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的升級換代與耐藥菌株的不斷涌現,恰如“魔”與“道”斗法,也像是展開軍備競賽的冷戰雙方,一直都不曾罷手。
平衡不斷被打破。近日傳來好消息: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危宏平團隊研發出一種噬菌體裂解酶,能快速殺滅各種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菌),且不易產生耐藥性。年初《自然》雜志亦有報道,一種名為泰斯巴汀的新型抗生素,通過破壞細菌細胞壁內的脂類發生作用,可殺滅MRSA等多種致命病原菌,有望成為未來一段時間里人類抵御細菌耐藥性的“超級武器”。
在過去幾十年里,病原菌獲得耐藥性的速度遠快于我們研發新抗生素的速度。2014年4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監測報告,稱“抗生素危機將比上世紀80年代的艾滋病疫情更嚴重”。據該組織披露:作為全世界最主要的致命傳染病之一的結核病如今仍在肆虐,全球每年報告新增病例約900萬例。而在這些新增病例中,耐多藥結核病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在我國,每年100萬的新發病例中,超過10%都是耐多藥結核病。
在耐藥菌漸漸“刀槍不入”背后,凸顯的是抗生素濫用、治療方案不合理、用藥行為不充分等問題。我國是抗生素使用大國,人均使用抗生素的劑量是美國的十多倍,有些病人因為病原菌耐藥性過高,使用多種抗生素都無效,僅僅普通的細菌感染就可能會導致死亡。
“福近易知,禍遠難見。”我們恐怕不能單純寄希望于科技進步不斷造就“不會產生耐藥性的藥物”,而應在實際行動中有所作為,在醫療保健和農業生產領域正確地使用抗生素,同時大力加強對抗生素銷售、使用及管理的監控。
今年4月,美國出臺了《抗擊耐藥菌國家行動計劃》,就抗擊耐藥菌提出了具體的目標、重點行動及監督評價機制,如減少或限制抗生素在動物養殖中的使用、實施抗生素管理方案以改善患者療效、建立區域性公共衛生監測網絡、開發快速、創新的診斷手段。
有人說,這個世界真的只是一個村莊。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容許疾病存在,都會給我們帶來大災大難。人類與微生物,“不是學著一起生存,就是一起死亡。”
前述新發現究竟是平衡的短暫打破,還是一勞永逸,恐怕還不能妄下結論。依據以往的經驗,人類抗擊耐藥菌的征程,未有窮途。
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人們常用的牙刷和淋浴噴頭上,發現了600多種能夠感染細菌的病毒,其中不乏許多未被人類發現的“新面孔”。研究團隊表示,這些病毒對人類并......
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交叉創新研究院修復生態學研究團隊在光催化降解抗生素領域取得進展,以活化生物炭(ACB)為載體,通過水熱反應聯合化學共沉淀法研發了新型N,S共摻雜生物炭基Ag3PO4復合光催化劑(......
免疫檢查點阻斷(ICB)已成為肝細胞癌(HCC)的一種有希望的治療選擇,但對ICB的耐藥性和患者的反應各不相同。2024年9月10日,中山大學李斌奎,美國德州大學WangGuocan,中山大學元云飛共......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日在英國學術期刊《柳葉刀》上發表論文說,2025年至2050年間,全球預計將有超過3900萬人死于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人員17日表示,抗生素耐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必須采取......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ofAllergyandClinicalImmunology上題為“Microbialintestinaldysbiosisdriveslong-termalle......
“我家孩子從沒使用過阿奇霉素,咋也耐藥了?”今年8月初,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長李華向醫生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在兒科門診,患兒家長頻繁向醫生提出這個問題。事實上,不僅是兒童,很......
現實中,醫生通常會在術前為剖腹產女性患者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以防止手術部位出現感染。但有人擔心,如果藥物在臍帶被切斷之前通過臍帶到達嬰兒體內,這些抗生素是否會對新生兒及其腸道微生物群產生負面影響。近日,......
大約100年前,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改變了人類與細菌之間生死搏斗的歷史。隨后,科學家又相繼研制出一系列抗生素。這些藥物曾在一段時間內,幫助人類贏得了對抗細菌感染的斗爭。但隨著新抗生......
大約100年前,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改變了人類與細菌之間生死搏斗的歷史。隨后,科學家又相繼研制出一系列抗生素。這些藥物曾在一段時間內,幫助人類贏得了對抗細菌感染的斗爭。但隨著新抗生......
科技日報北京8月19日電(記者張夢然)人類腸道內平均含有約100萬億個微生物,其中許多微生物都在不斷爭奪有限的資源。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在微生物的爭奪中看到了開發新型抗生素的潛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