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7-03 14:05 原文鏈接: 人工智能:中國缺席60年

      “研發人工智能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犯的最大錯誤。不幸的是,這也可能是最后一個錯誤。”物理學家霍金2014年這番頗具意味的話,曾掀起全球關于人工智能威脅論的輿論熱潮,包括SpaceX創始人、特斯拉電動汽車CEO馬斯克也稱人工智能為“惡魔”。不過,在6月27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府聯合主辦的類腦智能創新論壇上,與會專家頻頻向外界傳遞著另一種聲音:要想造出超越人類智能的機器人,人類在科學研究上還有不小的距離。

      當天,面對現場100多位國內外神經生物學、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說,“盡管經過近60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取得了巨大進步并呈爆發增長之勢,但在看得見的未來,人工智能的整體水平還難以超越人類智能,還不足以威脅人類的生存。”不過,他也提到,人工智能的社會影響必須得到高度重視。

      當前的人工智能有智能沒智慧、有智商沒情商、會計算不會“算計”

      盡管早在1997年,IBM的深藍超級計算機就戰勝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14年后,IBM沃森知識問答系統,在電視智力競賽節目《危險邊緣》中戰勝了兩位人類冠軍選手,不過,譚鐵牛認為,這些面向特定領域的人工智能技術,由于應用背景需求明確、領域知識積累深厚、建模計算簡單可行,因此形成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單點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單項測試中可以超越人類智能。

      仍以人機對弈為例,譚鐵牛說,人工智能可以在國際象棋比賽中打敗人類冠軍,但是在對智能水平要求更高的圍棋項目中,人工智能只相當于業余五段水平。身份識別也是現有機器人的一大“軟肋”,盡管在受控場景下,他們能夠準確識別人員身份,但在車站、機場、商場等現實場景中,其人臉識別準確率則急劇下降,而人類可以綜合人臉、談吐、衣著、表情、行為等多種特征在各種復雜條件下精確辨識人員身份。

      “當前的人工智能系統有智能沒智慧、有智商沒情商、會計算不會‘算計’。”譚鐵牛說。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也認為,我們距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有較大的距離,一個簡單的例子是,我們目前尚未搞清楚大腦的工作機理,比如大腦用來處理外界激勵的能量消耗,只占了很小的比例,那些與刺激無關的能量消耗到底做了什么,以及在休眠狀態下,大腦記憶得到了強化,它的內在機理是什么?“這些我們都還沒搞清楚,何談做類腦方面的研究?”

      人類引以為傲的計算能力,也成了一大障礙。鄭南寧說,人類大腦約有1011的神經元,其中每個神經元有約104的突觸連接,以10Hz的速度釋放神經脈沖,因此其計算量約為1016次操作,需要1018能力的高性能計算,才可完成模擬整個大腦的計算能力。然而,全球Top500高性能計算中具有這種能力的,預計在2019~2023年才能出現。

      莫讓類腦計劃成為“皇帝的新衣”

      隨著腦認知和神經科學的發展,國內外學術界都已經意識到,智能技術可以從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獲得啟發,提高機器的智能水平。近年來,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研究和角逐的熱點,美國、歐盟相繼啟動相關研究計劃,我國政府也正在論證并啟動“中國腦計劃”。相應地,不少高校也紛紛成立與此有關的課題組,甚至是研究院。

      類腦計劃研究正在高速路上?

      鄭南寧并不否認這一點,在他看來,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神經網絡理論近20年的長足進步,以及大數據時代對于智能計算的需求,使得今天的我們,再一次聚焦這一重大命題。

      不過,他清晰地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也曾出現一股類似的潮流——以日本“第五代計算機”為代表的技術,力圖突破電腦所謂的馮·諾依曼瓶頸,以實現人工智能。當時,知識工程奠基人費根鮑姆認為,這個驚人的開發,將引起第二次計算機革命。

      然而,第五代計算機的命運是“悲壯的”。鄭南寧至今記得,那次研究并未實現自然語言人機對話、程序自動生成等目標,最終計劃流產。如今,人們這一次在面對類腦研究時的興奮,在鄭南寧看來,和當年的情景如出一轍,他提醒現場的學者,莫讓這一次的類腦計劃,成為皇帝的新衣,“期望值過高,而又沒有達到預期,隨之帶來的,可能是學科發展的低落,甚至是災難”。

      類腦計算研究還是給科學家們留足了一些“可以踏踏實實”研究的題目。鄭南寧說,盡管神經生理學的大量實驗告訴我們,人類腦皮層各功能區域之間的關系極為復雜,解決各層次和各處理模塊之間的關聯是一個巨大挑戰,但科學家還可以深入研究模型特性,而非單純研究它的原型的物理原理。

      他以飛機和鳥為例說,對鳥的詳細研究,不可能對如何制造飛機提供更多的啟示,對飛機的真正理解來自飛行的研究,而非鳥。“從這個意義來說,研究類腦計算,并非去完整復制人的大腦,而是對人腦功能特性的模擬。”鄭南寧說。

      譚鐵牛也將上世紀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這段時間稱為人工智能的“寒冬期”,但在他看來,如今,互聯網和大數據推動人工智能進入新的春天。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機器人革命”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2.5萬臺左右,銷量增長27%,年銷售額約59億美元。而中國市場,2014年一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猛增54%,達到5.6萬臺。

      中國缺席人工智能60年來的重大發現

      譚鐵牛以中科院自動化所為例說,該所已經初步實現了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類腦計算系統,并圍繞環境感知與交互、類腦自動推理、類人機器人等開展了應用驗證。但在譚鐵牛看來,一個嚴峻的現實情況是,我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在高精尖零部件、基礎工藝、工業設計、大型智能系統、大規模應用系統以及基礎平臺與數據開放共享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距較大。

      他說,在基礎理論差距方面,中國缺席人工智能60年來的重大發現,在智能汽車方面,我國先進的傳感器(雷達、攝像頭)、控制器芯片、執行器等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外商,在電控單元的軟硬件、系統可靠性和控制精度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落后了10~15年,競爭力明顯不足。

      同時,我國在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水平、高科技人才隊伍、高科技產業投資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差距。不過,當前,世界各國在類腦智能方向的研究都剛剛啟動,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也處于蓄勢待發階段,這可能是一個機會。譚鐵牛說,“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和應用任重道遠,類腦智能是實現從專用到通用人工智能突破的重要途徑。”

    相關文章

    新手“青椒”如何讓人工智能成為更靠譜的“搭子”

    人工智能正在逐漸深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服務員、醫療助手、司機……為我們帶來諸多便利。但很少有人思考,人工智能的“判斷”有這么可靠嗎?如果人工智能得到的結果出現了沖突,我們該如何應對?“就像患者去醫院,血......

    新手“青椒”如何讓人工智能成為更靠譜的“搭子”

    人工智能正在逐漸深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服務員、醫療助手、司機……為我們帶來諸多便利。但很少有人思考,人工智能的“判斷”有這么可靠嗎?如果人工智能得到的結果出現了沖突,我們該如何應對?“就像患者去醫院,血......

    傳統人工合成塑料可“老樹發新芽”

    酚醛樹脂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人工合成塑料,自誕生以來已經歷了一個世紀。20世紀以來,盡管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持續涌現加速了酚醛樹脂的替代,但因具有機械性能、電絕緣性、防火性和化學穩定性等方面的優勢,酚醛樹脂......

    七部門聯合印發重要指導意見強調建立完整的智能化標準體系

    關于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國家礦山安監局各省級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急管理廳(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科技廳(委、局)......

    液晶智能窗來了!降溫供暖按需切換

    4月19日發表在《先進材料》(AdvancedMaterials)上的一項成果,在輻射冷卻液晶智能窗構筑領域取得新研究成果。湘潭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研究生鄧媛為論文第一作者,湘潭大學教授謝鶴樓、北京大學教......

    首屆中國智能穿戴產業百人論壇在深舉行

    4月10日,首屆中國智能穿戴產業百人論壇暨2024中國智能穿戴產業風云榜發布會在深圳成功舉辦。此次論壇由深圳市智能終端產業協會和第十二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共同主辦,匯聚了300多位智能穿戴產業代表及行......

    教育部公布本科新增24種新專業,釋放了哪些信號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其中電子信息材料、軟物質科學與工程、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技術、生態修復學、健康科學與技術等24種新專業正式......

    上海交通大學2024年“學森挑戰計劃”啟動

    3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辦2024年“學森挑戰計劃”啟動儀式。2000余名高一學子及百余所重點中學校長線上下齊聚交大,共話拔尖創新人才大中學一體化培養。 今年是“學森挑戰計劃”開展的第四年......

    構建新質生產力!中科曙光提出“立體計算”

    4月2日,中科曙光“立體計算湖南行”活動在長沙舉辦。面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要求,中科曙光提出“立體計算”新思路,旨在打造一種全新的計算體系構建與運營模式。中科曙光“立體計算湖南行”活動在長沙舉......

    小米SU7報價超乎預料,智能成最大底牌

    今日,小米汽車終于揭開了其神秘面紗,SU7系列價格震撼公布,標準版21.59萬,Pro24.59萬,Max29.9萬的價格定位,無疑在業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經歷了整整三年的研發周期,小米終于將在3月......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