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4-01 10:17 原文鏈接: 訪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秘書長:不論身份唯論貢獻

       作為一項有著悠久歷史的自然科學獎項,陳嘉庚科學獎有著良好的聲譽。

      堅持原創導向,高舉創新大旗,與時俱進,與國同行,這是陳嘉庚科學獎的光榮,也是驕傲。

      2014年,經第三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修訂的《陳嘉庚科學獎獎勵條例》《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陳嘉庚科學獎獎勵條例實施細則》公布實施。如今,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推薦工作正式啟動。修訂后的陳嘉庚科學獎評審標準和評審程序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了讓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了解陳嘉庚科學獎,《中國科學報》記者專訪了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秘書長李婷。

      凸顯時效性,引領科學獎勵風向

      《中國科學報》:從設立以來,陳嘉庚科學獎進行了多次修訂,您能否談一下,今年修訂的方案有哪些亮點?

      李婷:為了進一步提高陳嘉庚科學獎的聲譽和影響力,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理事會根據我國科技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對獎項的定位和標準進行了調整:一是更加強調獎勵近期做出的科技成果,在重視原創性的同時,兼顧時效性;二是強調科技成果在中國完成和取得,不再限定獲獎人國籍,并將陳嘉庚科學獎獎金從50萬元增加至100萬元。

      需要強調的是,修訂后的陳嘉庚科學獎更加重視科學家的貢獻,不再強調科學家的身份。這也是此次修訂的一大亮點。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選擇回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外科學家到中國來,并且有很好的成果出現。因此,修訂后的陳嘉庚科學獎主要強調科技成果在中國完成和取得,不再限定獲獎人國籍。

      《中國科學報》:為什么陳嘉庚科學獎要作出這樣的修訂?這基于哪些因素的考慮?

      李婷:近些年來,國內的科研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我國科學技術正處于從跟蹤到并行發展的重要轉型期。在這個關鍵時刻,需要更多原創性成果的涌現。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尤其是原始創新。要改革科技評價、職稱評定和國家獎勵制度,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國有所呼,我有所應。可以說,在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的大潮中,更需要有權威的科學獎勵引領風向,及時對重大原創性成果作出肯定,刺激科研工作者的熱情。應該說,陳嘉庚科學獎勇于擔當這一重任。

      事實上,從最初設立“為獎勵獲得原創性重大科學技術成就的我國優秀科學家”到如今“獎勵近期在中國做出重大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科學家”的變化,陳嘉庚科學獎也在不斷探索與發展中,定位和標準越來越明確,以更好地激勵創新成果的涌現。如今的再次修訂,也顯示了陳嘉庚科學獎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敏銳觸覺,也是陳嘉庚科學獎不斷完善和成熟的標志。

      力爭高標準,堅持原創性

      《中國科學報》:盡管標準修訂了多次,但是有一點一直是陳嘉庚科學獎所強調的,即堅持“原創性”,對此,您怎樣看待這種堅持?

      李婷:習總書記曾在講話中多次強調,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要高度重視原始性專業基礎理論突破,強化自主創新成果的源頭供給。

      李克強總理也指出,當前我國已到了必須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階段。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才能有力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進,更多培育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有效克服資源環境制約,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

      可以說,原創是科技創新的靈魂,提倡科技創新,最根本的是要多出原創性成果,而這才是能夠經得起時間檢驗、構成原理性知識的科學創新和對科學知識創造性應用而形成重大突破的技術創新,是科技勞動中程度最高的創新。

      一直以來,原創性技術創新力度不足,嚴重影響和束縛了我國向裝備制造強國邁進。在實現“創新2050”的征途中,光靠模仿式創新是沒有前途的,源頭創新、原始創新才能保證我們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潮中占得先機。

      在中科院新一輪的辦院方針中,院長白春禮明確提出,要致力于“三個面向”“四個率先”,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這樣就需要更加強調原始創新,強調人才的重要性。人才哪里來?當然需要科技獎項發揮激勵和引導作用。所以,我們的陳嘉庚科學獎也一直堅持獎勵原始創新的原則不放松。

      此外,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陳嘉庚科學獎一直堅持“公正、公平、嚴格”的評獎原則,以保證真正具有突破性的成果能夠受到獎勵。為了保證評獎質量,陳嘉庚科學獎在中國科學院學部平臺評獎,評委全部由具有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稱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組成;并且引入嚴格的同行評審,每個候選項目都需要聘請至少10位國內外同行專家進行書面評審,并且至少有5位國外同行專家參與評審。最終通過三輪會議評審的獎項才能正式獲獎。

      《中國科學報》:除了陳嘉庚科學獎外,外界對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修訂也非常關注。此次修訂中,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定位和標準強調青年科學家要“獨立做出重要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對于“獨立做出”應該怎么理解?

      李婷:與陳嘉庚科學獎一樣,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是為了獎勵做出“重要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獨立做出”也是對成果原創性理念的一種遵循,主要是希望重大科技成果的核心理念是來自被推薦人,但是并不排除合作。

      青年強則科技強。青年科技人才處于創新思維的活躍期,是科研工作的中堅力量,將決定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未來。重視對青年科技人才的獎勵,也是科技獎勵工作發展的國際趨勢。我們希望能有更多優秀的青年科學家脫穎而出。

      增加獎勵力度,刺激創新成果涌現

      《中國科學報》:根據修訂條例,陳嘉庚科學獎的獎勵幅度從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這主要是出于哪些考慮?

      李婷:陳嘉庚科學獎下設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6個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個獎項每次評選一項,獲獎人數最多不可超過3人。近些年,在這些領域,很多的科研工作者作出了重大貢獻。

      科學工作是嚴謹的,這就決定了它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為了進一步支持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的發展,中國科學院和中國銀行決定從2014年起每年各自為基金會捐贈150萬元,主要用于提高陳嘉庚科學獎獎金。

      從2016年開始,陳嘉庚科學獎每項獎金將由50萬元調整到100萬元,并將獎金直接獎勵給個人,在同行獎勵中,獎勵額度和力度是相對比較高的。

      我們衷心希望,陳嘉庚科學獎繼續為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倡導治學嚴謹的優良學風、激發科學家科技創新積極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016年度推薦工作已經開始,隨后評獎工作也即將啟動。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將通過加強推薦和評審環節的有效組織,高質量完成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青年科學獎的評獎工作,同時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建設,規范內部管理,完善評審機制,通過規范的運作,進一步豐富我國科技獎勵的內涵。

      《中國科學報》:下一屆推薦工作將于何時開始?

      李婷: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推薦工作已于2015年4月1日啟動,至6月30日結束,采用網上推薦,我們已經在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網站發布推薦通知,并開放推薦系統接口,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關注并積極推薦原創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相關文章

    1項杰出貢獻獎,2022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公示

    第七屆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已對2022年度省科學技術獎進行了綜合評審。根據有關規定,現將2022年度通過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綜合評審、擬授獎的1項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98項省自然科學獎、21項省......

    第十三屆中部博覽會中部投資促進推介會長沙舉行

    6月1日,第十三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中部投資促進推介會在長沙舉行。推介會現場。王昊昊攝今年是中部崛起戰略實施20周年。本屆中部博覽會以“開放創新、中部崛起”為主題,吸引參展企業1000余家,參會客......

    中部六省省長對話謀發展科技創新等是高頻詞

    6月1日,第十三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的重大活動之一中部投資促進推介會在長沙舉行。推介會上創新設置了“省長對話”環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省長共同接受訪談,圍繞如何落實中部地區崛起......

    融合創新與市場智慧鑒知技術走向全球化舞臺

    2024年5月29-31日,第五屆中國實驗室發展大會(CLC2024)與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CISILE2024)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召開。此次展會上,北京鑒知技術有......

    湖南省群團組織聯合創新創業學院啟動

    5月30日在長沙舉行的2024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湖南主場活動上,湖南省群團組織聯合創新創業學院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主辦方供圖為引領科技工作者在更高領域創新、更廣領域創業,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

    《科學儀器企業創新實力研究報告(2023)》成果正式發布

    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國內科學儀器上市公司創新能力如何?2023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聯合中國科學院情報研究所開展“科學儀器公司創新實力研究”,以年收入超億元的上市科學儀器公司為研究對象,主要從以下4......

    中南大學和西湖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5月20日,中南大學與西湖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原則,雙方將圍繞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開展跨校、跨學科科研合作。簽約儀式現場。中南大學供圖其中,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與西湖......

    北科大新增一專業

    5月18日,2024年校園開放日暨高招聯合咨詢會活動在北京科技大學舉辦,各在京招生學院以及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近50余所“雙一流”......

    華南農業大學冀中藥業創新研究中心揭牌

    5月9日,華南農業大學冀中藥業創新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記者獲悉,該中心將瞄準獸藥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圍繞獸藥創新研制、安全性評價及智慧施用等方向開展研究,助推獸藥行業高質量發展。揭牌現場。華南農業大學供......

    寧波中級技術(知識產權)經紀人新材料行業專場培訓成功舉辦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精神,進一步培育壯大寧波專業型科技服務人才隊伍,4月15日-17日,首次由寧波市科技局聯合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市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