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科學預測辦公室推出《全球糧食與農業發展預測報告》(),分析了未來40年在全球人口急劇增長的情況下,全球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如水和能源的供應、氣候變化、消費模式的變化等,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報告得到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和國際發展部等部門支持,由全球35個國家的400多名專家參與,歷時兩年完成。報告認為,未來40年全球饑餓形勢將進一步惡化,必將導致社會矛盾緊張,移民壓力增大,經濟發展勢必受影響。2050年,世界人口預計可達90億,世界對資源的消耗速度大于資源恢復的速度,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眼下的重要辦法是從改變飲食習慣和杜絕浪費糧食開始。
從長遠和全局的角度看,必須采取以下辦法才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實現從糧食生產到消費全過程中的最小化浪費。人類通過減少浪費,可以實現到2050年每年節約糧食總量相當于現在世界糧食產量的1/4。
——通過影響商家,在糧食供求體系中引入環境因素,實現糧食生產和消費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加強和改進對世界糧食供求系統的管理。對貧窮國家來講,減少糧食補貼和消除貿易障礙尤其重要。該報告還就貿易障礙對世界糧食供求系統和糧食價格上漲的關系,建立了經濟模型。
4月2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農藥行業反壟斷合規指導會。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農藥管理司)、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和部分農藥企業代表參加會議。會議指出,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關系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切身利益......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后舉行首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等4位部長亮相,回應社會各界關心的......
加快《植物保護法》立法工作,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生產根基,是今年全國兩會上宋寶安代表關注的內容。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致力于植物保護學科的發展。他指出,長期以來,植物保護工作缺乏有力的......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加劇,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中亞五國深處內陸,生態環境脆弱,農業發展落后,使得該地區的糧食安全對氣候變化更為敏感。“氣候變化和極端氣候事件對中亞五國......
楊維才院士認為,目前關于植物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的基礎研究非常少,未來需要加強相關植物分子機理的研究。同時,他也贊同繼續挖掘自然界存在的優異基因資源的觀點,并認為需要為此鉆研新的技術。10月14日-17日......
值此2023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到來之際,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五部門向全社會發出倡議:“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倡議書說,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高質量發展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謝慶軍團隊研究揭示了細胞自噬通過降解THOUSAND-GRAINWEIGHT6(TGW6)蛋白調節水稻籽粒發育的分子機理,為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協同改良提供了新見解。相關成果在......
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指出,要充分挖掘鹽堿地綜合利用潛力,加強現有鹽堿耕地改造提升,有效遏制耕地鹽堿化趨勢,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多年來,我國鹽堿地治理改造有哪些做法?取得哪些成效?下......
“氣候危機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挑戰。”國際經濟商業網站17日這樣擔憂地稱。據報道,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印度正考慮禁止絕大多數大米的出口。尼日利亞總統提努布日前宣布該國進入糧食安全緊急狀態。與......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戴兵7月12日說,如何統籌糧食安全和城鄉協調發展是各國面臨的重要課題,國際社會要將糧食安全置于國際議程的優先位置,并充分發揮聯合國糧農機構作用,支持各國探尋有效的解決方案。戴兵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