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宏觀數據的披露,穩增長似乎有取代改革,再次成為政策主旨的意圖。從近期各部委頻頻動作上看,似乎事實也確實如此。但如果將這些披著“穩增長”外衣,看似走回“下猛藥”老路的刺激政策拆解開來,卻也能不斷從中理出改革的線索:無論是定向降準,還是尚未明朗的定向項目PSL;無論是力推PPP,將有盈利預期的公共基建項目推向市場,還是暫緩稅收優惠清理,也都有對此前相關政策不當進行調整、補救的意圖。當下的穩增長似乎因更多看做只是為經濟“托底”。改革總難一蹴而就,中國似乎仍需要耐心。
最新公布的5月匯豐PMI初值繼續走弱,景氣指數繼續處于收縮區間。
在此背景下,決策層再次開出了市場熟悉的“藥方”——5月18日,國家發改委集中披露6個大型基建項目,包括濟南至青島高速鐵路等4項鐵路建設項目以及2項城市軌道交通的近期建設規劃,預計投資總額達到2435.77億元;5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又印發南京、南昌與呼和浩特3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總投資額近2152億元。3天內,有超過4500億元的鐵路交通投資獲批復。
根據部分券商機構測算,今年要完成GDP增長7%的目標,基建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4萬億元。
這意味著第三個季度的基建投資將較第一季度明顯回升。
穩增長再現批量項目投放
靠投資拉動經濟復蘇,已經從政策選項變成了政策選擇。
5月匯豐PMI初值49.1,但仍低于市場49.3的預期。“數據顯示出政府此前數度出臺寬松政策并積極推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有效果但力度仍待加強。”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在解讀本月匯豐中國PMI初值時表示。
從分項數據上看,5月產出指數降至48.4,5個月來首次跌破榮枯線,為13個月來最低點;新訂單指數微幅改善,較4月回升0.6個百分點,但內需依舊疲軟。
高盛近日發布報告稱,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速取決于地方政府的意愿和能力。報告指出,中國政府較大一部分基建投資由地方政府完成。因為其他推動增長的因素表現不及預期,如今要達到增長目標可能就得顯著加快基建投資。
來自發改委官方網站信息顯示,新建濟南至青島高速鐵路項目投資估算總額為599.8億元;新建赤峰至京沈高鐵喀左站鐵路項目投資預估算總額為204.4億元;新建南寧市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為529.37億元;新建通遼至京沈高鐵新民北站鐵路項目投資預估算總額為220.1億元;新建徐州至淮安至鹽城鐵路項目投資估算總額為414.9億元。此外,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因建設規劃方案調整共增加投資467.2億元。
隨后5月20日,發改委印發南京、南昌、呼和浩特三地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5年~2021年),其中南京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投資為1202.2 億元,南昌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投資為610.9億元,呼和浩特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投資為338.81 億元,總投資額近2152億元。
“近期國家發改委或再度批復項目,釋放需求空間。”國金證券宏觀分析師李治平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稱。
“鐵公基”一直是決策層穩增長的首選方案。2014年四季度前兩個月,發改委共分七批集中批復鐵路、機場等基建投資項目,累計投資額度已經超過9600億元;2015年1月26日批復了三項大型基建,其中包括,贛江新干航電樞紐工程、香格里拉至麗江公路以及杭州至南京高速公路浙江段改擴建工程,總投資逾268億元。
這一幕就很容易讓市場回想起與2008年、2012年時相似的場景。2008年金融危機后,當年第四季度開始4萬億元投資計劃;2012年9月,發改委在兩天之內批復25個軌道交通項目、20個其他交通倉儲項目、1個能源管道工程項目和3個企業借用境外商業貸款項目之后,9月6日國家發改委又批復了11個基礎設施項目。當時恰逢8月份PMI初值為47.8,創下9個月以來新低。
然而相比以往,截至目前,前期的基建項目投放卻沒有如預期收到托底經濟增長的效果。
4月基建投資數據表現疲軟備受關注。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1~4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0%,增速比1~3月份回落1.5個百分點。其中,4月基建投資單月同比回落幅度較大,從24.5%降至16.1%。
根據民生證券的估算,全年7%的GDP增速需要的固定資產投資約56萬億元(13%的增速),一般來講,(房地產+基建+制造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75%左右。如果按照房地產投資3%和制造業投資7%的增速測算,需要的基建投資規模是14.8萬億元(33%的增速),而現在基建只有20.3%。
“這主要原因還是融資‘青黃不接’的問題沒有解決。”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朱振鑫認為。數據顯示,前4個月的全口徑公共收入下降了8.3%,去年同期是增長14%。一方面,預算內資金已經從兩位數的增速下滑到7.2%;另一方面,土地出讓金下滑的風險正在加速凸顯,一季度地方土地出讓金同比下滑了25%,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還高達37.3%。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在研報稱,確保基建投資資金到位對穩增長至關重要。“決策層計劃擴大基建投資規模,以抵消房地產下滑對經濟的拖累。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稅收和土地出讓收入減少、對地方債務的控制也更加嚴格,地方政府正面臨融資困境。在這一背景下,確保基建投資資金到位對穩增長至關重要。”汪濤解釋稱。
定向支持呼之欲出
那么,基建項目的錢從哪里來?
過去幾年,城投債為主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地方基建項目投資主要的融資渠道。但經過幾次融資平臺清理后,城投債逐步淡出。
光大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曾對記者稱:“地方政府債、項目專項債、PPP債是否能接過城投債的融資功能,目前還存很大變數,這將給基建投資帶來不利影響。”
高盛近期的專項報告總結:地方政府支出面臨國內房產市場下行調整嚴重影響土地出讓收入,而這是地方政府主要的預算外收入來源;以及中央政府推行限制地方融資渠道的債務改革,指導甄別地方債務,限制地方融資平臺借款等多種負面因素影響。
據光大證券統計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之下,財政政策一改去年下半年以來偏緊格局,開始顯著發力。4月財政支出同比增速從之前的個位數快速上升至30%以上,其中交通運輸、城鄉社區事務等基建支出上升明顯。
高盛判斷面對地方政府支出能力和意愿均受影響的現狀,中央政府可能采取一些措施包括支持地方融資、推廣公私合營(PPP)項目,這也是最重要的融資模式;為基礎設施投資的地方融資平臺融資留下一定余地,這樣做有助于緩和財政改革的沖擊;地方國有企業私有化,這能提供一定的支持,但力度不大。
就在5月15日,國務院轉發了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妥善解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對在2014年12月31日前已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款合同并已放款,但合同尚未到期的融資平臺公司在建項目貸款,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在全面把控風險、落實信貸條件的前提下,繼續按照合同約定發放貸款,不得盲目抽貸、壓貸、停貸。
這一有前提的“力挺”地方融資平臺已經被市場解讀為決策層開始采取多種務實的方式化解難題。
“放松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借款的部分限制,要求銀行繼續對平臺在建項目放貸,允許已到期的平臺貸款展期、修訂借款合同或進行債務重組;支持政策性銀行發揮更大的作用,估計今年政策性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可能比去年高1萬億元;擴大PPP模式的使用規模和適用范圍;允許地方政府債務進行直接定向置換;以緩解短期現金流壓力和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步伐等。”汪濤表示。
不過,多數受訪人士稱,資金來源主力可能仍然主要是銀行貸款,其次PPP以及吸引民資。
央行5月13日發布數據顯示,4月M2貨幣供應同比增長10.1%,預期11.9%,前值11.6;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079億元,預期9030億元,前值11800億元。分部門看,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5100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2776億元。有分析稱,4月7079億元的信貸投放難以令人樂觀,其中企業戶中長期貸款僅有2776億元,大幅回落到去年下半年的狀態,表明企業投資動力不足的問題沒有改觀。
中信建投研究部專題組組長夏敏仁對記者稱,“估計資金未來主要仍是銀行貸款,并且去年以來多次降息已降低了貸款成本。”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先后3次降息與2次降準。
5月22日,發改委投資司人士對媒體表示政銀企重大合作項目,有可能通過定向降準或PSL(抵押補充貸款)的方式給予項目支持。
夏敏仁預計,PPP模式融資成本不會太低。但他同時指出,短期這種項目融資模式不會有很大的改變,因為政策走勢還不是很明朗,民資仍持謹慎態度。
9月3日,中國證監會首席律師焦津洪在2023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表示,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嚴格監管執法是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重要內容,下一步,中國證監會將繼續努力以健全的法治和強有力的監管執......
項目概況浙江省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能力提升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政府采購云平臺(https://www.zcygov......
2023年度上海市白玉蘭人才計劃浦江A類、B類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名單公布2023年度上海市白玉蘭人才計劃浦江A類、B類項目通訊評審已結束,現公布參加通訊評審的專家名單(按姓氏拼音排序)。艾連中、安東亞、......
據商務部網站8月13日消息,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充分發揮我......
關于填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常見多發病防治研究”重點專項“揭榜掛帥”項目2023年度項目正式申報書(含預算申報書)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管理工作的總體部署,由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
一、合同編號:11N329987592202314402二、合同名稱: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項目合同三、項目編號:HZHQ-WZSYJC-202301四、項目名稱: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項目五、合同主體采購人......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國會參議院周二(25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一項“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修正案,將要求美國企業向聯邦機構通報其對中國技術領域(例如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的投資情況。報道稱,該修正案......
聚焦中國經濟期中考,成績怎么看,未來怎么干。今年上半年,不少發達國家對我國投資保持增長,法國、英國、日本、德國對我國投資分別增長173.3%、135.3%、53.0%、14.2%。投資增長的同時,在我......
2023年7月12日-14日,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科學部2023年度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會在北京召開。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江松出席會議并講話。自然科學基金委監督委員會副主任何鳴鴻介紹會議評審監督情......
2023年7月11日,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科學部2023年度重點項目及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評審會議在北京召開。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江松院士出席會議并講話。自然科學基金委監督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