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2-14 10:30 原文鏈接: 過一個低碳環保又快樂的元宵節

      距元宵節還有三天時間,全市將再次形成集中燃放高峰市民家中存放的煙花將集中燃放,上海市的火險等級不得不再次提升。近日來,上海市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又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為市民們過好一個既洋溢著濃濃的元宵風俗、又安全、文明、低碳和環保的元宵佳節而枕戈待旦,嚴防死守。

      其實,關于在元宵節期間加強燃放煙花爆竹管理的規定,可以說是年年到了元宵節來臨時都要出臺的,都免不了要三令五申一番的。只是如今過元宵節放煙花爆竹似乎已經成了過年的一道必須程序。就在我們所居住的上海,元宵節一到,為數不少的人不管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一律照放不誤。特別是元宵之夜,幾乎處處燃放起的煙花爆竹、禮花、爆竹,一時間,讓整個上海市的空氣里滿是硫磺味道,硝煙彌漫,爆竹的碎屑碎顆粒都“飛起來了”,聲勢不可謂不大。

      有些人覺得,過元宵節嘛,煙花爆竹放得越多就越喜慶,就越能帶來好運氣,這年,就過得越帶勁。而其實呢,相信稍有些常識的人都很清楚明白,燃放煙花爆竹再多、再猛,也和有沒有好運氣毫無關聯。元宵節期間不加限制、無所顧忌地燃放煙花爆竹,除了似乎可以“營造”些喜慶的“氣氛”外,讓人更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的,至少有以下的幾個弊病:

      一是嚴重污染空氣,由我們自己一手制造的重度人為環境污染和人為噪聲和讓上海成為一座“低碳城市”的美好心愿,完全是南轅北轍。多年來,上海春節和元宵節期間的空氣指數往往要明顯低于平日,這其中大肆燃放煙花爆竹的“貢獻”無疑占據首位。少放些煙花爆竹,讓元宵節期間的城市空氣潔凈些,這個要求不算過分吧,

      二是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和可怕后果難以預料,防不勝防。每年元宵節,因燃放煙花爆竹所帶來的火災事故舉不勝舉,因此給市民造成的財產損失乃至人身傷害,讓眾多本想圖個吉利和快樂的個人乃至家庭帶來無窮的痛苦與后悔。筆者曾從《新民晚報》上看到一位因燃放煙花而痛失愛子的母親寫的一篇文章。十年前,哪位小名叫“冬冬”、在上外附中就讀的男孩子,因在燃放俗稱“大蛋糕”的禮花彈時,未及防范,奪走了年僅14歲的生命!從此,可以說,那位母親的每一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這些年來,因燃放煙花爆竹、爆竹不慎,而遭致不同程度人身傷害者是數不勝數的。少放些煙花爆竹,讓“樂極生悲”的大小“杯具”少而又少,這個要求也應該是合情合理的吧。

      三是與“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與市民心愿背道而馳。試想,過元宵節,本是度過嚴冬、迎來明媚春天的人們最舒心的日子。這一天,老百姓的安全指數、幸福指數和愉悅指數本應該是很高的。我們本應該在自己所居住的上海這座特大都市里,舒舒心心地隨意逛逛、到處走走。本不必走路要“一步三回頭”的,唯恐與煙花爆竹、爆竹“親密接觸”。可當你行走在街上時,很難避免這樣的場景:不期而遇、煩不勝煩的煙花爆竹很煞風景地處處響起,嗆人的硝煙味直往你的鼻子里鉆;回到家里,把窗戶關緊了也不頂用,那煙花爆竹的“火藥味”還往家里竄。甚至走在所居住的小區里也得小心翼翼地,一不留神,或遭遇煙花爆竹或煙火“襲擊”而“中彈”,或受到驚嚇甚至受傷。這個時候,這個元宵節還有什么“美好”可言呢?

      爆竹最早是古人用來驅趕怪獸的,應該是順應歷史而產生,與當時出于農業社會的人類思想意識和文明程度相適應的。元宵節燃放煙花爆竹,也可算是一種歷史文化傳承。但步入21世紀,居住在人口稠密、建筑鱗次櫛比城區的我們,恐怕最需要傳承的,是過好一個祥和、文明和安全指數很高的元宵節這一老祖宗的夙愿。而不應該是傳承年復一年地在元宵節不管不顧地、哪怕冒著人身傷害危險也要繼續大肆燃放煙花爆竹。

      元宵節中的民俗不僅僅是燃放煙花爆竹吧,有意義有情趣的活動和內容多了去了。比如象征著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地吃元宵;比如扶老攜幼游地走在“東風夜放花千樹”的觀燈的璀璨場景;還有那“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浪漫愛意------元宵節又被稱為“燈節”和“中國的情人節”,其美好的內涵和寓意本該讓當下的我們推陳出新地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的。但也沒見當下的我們多么地講究過,甚至還淡忘了很多、失傳了許多。怎么單單把火藥傳下來并繼續“發揚光大”呢?把這個習慣改一改不好嗎?至少,在即將到來的兔年元宵節,我們少燃放些煙花爆竹,或嚴格遵守有關禁放煙花爆竹的規定,讓我們的左鄰右舍能清凈些、讓周邊的空氣潔凈些、讓我們所居住的城市的“安全指數”高一些。

      從你我做起,過一個低碳元宵節。這,應該是不難做到的吧。

    相關文章

    全國首例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涉稅案開庭審理

    6月3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原告青海某化工有限公司與被告某環保科技公司、被告某低碳科技公司、第三人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碳排放權交易糾紛兩案,案件涉及核證自愿減排量(以下簡稱CCER......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法國有關部門及企業達成三份合作文件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法國政府有關部門及企業達成三份合作文件: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法蘭西共和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關于加強部門間交流合作的意向書》雙方同意在宏觀經濟政策、產業發......

    國新辦:天津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成效

    “去年初,我們聚焦事關天津長遠發展的重點領域,務實地推出了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成效,全市PM2.5年均濃度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單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0%以上。”天津市......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組織開展2023年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征集工作

    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國管局辦公室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推薦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加快數據中......

    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通過兩項標準,助力工業綠色低碳

    ——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工業綠色低碳技術評價通則》、《工業綠色低碳產品評價通則》審定會順利召開2024年2月2日,中國材料與試驗團體標準委員會碳排放領域委員會(FC95)在線組織了標準審定會,會議......

    久久為功|以綠色為底色為世界貢獻減排與發展方案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一半。我國在綠色能源領域持續深耕、久久為功,為世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注入強勁動力。近年來,我國將能源綠色......

    遼寧出臺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到2025年突破百項綠色低碳關鍵核心技術

    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撐作用,遼寧省科技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遼寧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3—2030年)》,明確了該項工作的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方案設定一系......

    以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生態富民激活新動能

    日前,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赴嘉興市海鹽縣、平湖市、秀洲區,深入重大工程、高新企業、科研平臺、美麗鄉村等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

    商務部公布2023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

    近日,商務部完成2023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工作,對全國230家國家級經開區2022年度綜合發展水平情況進行考核評價。考核評價結果顯示,國家級經開區作為高......

    《公民低碳行為榮譽激勵機制研究》成果發布活動在京舉行

    11月23日,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以下簡稱“宣教中心”)承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與能源基金會支持的《公民低碳行為榮譽激勵機制研究》項目研究成果在京成功發布。公民低碳行為榮譽激勵機制是給予個人特定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