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行的中科院2011年工作會議,一個重要任務是部署“創新2020”規劃。這是中科院繼“知識創新工程”后又一重大戰略部署,將著力解決關系國家長遠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引領帶動中國實現科技跨越發展。
“創新2020”是在什么背景下制訂的?它的戰略目標和任務是什么?中科院將如何實施這一龐大的科技規劃呢?
1998年,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作為我國科技國家隊的中科院開始實施知識創新工程。13年的實踐,中科院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的新路子,有力帶動了我國科技水平的提升。
為前瞻思考世界科技發展大趨勢,開啟知識創新工程的新階段,2007年中科院開展了面向2050年科技發展戰略研究。300多位高水平專家經過一年多研究認為,當今世界正處在科技創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發生一場以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
在這項研究中,中科院提出了依靠科技創新來構建支撐我國現代化建設八大經濟社會基礎和戰略體系的構想,制訂了能源、人口健康、生態與環境、空間、先進材料、國家與公共安全等18個重要領域的科技發展路線,并凝練了新型核能系統、海洋能力拓展計劃、人造生命和合成生物學等22個戰略性科技問題。
在此基礎上,中科院制訂了《知識創新工程2020——科技創新跨越方案》,并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按照“創新2020”規劃,中科院將經過10年努力,有效解決一批事關我國現代化全局的戰略性科技問題,在一些重要領域進入世界前列,培養凝聚一支高水平科技創新隊伍,形成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與成果轉化基地,總體實現“創新跨越、布局合理、四個一流、開放合作、和諧有序、持續發展”,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中發揮服務全局、骨干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一流研究機構。
按照規劃,到2020年,中科院將實現七大目標:
一是若干戰略必爭領域實現創新跨越。在空間、信息、能源、海洋、人口健康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形成一批重大創新成果,解決一批制約我國發展的瓶頸問題。
二是學科基礎進一步優化提升。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學、數學、地球科學、天文學、生命科學等主流學科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前瞻布局一批前沿、交叉、新興方向,培育形成一批對未來發展影響重大的新的學科生長點。
三是研究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三分之一左右的研究所率先跨越發展,成為國際同領域具有強大競爭力和重要影響的研究機構。
四是優秀創新人才不斷涌現。至2020年擁有2000余名科技尖子人才和領軍人物、3000余名科技帶頭人。擁有結構合理、動態優化的高水平創新團隊,具備強烈創新意識和市場意識的科技產業化人才群體。
五是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有效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力支撐。至2020年形成覆蓋全國、特色鮮明的院地合作體系。
六是服務國家宏觀決策更加有力。不斷提出有重要影響的科學思想和有重要價值的咨詢建議。
七是國際科技合作更加活躍。成為中國科技界在國際上的重要代表,在全球科技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區域科技合作中發揮核心或引領作用。
“‘創新2020’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在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基礎上,頂層設計,統籌安排,形成了具體組織實施方案,將‘創新2020’規劃轉化成為可操作、可實現、可檢查的各階段目標任務。”中科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說。
據白春禮介紹,“創新2020”的組織實施分為三個階段。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底為試點啟動階段,將組織實施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建設三類中心、建設區域創新集群、擇優支持研究所啟動實施“創新2020”;2012年至2015年為重點跨越階段,其目標是在事關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必爭領域實現重點跨越;2016年至2020年為整體跨越階段,將總體實現“創新2020”的戰略目標和發展圖景。
作為“創新2020”的抓手之一,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已經陸續啟動實施。目前未來先進核裂變能、空間科學、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等4個A類先導專項正式立項。面向感知中國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低階煤清潔高效梯級利用關鍵技術與示范、深部資源探測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3個A類先導專項預啟動。
“圍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實施,我們將建設空間科學中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研發中心、地球科學儀器研發中心等一批基礎前沿科學中心、戰略高技術研發中心和重大公益性科技綜合研究中心,造就科技領軍和尖子人才,形成開放合作、持續攻關的體制機制。”中科院秘書長鄧麥村說。
同時,中科院還將以建設北京懷柔新園區、上海浦東科技園、廣東華南科技創新高地為重點,形成北京、上海、廣東等3個區域創新與轉化集群,推進產學研用結合,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此外,中科院還將創新體制機制與管理,建立符合不同類型科技創新活動特點的科研活動組織模式、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資源配置模式、科技評價模式等。
1月17日上午,2023年全省科技工作會議在杭召開。浙江省科技廳黨組書記佟桂莉主持會議并講話,廳長高鷹忠作工作報告,廳領導孟小軍、吳卿、周土法、葉翠萍,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呂繼進,部分在杭高校、......
生態環境部希望借助刑法的修改,加大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在本月12日至13日召開的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表示,“借助刑法修改的契機,推動環境監測數......
剛剛閉幕的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19年工作進展,分析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緊密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保持方向不變、力......
1月12日至13日,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習近......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會議今天在北京召開,重點部署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申報工作安排。與往年相比,2020年度國家獎申報工作變化如下:一、申報時間大幅縮短與往年2-2.5個月的申報......
在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環保廳局主要負責同志研究討論2018年環保重點工作,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國環境報記者鄧佳攝過去的一年,曬藍天白云的多了,在家鄉美景前留影的笑臉更燦爛了……......
2月24日,全國質檢系統法制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傳達了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支樹平的批示精神,回顧總結了“十二五”和2015年法治質檢建設成績,安排部署了“十三五”和2016年質檢法治工作。質檢總局......
全國質檢工作會議閉幕后,各地檢驗檢疫局迅速傳達學習會議精神,并從自身實際出發,作出2016年工作部署。廈門1月14日,廈門檢驗檢疫局召開黨組擴大會,傳達學習全國質檢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工作。一是......
愛爾蘭政府8日頒布“創新2020”計劃,旨在未來5年里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繼續提高本國創新水平。根據該計劃,到2020年,愛爾蘭每年在私營和公共領域的研發投入將超過50億歐元;企業研發人員數量將增加60......
4月17日下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蔡偉平和研究生部領導及安徽大學英才班導師10余人應邀前往安徽大學新校區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參加安徽大學“3+1”英才班培養工作會議。會議首先總結了“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