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氣池上連種植業、下接養殖業,又美化環境,用沼氣確實劃算。”在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銀江村,農民曹付昌告訴記者,改用沼氣灶后,每年少用蜂窩煤1噸多,節約煤電開支近千元;用沼渣、沼液代替化肥每畝節約大約85元的化肥、農藥開支;特別是用沼渣追肥、沼液噴施的葡萄產量高、口感好,特別好賣。
銀江村是全國農村沼氣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一五”以來,中央累計投入農村沼氣建設資金212億元,在中央投資帶動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農村沼氣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新時期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和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
規模不斷壯大 綜合效益顯著
井岡山市是全國農村沼氣重點建設縣市之一。走進黃坳鄉石角村,山峰滿目青翠,河流清澈見底。可在過去,全村煮飯燒火全靠砍柴,水土流失嚴重。近10年來,石角村建起270余座沼氣池,全村80%以上的農戶用上了沼氣。沼氣不僅改善了環境,還串起了群眾增收的“金鏈條”。廈坪鎮菖蒲村以農村沼氣為紐帶,帶動生態農莊發展,豬―沼―葡的生態模式已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目前該村已建沼氣池230多個,種植葡萄近200畝,畝產600斤以上,每畝純收入2萬元以上。
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06―2010年,全國共建設戶用沼氣2200多萬戶,其中中央投資建設的戶用沼氣1200多萬戶。到2010年底,全國累計建成戶用沼氣超過4000萬戶,占全國適宜農戶的33.3%,受益人口達1.55億人;大中型沼氣工程累計建成5042處,養殖小區等小型沼氣工程建設2萬多處,秸稈沼氣工程、校園沼氣等工程實現了“零”的突破。與此同時,沼氣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全國沼氣生產工達27萬多名,各類沼氣生產和服務企業4000多個,實現年產值260多億元。沼氣建設的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2007年以來,中央共投資20億元,建設農村沼氣鄉村服務網點7.76萬個、縣級服務站50個,覆蓋率達到75%。
一口沼氣池能為農家帶來多大的效益?農業部科教司司長白金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從節能效益看,據測算,建造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一年可產沼氣385立方米,可滿足3―5口之家一年80%的生活燃料需求,每年可節約薪柴1.5噸或節煤1噸,節電100千瓦時左右,節約燃料費300元左右。
從經濟效益看,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每年可為20畝耕地提供肥料,每畝節約農藥、化肥支出100多元,施用沼肥后的農產品產量增加,品質也能提升。在南方推廣的“豬―沼―果”能源生態模式,戶均年增收3000元;北方推廣“四位一體”能源生態模式,戶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從減排效益看,使用沼氣的農戶平均能省出1.5噸薪柴,相當于封育了3.5畝山林,保護了森林植被的同時還可減少15公斤二氧化硫和2.7噸二氧化碳排放。
白金明介紹說,目前全國沼氣年生產能力為160多億立方米(約為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3%),折合2500多萬噸標準煤,可減排二氧化碳5000多萬噸。農民使用沼渣沼液作有機肥料,可減少20%以上的化肥和農藥施用量。此外,戶用沼氣實現了庭院美化、廚房亮化、圈廁凈化,大中型沼氣工程則帶動了農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實現了養殖場畜禽糞污的“內循環、零排放”和向農民集中供氣。
加大建設力度 發展“產業沼氣”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透露,“十二五”期間,中央將進一步加大農村沼氣投資力度,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戶用沼氣補貼標準。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在繼續支持戶用沼氣和小型沼氣建設的同時,加大向農戶集中供氣的大中型沼氣工程支持力度,發展“產業沼氣”,不斷提高沼氣發展的綜合效益。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農業部將按照國家發展綠色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把農村沼氣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系統工程,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促進農村沼氣發展上規模、上水平,讓更多農民受益。將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強中央與地方的協同配合,統籌安排、集中使用中央補貼、地方配套和其他渠道資金,提高農村沼氣建設質量和水平。在繼續支持戶用沼氣和小型沼氣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向農民集中供氣的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和秸稈沼氣工程的支持力度。
有關專家表示,當前沼氣發展還面臨一些難題,如服務網點服務跟不上,服務管理機制急需創新等。而對實踐中涌現出的好經驗和做法,需要大力推廣。延安市辰明沼氣能源有限公司按照“市場運作、政府扶持、建管結合、收費服務、肥氣并舉、循環發展”的服務模式,采取合同服務、減免收費、實行“三包”等形式,積極開展戶用沼氣建設、舊池恢復利用等業務。目前公司與農戶簽訂服務合同6550份,服務覆蓋行政村360個,服務農戶擴大到1.1萬余戶。
“十二五”期間,農業部門將著力加強沼氣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后續服務管理,建管用并舉,確保沼氣綜合利用效益的全面發揮。積極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研究建立對沼氣科技投入的長效機制,圍繞沼氣發展的技術瓶頸,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加快技術轉化,全面推進沼氣產業化;進一步加強沼氣國際合作交流,開展沼氣工程終端補貼和先建后補改革試點,調動養殖場業主和社會資本投入沼氣工程的積極性,推動農村能源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生物所環境微生物課題組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環境工程研究所合作,揭示了養殖場逸散的抗生素耐藥基因對城市空氣污染的貢獻和人體暴露,為評估養殖場空氣的生態健康風險提供理論和數據依據......
日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華北平原小麥-玉米輪作區高效施肥技術研究與示范”經過5年的科學研究,已按期超額完成并通過驗收,該課題成果可使每畝農田......
多個養殖場未拿到排污證湘佳牧業稱不影響2019年正常運營12月21日,湘佳牧業第三種雞場自2003年至今,湘佳牧業先后建成了19個標準化養殖場和5個種雞場。在最新的招股書(申報稿)中,湘佳牧業稱,公司......
建立在長春高新北區的囊體材料加工基地2008年開始,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研究在長春應化所啟動。經過5年時間探索,研究成果走向中試,并于今年開始工業放大。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研究的推進,只是十年間長......
2018年7月31日,受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委托,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大鼠等基因工程動物人類疾病模型研究與服務體系構建”(2015BAI08B00)項目驗收......
2017年12月26日,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在浙江寧波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大型反滲透海水淡化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與示范”(編號:2017BAB17B00)驗收會,中國21世紀議程管......
近期,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863計劃主題項目“燃料電池備用電源系統可靠性與耐久性關鍵技術研究”驗收會。該項目由蘇州弗爾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單......
近期,科技部高新司組織專家對“十二五”國家863計劃項目“生物質制清潔燃料關鍵技術與示范”進行了驗收。該項目由東南大學牽頭,河南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多家單位共同承擔。該項目通......
近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創新性疫苗研發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14BAI15B00)和“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預防和治療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11BAI11B00......
近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創新性疫苗研發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14BAI15B00)和“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預防和治療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11BAI11B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