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社會治霾防污的共識下,本應成為監管要害環節的我國機動車尾氣檢測卻亂象叢生,有業內人士甚至毫不客氣地批評為“基本失控”。其中,不符標準不合規范導致的檢測設備普遍不過關是重大“硬傷”。“機動車環保檢測的目的是找出高污染車,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檢測要規范、標準。但是遺憾的是,由于各方面監管不到位,再加上一些利益的驅使,使得檢測設備本身就問題不少”,前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研究員韓應健說。
硬件無門檻軟件多造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檢測機構“雜、亂、多”,檢測設備不靠譜,檢測程序不規范,導致目前在新車(銷售前)和在用車(銷售后)尾氣檢測兩個環節,存在大量造假行為。各地機動車檢測方法和檢測標準限值不統一,新車排放標準限值與在用排放標準最高相差20多倍。
早在2011年,環保部對全國近千家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開展檢查,排查出各類違法違規和不規范檢測問題200余項。環保部隨后發文指出,“一些地區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工作暴露出檢測程序不規范、檢測設備可靠性差、從業人員技術水平低等問題,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玩忽職守、弄虛作假現象,嚴重影響了機動車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
現已退休的韓應健研究員當年參與了這次檢查,“當時的資料,我仍然保留著,有些問題至今仍然存在。”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雖然機動車尾氣檢測設備有相關技術標準,但這些標準屬于推薦標準,不具備強制性,因而使得檢測設備的市場準入形同虛設。
“如果不能強制執行,計量設備就沒有準入門檻,相當于沒有標準。”韓應健不無憂心地說。“于是,市場大量出現不斷壓低設備售價,以最低價格爭奪市場的情況。”
環檢機構不僅在設備等硬件方面存在問題,還有更加惡劣的軟件造假問題。由于檢測控制軟件由各個設備商自己開發,“設備商為了迎合檢測機構招攬車主的需求,隨意調試操作軟件,標準該低就低,該高就高。”經過軟件造假,車輛是否裝有尾氣凈化的催化劑,檢測數據都相差無幾;行駛3萬公里與行駛25萬公里的車,檢測結果也幾乎相同。”
“檢測設備問題使得車輛檢測結果‘打折’,很多高排放汽車因此僥幸通過檢測。”韓應健稱,“高排放汽車數量雖然是少數,但排放污染占的比例多,因此影響和拖累了空氣改善。更為惡劣的是,對不合格的檢測設備開綠燈,造成我國車輛尾氣檢測設備和檢測數據陷入長期造假的惡性循環”。
國家標準非強制
關鍵指標不測試
精確的尾氣檢測設備是準確檢測車輛排污量的重要技術措施,然而,國內缺少對機動車尾氣檢測設備的計量檢定規定和手段,表面上尾氣檢測法規標準全、監管環節多,其實法規標準雜亂無章,尤其是沒有強制執行的國家標準,無法形成有效監管。
據了解,國家對法定管理的計量器具實施制造許可證制加計量檢定制度,我國的計量法要求尾氣檢測設備必須取得制造許可證。但法定的國家《計量器具目錄》里并未包含尾氣檢測設備,僅包括檢測設備的分析儀器。一些正規尾氣檢測設備企業認為,“這是從生產源頭就放棄了監管”。
而地方環保部門在對環檢機構進行驗收時,主要關注場地、人員、資質材料等問題,對設備考核的內容較少,無法對檢測數據質量進行考核。北京建筑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姚圣卓博士多年來一直從事機動車環保檢測方法研究。他介紹說,目前我國機動車尾氣檢測方法主要有4種,即雙怠速法、穩態工況法、簡易工況法和瞬態工況法,其中簡易工況法最為先進。
姚圣卓博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由于尾氣檢測設備的國家標準(GB18285-2005)《汽油車簡易瞬態工況排放檢測系統》和環保部頒發的(HJ/T290-2006)《汽油車簡易瞬態工況法排氣污染物測量設備技術要求》都非強制執行,各地質監局唯一委托的計量檢定機構是當地的計量科學研究院,他們對檢測設備的技術考核內容普遍脫離上述標準中的技術指標要求,甚至將“污染物排放質量‘毫克/秒’(mg/s)流量測試改為稀釋氧濃度測試”,對變載荷加載滑行、響應時間、加載誤差、一致性、壓力、溫度、流量重復性等關鍵性指標完全不測試,“這使得濫竽充數、假冒偽劣的尾氣檢測設備屢屢通關,得以順利取得尾氣檢測《計量檢定證書》”。
“全國使用簡易工況法對在用車尾氣排放進行檢測的設備約有4000套以上,但90%是拼湊的假冒偽劣技術,檢測數據誤差高達30%以上。”國家機動車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表示,我國各地在機動車尾氣檢測方面普遍存在監管不力、檢測機構作假作弊現象,使機動車尾氣檢測流于形式。
顏梓清向記者出示了一張關于2014年山東省183家檢測機構647條檢測線設備自查結果的表格。這份自查結果顯示,山東省環檢機構的檢測設備中,除北京金鎧星科技有限公司和佛山分析儀有限公司外,其他廠商的檢測設備均為拼湊而成,比例高達95%。顏梓清表示,這種拼湊設備的問題在國內環檢機構中“很普遍”。
“三不是紅頂機構”
壟斷計量認證市場
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由機動車、工業、揚塵、生活污染防控四個領域的企業和專家組成。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的調查發現,計量認證機構串通造假是環檢設備普遍造假的癥結所在,這些機構壟斷市場,其認證造假衍生了機動車尾氣檢測生產設備、檢測報告等一系列造假行為。
顏梓清將這些計量認證機構稱為“三不是紅頂機構”。“它們不是政府機構,不是技術研究的專業機構,不是法人性質的承擔行為責任的機構。但這些機構卻可以參與政策的制定、技術的權威評審和市場的監管控制。”
顏梓清認為,要打破檢測認證機構的壟斷,應加快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讓不同所有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各環節的技術考核報告、檢測報告都應向社會公開公示,接受社會監督,讓尾氣檢測數據真實有效。
針對汽車尾氣檢測市場亂象,多位專家建議,要全面清查檢測設備,計量和環保部門需委托專業技術機構對檢測設備技術進行全面考評,對不符合國家標準和檢測數據誤差高于10%的設備要禁止其檢測。同時,有關部門要將對環檢機構的監管改為對檢測數據質量的監管,生產檢測設備需要取得《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CMC),確保檢測設備質量;使用檢測設備進行檢測,需要取得實驗室資質(CMA)以確保數據質量。
姚圣卓建議,全國重點地區應統一尾氣檢測方法,加快相關標準、法規、規程和技術要求的制定、補充和修訂,研發尾氣排放檢測用和檢定用新方法、新技術和新設備。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去年印發了《加強“車油路”統籌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15年起開展環保檢驗機構專項整治,對所有檢驗機構進行全面核查,對弄虛作假、玩忽職守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依法依規予以處罰,納入黑名單管理,并向社會公布。
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要求,加快促進計量測試技術進步和科技成果轉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民政部關于印發<團體標準管理規定>的通知......
春季開學在即,為保障江蘇省在校師生飲食安全,2月20日,江蘇省食安辦、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衛生健康委,召開江蘇省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月度調度會。會議傳達了全國校園食品安全排查......
關于近紅外光譜法標準草案的公示編號:Fg2024-0064號我委擬制定《中國藥典》近紅外光譜法。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適用性,現將擬制定的近紅外光譜法公示征求社會各界意見(詳見附件)。公示期自發......
近日,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指導發起,哈爾濱工程大學、天津大學、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和極地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深海潛水器項目啟動會暨深海裝備青年學者論壇在哈爾濱工......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下達2023年度市場監管行業標準制訂計劃項目的通知國市監辦發〔2024〕17號各有關單位:按照《市場監管行業標準管理辦法》和《市場監管行業標準制定管理實施細則》要求,市場監管總局確定了......
月牽古塔千年影,虹掛長街十里燈。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的開元寺是游客打卡點,為確保每一名來泉州的游客能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春佳節,泉州市市場監管部門適時啟動設在開元寺游客服務中心的節日期間消費投訴......
2022年,全球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市場規模為17.2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達到76億美元左右,2023年至2032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6.10%。市場概況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市場是一個快速......
近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國務院聯合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該文件......
2023年12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2年度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報”。截至2022年底,我國獲得資質認定和其他專業領域法定資格、資質的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有52769家,全年實現營業......
隨著武漢市區兩級衛健系統掛牌設立疾控局,兩級疾控中心陸續與衛生監督執法隊整合,兩級疾控中心相繼完成單位級別升格,武漢疾控系統在服務能力方面有了明顯提升。12月26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