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擴大2010年我國基礎研究工作的影響,讓全社會了解、支持和參與我國基礎研究工作,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會同《科技導報》雜志社、《中國科學院院刊》編輯部、《中國科學基金》編輯部和《中國基礎科學》編輯部,共同開展了2010 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評選活動。為了讓公眾更加容易理解此項活動的內容和意義,此項活動更名為“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依據《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辦法》的要求,評選的重點是研究成果的新聞性、原創性以及社會影響力。首先,通過初評,從218項推薦進展中遴選出30項候選進展。隨后,以問卷形式將候選進展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973”計劃顧問組和咨詢組專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專家進行無記名投票。最后,根據返回票數的統計結果,評選出了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這十大進展是: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上發現首個反超核粒子 ——反超氚核;揭示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聯合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分子機制;中國發現10萬年前的早期現代人化石;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銀屑病、白癜風和麻風易感基因;揭示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分子調控機制;大地電磁測量揭示青藏高原東部有兩條地殼物質流;揭示蛋白質賴氨酸乙酰化在細胞代謝中的調控作用;基于超材料實現微波段三維隱身和電磁黑洞;實驗實現最遠距離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
由“科學探索獎”獲獎人提出并投票產生的2022年度“十大基礎研究關鍵詞”,27日在深圳舉行的2022年“青年科學家502論壇”上公布。“十大基礎研究關鍵詞”包括:高能宇宙線起源、室溫超導、新材料創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未來移動信息網絡新理論與技術基礎研究”專項項目申請指南已于2022年11月16日發布。為便于申請人更好的了解和把握指南政策、做好該專項項目的申報工作,信息科學部擬組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了一批會評專家名單,涉后摩爾時代新器件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評審會、民航聯合研究基金、重大項目、原創探索計劃項目、科學部綜合研究項目;共計98位專家:......
“現代科學已經進入量子力學與相對論階段,醫學卻還停留在經典力學階段。”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醫學基礎學科發展大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指出,受當前人類對機體和疾病認知水平的局限,......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擬對2022年度基礎研究專項(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06個項目進行資助并予以公示,共計306個項目。根據《深圳市科技研發資金管理辦法》《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深圳市基礎研......
加強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是我們從未知到已知、從不確定性到確定性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礎研究的系列重要論述,意味深刻、意義深遠,為基礎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科技工......
關于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稅收優惠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2年第32號 為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支持我國基礎研究發展,現就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相關稅收政策公告如下:一、對企業出資......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8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稅收優惠政策的公告。根據公告,對企業出資給非營利性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以下簡稱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學......
隨著2018年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標志著中國加強基礎研究的號角已經吹響,兩年后的2020年五部委聯合出臺《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這可以看作是科技管理部門對......
十年來,我國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強度從1.91%提高到2.44%;基礎研究經費增至十年前的3.4倍,達歷史最高值。其中,“十三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