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1-25 13:02 原文鏈接: 納米光子學和可再生能源國際會議在京召開

      1月18至19日,由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Co-sponsor)共同舉辦的“納米光子學和可再生能源國際會議”在中科院物理所召開,中科院物理所長王玉鵬到會致賀詞,上海微系統所長助理孫曉瑋研究員到會,并與國際太陽能電池研究單位 進行交流,易亞沙研究員主持了會議,上海微系統所蔣尋涯研究員、周健副研究員分別主持了分會(18日secssion2 and 19日Secssion3)。來自MIT、紐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Arizona州立大學、Michigan州立大學、英國劍橋大學、Boston 大學、Swansea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臺灣交大、清華、北大、交大、南大、同濟、北航、浙大、物理所、化學所、上海微系統所等多家國際證明研究機構(排名不按先后),30多位能源領域國際頂級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會議。

      會議討論議題涉及納米光子學、染料敏化電池物化機理、晶硅和薄膜太陽電池表面等離子物理、納米光子晶體、仿生結構電池物理固體發光、LED、光探測器技術等方面。會議不僅討論了晶硅和薄膜電池的最新技術發展,而且就太陽電池相關產業未來發展趨勢開展了研討,一致認為晶硅和CIGS技術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面,高效太陽電池技術在今后5-10年依然是中國研發和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隨著中國能源政策的不斷調整,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電池的效率進一步提升,電池每瓦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國內太陽電池市場將會不斷擴大,中國不僅在世界可再生能源供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將在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自2008年再度籌劃太陽電池研究發展以來,在中科院、微系統所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先后獲得多項重要項目資助,成功與國內知名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此次又以協辦者身份參與組織這次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旨在通過加強與國內外研究單位的交流,提升微系統所在該領域的技術發展能力和影響力,為十二·五發展儲備技術和“專家庫”資源。

    相關文章

    研究稱歐洲200多萬人促可再生能源轉型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能源研究論文,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分析顯示,歐洲30個國家的200多萬市民參與了為可再生能源轉型而發起的逾萬個項目和行動。研究發現,這些行動的投......

    JochenSchwenk教授和于曉波研究員:循環蛋白質組

    “WestlakeProteomicsSeries”(WeOmics)系列研討會 由西湖大學Guomics實驗室,西湖實驗室iMarker實驗室,CN-HUPO,TheProteomicNa......

    高效柔性硒化銻太陽電池研究獲重要進展

    近日,暨南大學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麥耀華團隊聯合河北大學副教授李志強團隊在高效柔性硒化銻(Sb2Se3)太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結果發表于ACSEnergyLetters雜志。暨南大學博士梁......

    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導化合物發現和作用機制獲揭示

    當期期刊封面。研究團隊供圖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邱聲祥團隊研究揭示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導化合物發現和作用機制。相關研究近日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在線發表于《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JournalofAgricul......

    從鄉村到MIT!中國博士:我也曾經歷至暗時刻

    在旁人眼里,曹祥坤年輕有為,身上有太多光環。入選福布斯雜志北美地區2019年能源領域“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2020年“全美十大華人杰出青年”、2021年麻省理工學院(MIT)氣候與可持續發展聯......

    宋亮研究員:我們在版納種雨林

    作為眾多真實的“云南蟲谷”之一,哀牢山地區至今分布著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山地濕性常綠闊葉林,是歷史和自然留給科研人員的一本解鎖亞熱帶原始森林的無價寶典。“這兩年北京降雨多,但濕度和我們在哀牢......

    劉江研究員:夫勇者,敢為天下先

    編者按:有一顆單純、專注、好奇的心。他守自己的心,如青燈黃卷伴更長,花落銀釭午夜香。又見劉江,10年前的笑容,仍掛在行路人臉上,單純美好;10年前的激動興奮,已化為腳下踏踏實實的路。攝影/劉孜銘乘電梯......

    石雷研究員:將芬芳的種子,播撒向更廣闊的天地

    早在3500年前,古代巴比倫人和亞述人就會通過焚燒香料參與相關活動。到了中世紀,香料已成為歐洲貴族地位的象征,一度和黃金等價。中國漢代的《禮記·內則》中記載“男女未冠笄者……皆佩容臭”,這里的“容臭”......

    李舟研究員:科研路迢,愛抵漫長

    自2020年起,中國科學院大學設立領雁獎章,表彰上一年度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獲得者。在今年國家級領雁金獎的獲得者中,有一位在學生眼中亦師亦友的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和很多科研......

    劉政安研究員:把成果寫在大地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528.shtm編者按:有的人的人生很快,一杯咖啡、一次外賣、當日達的快遞;有的人的人生卻很慢,37......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