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6-08 16:36 原文鏈接: 陳嘉庚科學獎:力挺原始創新的“中國諾獎”

       2014年6月11日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留下了這樣一張合影。

      照片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以及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和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正在為獲得“2014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科學家頒發獲獎證書和獎牌。

      王恩哥、林國強、徐國良、吳國雄、尤肖虎、沈保根、孫斌勇、劉磊、王俊、李學龍、鄭海榮……

      他們之中有很多人并不是德高望重的兩院院士或是譽滿天下的科學家,有幾位只是30多歲的年輕人,但是在“陳嘉庚科學獎”的舞臺上,他們的獲獎理由只有一個——原始創新!

      這一點,與重點獎勵原始性科學創新的“諾貝爾獎”不謀而合。

      歷經27載春秋,陳嘉庚科學獎憑借對“原創性”的執著,規范化的操作,打下了享有國際聲譽的中國科技獎勵品牌。

      素有淵源

      中科院學部與陳嘉庚科學獎素有淵源。

      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6類獎項的設置與中科院6個學部的一致性不難看出二者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陳嘉庚,是為中國科教事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著名華僑領袖。1987年8月,陳嘉庚先生的親屬找到中科院,提出要以陳嘉庚的名字命名一項科學獎勵,專門獎勵近年來獲得原創性重大科學技術成就的在世中國公民。因此,建立了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的前身——陳嘉庚基金會。

      當時,中科院學部受委托,專門負責“陳嘉庚獎”的評審工作。陳嘉庚獎的設立,打破了中國以獎勵個人終身成就為主的科技設獎慣例,成為了中國向“諾獎”看齊的第一獎。

      從1988年設立陳嘉庚獎以來,陳嘉庚獎作為在中科院學部平臺上運作的科技獎勵,共組織了8次評獎和頒獎工作,63位杰出科學家獲此殊榮。

      吳文俊、王選、黃昆、劉東生、吳孟超、葉篤正、李振聲、吳良鏞、鄭哲敏、張存浩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都曾獲得過陳嘉庚獎或陳嘉庚科學獎。江澤民、李瑞環、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楊振寧、丁肇中等諾獎得主,都曾出席過該獎項的頒獎活動。

      不離于宗

      可以說,在20世紀末,“陳嘉庚獎”已經在海內外科技界樹立了很高的威望,激發了我國科研人員的原始創新熱情。

      但是由于沒有固定的基金支持,2001年,陳嘉庚獎的評獎工作被迫中斷。

      2003年2月,在國務院有關領導的親自關懷下,在財政部、中國科技界的支持與期望下,經國務院批準,中科院和中國銀行共同出資成立了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

      名字和形式雖然皆有改變,但實質上仍以“鼓勵原始創新”為己任。

      新成立的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以“獎勵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我國優秀科學家,以促進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宗旨,先后設立了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近年來在相應學科領域內做出重大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科學家。

      其中,“個人推薦制”是保持陳嘉庚科學獎質量的一大特色,也是保證每個符合條件的科學家都可以推薦或被推薦的公正、開放的國際慣例。

      推薦通知中規定,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均不受理個人申請,而是由相關領域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推薦,并且推薦人不能是被推薦人相關成果的合作者。

      但是與陳嘉庚科學獎相比,2012年首次開始評選的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更加注重對獲得重要原創性成果的青年人才的激勵,明確規定獲獎者年齡不得超過40周歲。

      自2006年以后,陳嘉庚科學獎的評選和頒發步入正軌。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同步推薦、評審和頒獎。逢公歷單數年推薦和評審,評審工作基于中科院學部平臺;逢公歷雙數年在全體院士大會上頒獎。

      原創生命力

      2015年4月1日~6月30日,正值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面向全社會展開推薦工作。

      不過千字的推薦通知,其中8次提到“原創性”。

      “根據國家科技事業的發展以及國家獎勵制度的改革情況,以獎勵重大原創性成果為目標,努力使陳嘉庚科學獎在提升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倡導治學嚴謹的優良學風,激發科學家科技創新積極性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貢獻。”基金會如是表示。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的評審程序,是陳嘉庚科學獎的特點,這一點,從陳嘉庚科學獎近年來評獎結果“時常空缺”上,可見一二。

      翻閱近年來的獲獎結果不難發現,2012年度地球科學獎、技術科學獎兩個獎項空缺,2010年度信息技術科學獎空缺,2008年度生命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三個獎項空缺,2006年度化學科學獎與技術科學獎兩個獎項空缺。

      對此,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理事兼秘書長、中科院院士學部工作局局長李婷表示,聲譽就是獎項的生命,要想保持獎項的生命力,就必須堅持高標準。根據《陳嘉庚科學獎獎勵條例》,對于不符合定位和標準的獎項,可以空缺。

      科技實力決定國家命運。

      一部社會發展史,也是一部科技進步史。從“兩彈一星”到“嫦娥奔月”,從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到量子通信技術的新突破,無不體現出由科技進步帶來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不斷躍升。

      “加強科學技術原始創新是我國幾代科學家的心愿。作為在中國科學院學部平臺上運作的科技獎勵,陳嘉庚科學獎與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以服務國家科技創新為目標,以弘揚勇于探索、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為己任,努力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促使科技人員的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原創成果大量涌現,推動國家科技事業蓬勃發展。”中科院院長、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理事長白春禮在基金會的致辭中最后表示。

    相關文章

    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周年成果發布

    9月9日在長沙舉行的2024互聯網岳麓峰會上,發布了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一周年成果報告。長沙發布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周年成果。主辦方供圖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表示,去年的互聯網岳麓峰會提出把長沙打造成......

    科學家成功展示核鐘所有關鍵技術

    科技日報北京9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近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封面故事帶來一項新突破: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聯合成立的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領導的國際團......

    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揭曉

    9月3日,湖南省科技大會暨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會上宣讀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含光召科技獎)的決定。獎勵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

    共60家市場監管總局擬批準一批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

    8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一批擬批準建設的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擬批準建設重點實驗室40個、技術創新中心20個,涉及食品微生物檢測、食品接觸材料安全、石油化工產品檢測與質量控制、材料、......

    從科研先鋒到產業領軍,黃超蘭教授榮獲HUPO臨床轉化蛋白質組學科學獎

    2024人類蛋白質組組織(HUPO)大會,將于10月20日至24日在德國歷史文化名城德累斯頓璀璨登場。作為該領域最頂尖的學術交流平臺,HUPO大會不僅匯聚了全球頂尖科學家,更以其權威獎項表彰在蛋白質組......

    20項,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初審結果公示

    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太平洋學會評審組)初審工作已結束,共有20項申報成果通過初審。其中,科技進步獎10項,青年科技獎10項。根據《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有關規定,現將初審結果......

    印遇龍:加快推進供體豬、模型豬研究實現“豬盡其用”

    生豬生產在我國畜牧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生豬養殖和豬肉產品消費國,但還不是養豬強國,特別是生豬遺傳育種工作落后于歐美國家,急需在新一代生物育種技術上加大投入,實現“彎道超車”。今天......

    印遇龍院士團隊游離氨基酸檢測技術推進產業化

    7月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科研團隊與中科捷云(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長沙舉行游離氨基酸檢測技術專利獨占實施許可簽約儀式。雙方將全力推......

    “八月瓜”:已收錄178個國家超1.91億條專利數據

    7月3日,2024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舉辦,科技信息大數據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熱點議題之一。會上,知識產權創新科技服務云平臺“八月瓜”宣布,其旗下“創新大腦”已收錄全球178個國家超過1.91億條專利......

    科技金融首次明確“施工圖”!七部門合力破難點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如何讓“科技之花”綻放得更絢麗?一份由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文件,首次明確了科技金融的“施工圖”。這份《關于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強......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