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河北省固安縣順齋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順齋),在理事長張順齋的帶領下,記者進入了懸掛著“優質安全黃瓜生產示范點”牌子的種植大棚。
“這些黃瓜摘下來可以直接吃。”張順齋說,這些黃瓜的農藥殘留量都已達到國家標準,正是源于此,京客隆、海底撈、呷哺和一些高校才成為順齋的長期合作伙伴。
“國家對高效低毒農藥的標準是,大白鼠致死中量為每公斤體重口服大于500毫克,拜耳使用的農藥標準比國家規定的低毒標準還要嚴格。”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客戶經理林太禮補充道。
除了農殘達標外,順齋的產量也有明顯提升,一畝地的產量大約能提升10%,收益也有約15%的提升。
為什么會有這種改變?正是由于順齋采用了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拜耳作物科學)的價值解決方案,品質和產量有了進一步的保障。拜耳作物科學的價值解決方案是“優質、安全蔬菜生產之關鍵客戶合作項目”(下文簡稱KA項目)的核心。
拜耳作物科學大中華區總裁賀遠波表示,他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可以推進“綠色、安全、健康”的生產模式,在實現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傳統農業生產偏重于關注蔬菜的生長環節,拜耳提倡從幼苗抓起,從小增強蔬菜的免疫力,關注蔬菜生長的全過程。”長期在順齋合作社進行蔬菜植保培訓和指導的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銷售部蔬菜關鍵客戶項目經理孔憲陽告訴記者。
拜耳作物科學并不是直接將種子分發給順齋的農戶,而是要先經過統一育苗。記者在育苗大棚里看到了插著秧苗的小盤子,大棚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是辣椒、西紅柿的育苗盤,這些秧苗即將被移植到農戶土地中,但移植前要進行統一的蘸根,也就是要蘸農藥水,俗稱“送嫁藥”。
“這就好比剛出生的嬰兒,體質還很弱,從母體換到一個新的環境,需要打疫苗來更好地適應陌生的環境。幼苗蘸根就好比打了疫苗,保障秧苗更好地適應土地。”林太禮形象地比喻道。“通過統一育苗和蘸藥,增強抵抗力的同時,還可以使蔬菜的根系長深長牢,蔬菜管理要從根系開始。”孔憲陽補充道。
在蔬菜成長過程中,拜耳作物科學提倡“以防代治”的理念。與以往病害先出現后治理的模式不同,拜耳作物科學把工夫集中在發病前,也就是通過預知每種蔬菜規律性的病害,提前打預防藥,這樣就可以抑制很多病害發生,即使發生了病害,也可以高效快捷地解決,不至于影響蔬菜品質和產量。
在整個預防工作中,蔬菜生長期前期的防治工作是重點。蔬菜生長期前期屬于蟲害基數積累的階段,雖然絕對值不高,但是翻倍增長,等積累到一定階段,蟲害數量陡然增多,就無法控制了,農戶看到蔬菜病發已經是晚期,很難完全治理,往往會影響蔬菜的品質和產量。
以防代治的模式下,農藥用藥量和用藥次數都大幅度降低,不僅達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也提高了農藥使用效率,從根本上保障了蔬菜的綠色、安全。
目前順齋農藥的使用量僅占傳統用藥量的1/2或1/3,而以往農戶每3~5天打一次農藥,發病期間甚至一天打一次,現在農戶7~10天打一次農藥即可。這樣計算,打藥次數至少可以減少一半。
“通過以防代治和關注蔬菜全過程生長,我們希望在實現蔬菜少用藥、低殘留、低發病和低風險的同時,也可以保護土壤,形成環境效益。”林太禮說。
低殘留、低發病和低風險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藥本身的品質和農藥使用技術。
今年年初,拜耳作物科學申報的艾美樂、康福多等5種農藥產品獲得了綠色生資證明商標使用權。
“這些綠色、低毒的農藥是實現價值方案的根本,現在這些農藥已經用于順齋蔬菜的生產。”孔憲陽告訴記者。在抑制蟲害的同時,這些低毒、綠色的農藥還可以提升蔬菜的品質,比如拜耳作物科學的安泰生殺蟲劑打完后,蔬菜的葉子會變得厚大,可以更充分地進行光合作用,有利于蔬菜的生長。
除了農藥品質有保障之外,KA項目在用藥技術上也是反復斟酌,與醫院專家會診制定病癥的解決方案一樣,拜耳作物科學與順齋的團隊也會制作相應的蔬菜打藥規劃,結合蔬菜本身的生長規律,預防為主,提高農藥使用效率。
“蔬菜有些病是規律性出現的,黃瓜和西紅柿在生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灰霉病,每到發病前,我們就會提前打藥,這樣就可以有效預防病害的發生,即使發生病害,也能做到有效治理。就好比一個人保養得再好,偶爾也有咳嗽感冒的時候,而提前預防增強了抵抗力,不需要到醫院打點滴,只需要吃幾片藥就可以。”孔憲陽說。
據了解,傳統的防治容易發生“烏龍防治”現象。由于缺乏相應的技術指導,為了治理病害,農戶會過量噴灑農藥,農藥使用種類混雜,并且沒有對病害進行區分,不僅達不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還導致了農藥的高殘留。孔憲陽告訴記者,他們會根據病害發生的不同階段進行相應的防治。
“有的病害發生在新生長出來的葉子上,我們就只在新葉上打藥,而不是給蔬菜‘洗澡式’地全身打藥,這樣不僅提高了用藥效率,也大幅度減少了殘留。”孔憲陽說。
“我們希望通過探索與順齋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將其在全國推廣,擴大社會效益,從而實現農業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林太禮說。
價值解決方案如何實現農業和環境的雙贏?“農業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關注農業生產的全要素。”孔憲陽說。
據介紹,順齋現代農業園噴灑農藥使用的噴頭都是一個月更換一次,保證農藥的霧化效果。以往農戶不注意更換噴頭,噴灑出來的都是大霧滴,不僅浪費農藥,也對土壤造成了傷害,長期以往,農藥下滲會影響土壤生產力,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價值解決方案也注意對施藥人進行保護。“雖然我們的農藥是低毒農藥,不屬于危險品,但是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禁止高溫天氣下噴灑農藥,并且在噴灑農藥過程中,我們要求施藥人統一佩戴帽子、口罩、手套等防護設施。”孔憲陽說。
采訪過程中,記者隨處可見農藥空包裝回收箱。據了解,使用過的農藥包裝都會經過3遍清洗,然后再集中統一處理,以免農藥包裝對環境造成傷害。
孔憲陽還重點強調了順齋合作社在KA項目中的主體性地位,他認為類似順齋合作社的現代農業企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導力量,相對于零散的農戶,企業負有更多的社會責任,現代農業企業對新理念、新科技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價值解決方案也只是拜耳作物科學探索農業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一條路徑,可能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們希望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取得農業和環境的雙贏。”林太禮說。
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飲水與健康高峰論壇上,專家提示,進入冬季,更需警惕飲水不足導致脫水狀態,足量飲水應掌握科學方法。中國營養學會飲水與健康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說,足量飲水是機體健......
10月20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北科院”)、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北京市科協”)聯合主辦的“第七屆老年服務科學與創新國際論壇暨北京國際前沿科學對話會”成功舉辦。本屆論壇采用線上......
拜耳10月17日宣布擴展III期臨床開發OASIS項目,暨啟動OASIS4。OASIS4是一項針對乳腺癌患者和乳腺癌高危女性因內分泌治療引起的血管舒縮癥狀的III期研究。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癥,......
前不久,十余名院士專家共同見證了我國首個海洋領域國家基礎科學中心——“海洋碳匯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基礎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成立。該中心以“應對氣候變化、支撐碳中和需求”為宗旨,通過多學科交叉......
記者在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合肥主會場采訪時了解到,隨著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被稱為“國之重器”的大科學裝置正加速催生應用成果。作為“雙創周”系列活動之一,合肥大科學裝置成果轉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有個宏大的夢想。他希望,通過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等)發電來轉化二氧化碳、制備合成燃料,實現“燃料合成—燃燒—碳排放—燃料合成”的碳元素循環利用,......
當科學遇見藝術,會有什么樣的交流、碰撞與融合?冷冰冰的化石如何更形象、更有溫度?遠古生命“動起來”會不會讓你更加想探索地球生命的神奇?9月25日,科學與藝術融合博物館論壇——《“從龍到鳥”國風科學繪畫......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24日在廣州南沙正式動工。該會址以“千帆競渡、科技遠航”為設計理念,計劃于2025年建成投用。當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戰略咨詢委員會也在南沙成立。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位于南沙明珠灣......
9月23日,“2023年科學突破獎”獲獎名單揭曉。有著科學界“第一巨獎”“科學界的奧斯卡”之稱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Prize),主要獎勵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數學領域的頂尖研究人員,......
據科學突破獎官網報道,當地時間9月22日,2023年“科學突破獎”在美國舊金山公布,以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方面取得突破性科學成就的科學家,深度學習預測蛋白質結構、量子信息、嗜睡癥的發病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