,會照樣給予肯定,其基礎是確實做了工作,并至少告訴人們這樣的條件下是達不到目標的。科研就是如此,其中一些一定會達不到目標,或是部分達到目標。因此,寬容失敗將在“十二五”規劃中認真考慮。此外,對任何學術造假行為要嚴厲懲治,在科研誠信方面絕不讓步。
“我國的科技事業對于民族復興、社會發展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基礎研究過去從來沒有得到現在這樣的重視,今后會比今天得到更多的重視。”萬鋼強調。
萬鋼表示,希望“十二五”規劃能夠成為我國科技發展的一個新起點,使基礎研究工作能夠得到更多加強,使知識對技術創造能夠起到更多的引領作用,使技術創新能夠推動成果產業化和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
10月11日,江西省數字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數字標準化應用場景發布會在南昌市舉行。江西省數字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徐正安表示,江西省數字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作出加快建設質量強國的重要部署。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質量強國的壯闊圖景徐徐鋪展。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
開放賦能科技發展,共享鑄魂技術創新——暨第十三屆中國生命科學公共平臺管理與發展研討會召開2023年7月13日,第十三屆中國生命科學公共平臺管理與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研討會主題是“加強專業技術平臺......
(2023年7月12日,上海)日前,上海市高端科學儀器技術創新中心(下稱技術創新中心)正式在滬揭牌成立。該中心的建立將推動上海高端科學儀器的自主研發進程,并助力國家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左起:屹堯科技&......
2023年6月28日至7月2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質譜儀器專業委員會、廣東省麥思科學儀器創新研究院、分析測試百科網共同舉辦的“第六屆質譜儀研發論壇”在湖南常德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國產質......
6月29日,省委編辦聯合南京海關、省稅務局、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召開全省新型研發機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現場會。向參會的約50家新型研發機構事業單位宣講政策,蘇州等地編辦介紹培育發展新型研發......
日前,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TUV南德意志集團(以下簡稱"TUV南德")受邀出席由河南省政府主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承辦的2023中國(鄭州)國際智能網聯汽車大賽智能網聯汽車之商業應用專......
中國江蘇網訊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省科技廳圍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扎實開展調查研究。其中,為切實提高我省科技成果轉移和產業化水平,積極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省科技廳4月起啟動“......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必然要求。不久前舉行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指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系著我們......
記者今日從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獲悉,科技部日前正式批復由微芯研究院牽頭建設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區塊鏈國創中心將開展區塊鏈關鍵技術攻關與產業化,集聚國際領軍人才,形成鏈接全球資源的創新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