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連續兩天兩條科技新聞引人關注:
百度公司稱已在人工智能基準測試中取得全球最好的結果,他們的秘密武器超級計算機Minwa,將構建一個能夠每秒進行7千萬億次計算的系統,成為全球性能最強大的10臺超級計算機之一。
中國北斗產業化領軍企業北斗星通發布全球首款全系統多核高精度導航定位芯片,率先在高精度領域采用55納米低功耗工藝和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志著我國衛星導航芯片邁入國際領先水平。
這兩則新聞都發生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北京海淀區,是“中國硅谷”由全球科技創新“跟跑者”“同行者”向“領跑者”跨越交出的有分量的答卷。
5月18日夜間,小米針對美國消費者的在線商店正式上線,除移動電源、Mi耳機、Mi Band健身追蹤器外,還有可穿戴照相機、網絡路由器、智能電視、空氣凈化器以及血壓儀等產品。5月19日,該商店還出現在英國、德國以及法國。至此,小米國際化步伐又邁出關鍵一步。
5年前誕生于“中國硅谷”的小米,創業伊始就在全球招募“米粉”打造MIUI平臺,依靠國際化生態戰略,短短4年完成5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了450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中國創造的小米正快速獲得國際認可。“要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創新的力量!”小米創始人雷軍說。
聯想,這個誕生于中關村核心區的民族IT品牌,也收獲著“國際化”帶來的成長。將“藍色巨人”IBMPC、IBM X86服務器、“百年通信老店”摩托羅拉移動等國際品牌納入麾下,通過連續的國際并購,全球配置資源,建立全球創新網絡,聯想2014年60%以上的收入來自海外。
“中關村核心區的創新資源和環境要與世界創新資源豐富的地區互聯互通,協同創新。”海淀區代區長于軍說,最近幾年,海淀區政府協同中關村發展集團、清控科創、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等企業和機構,在美國、芬蘭、英國、以色列等國家設立國際孵化器或創新中心。
繼聯想、百度、同方威視等中關村領軍企業紛紛以研究院等形式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同時,億贊普、四達時代、廣聯達等也成為后起之秀。
聚集國際創新高端資源,支持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打造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和全國創新網絡的中樞,是中關村核心區堅持不懈的發展戰略。依靠先行先試政策,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建立企業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iBridge,搭起了一座全球科技創新資源互聯互通的交流平臺,除線上無國界溝通外,線下通過該平臺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新創業者400多人次;在全國高新區中率先出臺了促進企業國際化發展政策,至今支持了270多項國際合作項目;率先實施企業境外投資備案制,為企業“走出去”松綁、加快海外并購的步伐;開展外債宏觀審慎管理外匯改革試點,為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搭橋,拓寬融資渠道,擴充融資規模……
全球化視野、國際化理念,讓中關村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跨國企業研發總部紛紛搶灘登陸,微軟、IBM、Oracle等國際知名公司都在中關村設立了全球或亞太地區研發中心。而研發總部集聚的現象也帶來資本、人才與技術的國際流動。到去年底,中關村核心區集聚了國內外技術轉移機構近120家,其中包括中國—意大利技術轉移中心、亞洲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等國際機構,開拓歐盟、美國、韓國等國際渠道1000多條,服務企業2000多家,完成國際技術轉移項目近200個。
“中關村海淀園這種集聚全球創新資源的模式,無疑成為促進企業開放創新、與全球同步創新的有效手段,促進了中國創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美國IDG集團中國區副總裁朱東方在出席2015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時對記者如是說。
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就能跑起來;自行車一轉動,就可直接為手機充電;計算機“刷下臉”就可以開門迎賓、付款消費……剛剛閉幕的北京科博會上,來自中關村企業的智能化產品,讓人們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智能時代智慧生活的熱浪,以至于有人驚呼:未來,來了!
作為21世紀最為前沿的技術之一,人工智能正迎來新一輪創新發展期,智能化的浪潮向家居、可穿戴、汽車和制造等領域快速延伸,智能產品正成為下一個全球經濟新增長點。今年3月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建議,設立國家層面的“中國大腦”計劃,推動人工智能跨越發展。
引領智能時代,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硬件產業集群,在創新驅動和“互聯網+”戰略下,中關村核心區悄然開啟了搶占新一輪科技創新制高點的提前布局。“對具有重大商業模式或技術創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處于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智能硬件項目通過政府股權投資方式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資金支持。”3月27日,中關村管委會和海淀區人民政府聯合發布《中關村促進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支持政策》,29條措施從七個方面為智能硬件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扛起發展智能硬件產業的大旗,只是中關村核心區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電子信息產業的興起、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爆發、大數據云計算產業的蓬勃發展,中關村核心區一直站在產業發展的最前沿,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70%以上的龍頭企業坐落于海淀。
“國家賦予北京市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作為首都功能的核心區、科技創新的核心區,海淀區承擔著‘搭平臺、聚人才、接任務、出成果’的使命,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我們責無旁貸。”海淀區副區長、中關村核心區管委會主任孟景偉說,“中關村核心區有基礎、有條件,更有責任在智能硬件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有更大的擔當、更大的作為。”
在一個6厘米×6厘米的摩擦納米發電機上通過踮腳產生的電就能夠給一塊手機電池充電,還可直接點亮約600盞LED燈。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院士及其團隊的這項技術正為能源利用帶來一場顛覆性的變革。
風、水、海浪、甚至身體晃動、手指觸摸、雨滴下落、車輪轉動、機器轟鳴等等都可以成為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動力源,兩年取得70多項國際國內專利。目前該團隊正在謀劃利用海浪動能及納米自驅動裝置開發“藍色能源”。這個技術一旦應用,在海面上產生的最大發電功率可以與三峽大壩媲美。
在“中國硅谷”中關村核心區,這樣的源頭創新成果不勝枚舉。
近年來,中關村核心區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穩定保持在占全國20%以上,占北京地區的60%以上。開發了一批滿足市場需求的緊缺技術和產品,掌握了一批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涌現出漢卡、漢字激光照排、超級計算機、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與此同時,標準創新成為中關村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為國家贏得了國際領域的話語權。截至去年底,大唐電信、閃聯、中星微等移動互聯網企業主導創制了近70項國際標準和600項國家標準。通過標準制定,有的推廣帶動了千億級規模的新產業、新市場,有的打破了國際巨頭的技術壟斷,有的規范和引導了新能源、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創新是中關村的靈魂。”中關村核心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李長萍說,中關村核心區將繼續致力于優化創新創業環境,逐步構建起一個全方位、立體式、充滿生機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使中關村核心區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2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科技部副部長李萌......
日前,北京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正式對外推出《中關村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數據顯示,中關村上市公司實現數量和質量雙提升、創新能力持續增強。2020年受疫情影響,企業復工......
近年來,我國科技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29位升至第14位。然而,學術研究、科技創新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快餐化”就是其中之一。不少學者熱衷于“炒冷飯”、......
新冠疫苗研發的超級加速度,讓全世界見證了產學研通力合作的巨大能量。在科學改變世界的路上,企業和資本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從實驗室到商品架,從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日前舉行的......
據人社部網站消息,人社部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完善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淡化學歷要求,強化技能貢獻,建立綠色通道。意見要求,......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11月16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正式開展。安捷倫為本屆展會帶來了一系列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期冀促進我國在生命科學和化學分析領域的相關研究,尤其是針對新冠肺炎病毒和疫苗開發......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2020年,共有52位中國科學家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0位,“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
10月18日,中關村人才協會20周年慶典暨人才節發布會在京舉行。慶典現場發布了中關村人才協會20年紀念冊《激情大時代》和《中關村人才發展40年白皮書》,并通過親歷者的講述,真實......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我們要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充分認識推......
9月17日-20日,以“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23屆北京科博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旨在宣傳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成就,展示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果。展會上,由中關村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