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的2月19日,82歲高齡的吳文俊院士從國家主席江澤民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這位興趣廣泛、童心未泯的數學家再次為世人矚目。
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58年前,38歲的吳文俊就因在拓撲學上的杰出成就,與華羅庚、錢學森一起榮獲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一等獎,并獲得1萬元獎金。
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相當于當時全國的“最高科技獎”,并于后來被追認為國家自然科學獎。1957年,吳文俊還被增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成為年齡最小的學部委員。
當時的1萬元可謂“數目可觀”:相當于科技人員年平均工資22倍多,相當于科學院一級研究員近3年、助理研究員近10年的工資。
吳文俊后來感言:“這使我慚愧。即使我在拓撲學方面還有過些微貢獻,但因之而獲得獎勵,卻主要還是因為黨和政府對于科學工作十分重視的緣故。”
吳文俊當時尚未意識到,他是新中國科技獎勵制度開先河的第一批享譽者。
學術獎勵源于向蘇聯學習
中科院科學獎金的設立,與當時的國內形勢緊密相關。
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郭金海研究員與記者一同重溫了那段歷史。
1953年2月,在全面學習蘇聯經驗的社會背景下,中國科學院派出訪蘇代表團。代表團實地考察后認為,蘇聯和蘇聯科學院注重培養健康的學術風氣,而實施學術獎勵是培養這種風氣的重要方法之一。蘇聯科學院主席團設有62種以著名學者命名的獎金,其學部和研究所每年都有評獎。
6月20日,訪蘇代表團團長錢三強在中國科學院第17次院務常務會議上報告指出:蘇聯培養科學干部不僅依靠研究生院和博士生院,還依靠學術獎勵。蘇聯的學術獎勵制度對于推動科學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當時,為國家培養科學干部的需求非常迫切,這也成為科學院工作的當務之急。1954年1月28日,郭沫若在政務院政務會議上匯報工作時強調:“培養出具有獨立研究能力的科學干部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須從實際出發,結合蘇聯經驗,制訂切實可行的制度與辦法。”
郭沫若所說的“制度與辦法”,即指研究生條例和學術獎勵辦法。后者最終定型為《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暫行條例》。
1954年1月,科學院在年工作計劃中明確規定,建立學術獎勵制度,并對新中國成立后的科學著作進行評獎、授獎。
1955年8月31日,國務院頒布實施《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暫行條例》,標志著新中國科技獎勵制度誕生。
評獎之初也有齟齬
作為一項全新的制度,科學獎金制度在評選過程中難免出現了諸多意想不到的因素。
起初,推薦工作并不順利。1955年11月,獎勵條例頒布3個月過去了,中科院卻沒有收到一家單位遞交的推薦材料。
個中原因,在西北農學院院長辛樹幟致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書記張稼夫的信中頗有體現:“近來農學院有一件有趣事,即我院科學獎金條例公布后,一般都不甚重視。主要原因以為獎金名額僅二十至三十,全國有二百大學,我院有四十余機構,業務機關又有數十研究所。一般老教師還不甚了解社會主義時代之競賽意義,‘愛惜羽毛’,不肯嘗試。一般青年教師又以為我院征求格高,不敢嘗試。”
在這種情況下,科學院轉而向國務院尋求幫助。1955年12月13日,國務院發出科學院代擬的《關于迅速推薦一九五六年度科學研究工作或科學著作獎金問題的通知》。隨后才有許多單位向科學院索要相關材料。12月下旬起,科學院開始陸續收到一些單位的推薦材料。
另外,初次評獎原本包括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但由于意見頗有分歧以及很難遴選出較為優秀的著作等因素,作為當時中科院4個學部之一的哲學社會科學部中途決定,暫不向科學獎金委員會推薦評獎。因而,這次科學獎金的評獎,最終只有自然科學方面的三個學部進行推薦評獎。
郭金海介紹,這次科學獎金的評獎,先由各學部評選,然后由科學獎金委員會審核,最后由院務常務會議通過。各學部評選時,采用了同行專家“三審定案”制,也成為這次科學評獎的一大亮點。“三審定案”制,就是各學部先根據參評著作的性質聘請學部委員和有關專家進行初審;然后進行復審,并在學部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上進行試選;最后由學部擴大常委會作出正式評價,并進行無記名投票,以決定得獎著作及等級。
第一次評獎過程中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即專門為歸國的錢學森進行了補評。
1956年11月30日,科學院召開第33次院務常務會議,向聶榮臻等匯報科學獎金的評獎工作。在聽取科學院的報告后,聶榮臻認為:這次評獎未評選中國科學家在國外發表的科學著作是一個嚴重的缺點。這對于爭取留學生歸國和發揮歸國留學生的積極性將會產生不良影響。
在當時新歸國的科學家中,錢學森無疑是成就最為突出的一個。于是,科學院于12月1日專門召開臨時院務會議,討論上述問題。這也導致所有評獎結果被推遲兩周公布。
此后不久,三個學部分別召開擴大常委會或常委會進行補評。補評結果公布,錢學森榮獲一等獎,吳仲華改獲二等獎,李敏華、黃昆、柯俊、汪聞韶均獲三等獎。
此外,評獎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些至今讓人回味的事情。例如,李四光因為自己是科學獎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而主動退出評獎,斯行健則對自己獲得三等獎的結果并不滿意,拒絕接受,認為這“對他不是獎勵,而是打擊,不必再考慮”。郭金海認為,這些花絮,均成為印證那段難忘歷史的有趣片段。
促進向科技大進軍
1957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次科學獎金的評獎結果。
1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這次科學獎金的評獎結果,并發表了題為《我國的第一次科學獎金》的社論。社論指出:通過中國科學院的科學獎勵制度,“檢閱我國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獎勵先進,鼓舞后起,更好地促進向科學技術的大進軍,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
這次獲獎著作有34件,涉及自然科學領域的14個學科,這些學科大多在20世紀上半葉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礎。
“從獲獎者所在單位看,由中國科學院的人員完成的多達23件,占獲獎著作的67.6%,這反映出新中國成立后的7年間,科學院取得的重要科研成就要比高校和產業部門顯著。”郭金海分析說。
從獲獎者的年齡看,3位一等獎得主都不到50歲;獲二等獎的5位主要科學家,僅蘇步青超過50歲。主要獲獎者中,年齡最小的胡海昌僅29歲。這說明科學獎金的評獎,以著作本身的水平進行衡量,對于資歷或聲譽很高的科學家和初出茅廬的年輕科學工作者都一視同仁。
這次科學獎金的評獎不僅是對1949年后中國科技成就的檢閱,而且為日后中國科技獎勵的評獎樹立了一個典范。盡管這次評獎也存在少數應當入選的論著未能入選的不足,科學界不無批評意見,但這是任何評獎都難以避免的。
與此同時,數學物理學化學部和生物學地學部通過這次評獎,都提出了改善評獎辦法的良好建議,從而為科學院日后完善科學獎勵制度作了一些必要的準備。
而令人遺憾的是,“反右”運動以后,科學獎金被當作資產階級名利思想遭到了批判。因而,1957年后改為每4年頒發一次的科學院科學獎金的評獎工作在首次獎金頒發后即告中斷。直至1982年,這種全國性的科學獎金的評獎才得以恢復。這時,科學院作為組織者的角色已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代替,獎金的名稱也改為“全國自然科學獎金”。
在“文革”結束以前,除科學獎金評獎工作中斷之外,《中國科學院研究所暫行獎勵辦法》在1957年便停止執行了;在中國科學院與科學獎勵制度一并建立的研究生制度,在六七十年代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都名存實亡;科學院新院章的起草工作于1957年開始后在當年年底即被擱置下來。這意味著科學獎金評獎工作的中斷并非一個偶然的歷史現象。
“1957年起至1976年,科學院多項改革趑趄不前或不幸夭折,與‘反右’‘大躍進’‘文革’等相繼發生的政治運動有著直接的關聯。”郭金海認為,其他更具體的原因,還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院白羽肉雞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中國農科院供圖“京芯一號”育種芯片轉讓。中國農科院供圖9月2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白羽肉雞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國家農業圖書館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科技......
經我會會士,各省、市、自治區土壤(肥料)學會和中國土壤學會各分支機構的積極提名,至活動推薦截止日期,學會辦公室共收到提名材料共計10份(其中國內7份,國外3份),材料審查通過10份。經評審工作委員會公......
8月29日下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召開干部大會,宣布學校黨委關于學院院長的任免的決定。校長吳小林、校黨委組織部長蒲俊霖、學院領導班子、學院中層干部參加會議。校組織部長蒲俊霖主持會議。會上......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以來,一批優秀期刊躋身世界一流陣營,科技期刊數字化、平臺化發展穩步推進,學術交流生態體系不斷完善。但是,我國科技期刊仍存在原創引領不足、供需對接不暢、轉型發展不力、支撐力......
中新網上海8月25日電(記者許婧)上海交通大學首屆“睿遠科技大獎”評選啟動儀式25日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霍英東體育館舉行。上海交通大學“睿遠科技大獎”由上海交通大學1992級校友、睿遠基金創始人、校董陳......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修鵬團隊研究建立了魚類成長-洄游模型并評估了環境因素對西北太平洋鮐魚早期生活史的影響。相關研究發表于《海洋學進展》(ProgressinO......
①②③①自動化橋吊遠程控制室②傍晚繁忙的海法新港③海法新港鳥瞰圖上港集團以色列公司供圖海法,以色列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背山面海坐落于美麗的地中海東岸。每天大大小小的貨輪在這里停靠,卸下或帶走成千上萬個集......
廣東省科學院生物與醫學工程研究所生物醫學材料研究室針對當前臨床上修復用皮膚敷料功能不全等問題,構建了一種制備簡易、成本較低的多功能天然水凝膠敷料。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CarbohydratePolyme......
7月27日,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召開,《河南省科學院發展促進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提請二次審議。草案中提到:省人民政府及教育等有關部門應當支持河南省科學院與國內外高......
2022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子項目-青年人才支持項目擬入選項目公示各有關單位:按照《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細則》《中國科協財政項目管理辦法》規定,現對2022年度中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