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4-30 13:32 原文鏈接: 深遠海底觀測技術大有可為

      近年來,在國家“863”計劃資助下,我國先后研制了淺海海床基觀測系統、4000米海底觀測站、4000米深海海底邊界層原位觀測系統等實驗樣機,初步構建了海底多參數底基觀測平臺。

       近日,記者就國際深遠海資源勘探開發、科學研究前沿和趨勢、我國應如何發展深遠海移動式海底觀測網技術、觀測深遠海海底成礦環境以及資源勘探開發有何重要意義等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海洋大學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廣濤。

       趙廣濤說,加強深遠海海底成礦環境以及資源勘探開發過程中的海底環境效應觀測,對于深入揭示海底成礦環境與機理、深化深海科學研究、指導和服務于深遠海找礦勘探、有效監測海底生態環境效應、增強國際海底管理話語權等均具重要意義和迫切需求。

       40年來,圍繞深海科學研究與資源勘探需求,美國、歐盟相繼研發了60多套具不同觀測功能的深遠海底基觀測平臺,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坐底式海底觀測技術體系。

       當前,國際上海底原位觀測技術正向模塊化、多功能化、動態化、組網化方向發展,并呈現出從單點觀測向多點觀測、從單一指標觀測向原位實驗與多指標綜合觀測、從短期固定觀測向長時序動態觀測、從局部觀測向區域無線聯網觀測的發展趨勢。

       與國外技術相比,趙廣濤說,我國在深遠海底基綜合觀測能力上仍有不小差距,難以形成對我國深遠海資源勘探開發和科學研究的有效支撐能力,僅研發了觀測功能較為單一的底基觀測平臺,例如實驗樣機或工程樣機,且相關技術遠未實現標準化和產業(品)化;觀測傳感器大多為國外進口產品,基本未實現自主創新;多傳感器集成與智能控制、水下無線通信、以及水下多底基觀測平臺間的組網協同觀測等技術均有待突破。

       實際上,我國從“十一五”開始啟動了南海觀測網建設計劃,并已經在相關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南海觀測網是針對我國南海特定海域觀測而設計,采用陸基供電方式,是一個固定式區域觀測網,因成本原因其不便于在更廣闊的深遠海區域進行大范圍推廣應用,也不適合在國際不同海底區域甚至極地海域進行靈活布放。

       趙廣濤說,在當前我國正加快走向深海大洋的背景下,建議盡快開展深遠海移動式海底觀測網技術研究,形成一套在結構上可集成多種觀測傳感器和原位試驗設備、在數據傳輸方面實現信息及時交換、具備在特定關鍵海域,如熱液區、冷泉區、地震海嘯災害區實施多時空尺度的、移動式海底動態環境綜合觀測局域網絡技術體系,以滿足我國對深遠海資源勘探開發、環境、災害效應監測和深海研究的迫切需求。

       據了解,低成本的、并視應用需求可投放到任意特定海域的底基原位觀測系統仍是深遠海海底過程觀測研究的重要技術支撐,并成為與固定式海底觀測網互為補充的關鍵技術。

       “我國重點應加強可機動投放—回收、組網式深遠海底基綜合觀測系列平臺技術研發,包括動力環境觀測平臺、綜合地球物理觀測平臺、化學物質通量觀測平臺、底棲生態系統觀測平臺等,并應重視實現上述平臺技術的標準化和產品化;以及關鍵原位觀測傳感器的攻關與產品化,包括pH、DO、CTD、甲烷、CO2傳感器等;在系統智能控制、水下無線通信以及多底基觀測平臺間的集成組網技術方面,也是關注重點。”趙廣濤說。

    相關文章

    工信部發布第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近日印發了《第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經過自主申報、初審推薦、專家評審和公示等嚴格程序,最終確定了涵蓋有色、化工、通用機械、輕工、電子等多個行業的111項先進適用技術。這些技術不僅......

    《檢驗檢測技術、專利、標準聯動創新指南》地方標準獲批立項

    近日,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珠海檢測院申報的《檢驗檢測技術、專利、標準聯動創新指南》地方標準,經專家審議、現場答辯,獲珠海市市場監管局批準立項。為了保障檢驗檢測質量,提升檢驗能力,發揮標準化作用在檢......

    2024中國特種車輛大會在長沙舉行

    10月10日,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越野車技術分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暨特種車輛大會在長沙舉行。大會已舉辦16屆,本屆以“匯智、融通、協創、勇拓”為主題,設置高峰論壇、展覽展示、論文證書頒發等環節。大會......

    “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重大研究計劃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通告

    關于征集“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重大研究計劃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的通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征集已通過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印遇龍等:基因編輯并不違背自然選擇規律

    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尤其是CRISPR/Cas9系統的出現,為科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突破。這項技術改變了人類對基因的認知,重新定義了自然選擇與人工干預間的界限。老百姓眼中,基因編輯可能也是類似于“......

    2024年數智水電技術交流論壇召開

    9月26日至27日,國家能源水電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024年數智水電技術交流論壇在長沙舉辦。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論壇以“數智水電,賦能發展”為主題,圍繞數智水電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進行研討,包括5場主旨報......

    第二屆國防科技高地論壇聚焦無人智能制勝未來

    9月27日,國防科技大學聯合湖南省人民政府、軍事科學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第二屆國防科技高地論壇主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現場。王昊昊攝論壇由國防科技大學牽頭發起......

    專家研討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項目

    9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主持召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C類)《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建議研討會。會議現場。......

    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周年成果發布

    9月9日在長沙舉行的2024互聯網岳麓峰會上,發布了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一周年成果報告。長沙發布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周年成果。主辦方供圖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表示,去年的互聯網岳麓峰會提出把長沙打造成......

    科學家成功展示核鐘所有關鍵技術

    科技日報北京9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近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封面故事帶來一項新突破: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聯合成立的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領導的國際團......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