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梁高林教授課題組與生命科學學院張華鳳教授課題組合作,發現一種“智能”克服腫瘤多藥耐藥的新方法,并在小鼠體內驗證了其優異的抗多藥耐藥效果。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近日在線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腫瘤的多藥耐藥性是指腫瘤細胞長期接觸某一化療藥物而產生的不僅對此種化療藥物耐藥性,而且可對其他結構和功能不同的多種化療藥物產生交叉耐藥性的現象。它是導致癌癥化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多藥耐藥現象源于細胞膜多藥耐藥蛋白的表達增多,該蛋白具有泵出藥物的功能,導致藥物在到達胞內靶點前即被攔截或排出。解決該問題的傳統做法是,通過抑制多藥耐藥泵出作用或利用納米載體負載大量藥物,但這樣往往會向生物體內帶入不必要的毒性物質。因此,開發出更安全的抗多藥耐藥性藥物非常重要。
與上述方法不同,梁高林課題組設計的“智能”小分子藥物(2-氰基苯并噻唑-紫杉醇)進入癌細胞后,可以在細胞內高表達的弗林酶作用下,自組裝生成含紫杉醇的納米粒子,并富集在癌細胞中。納米藥物在癌細胞內的酯酶作用下,緩慢釋放出游離的紫杉醇,從而殺死癌細胞。
他們與張華鳳課題組合作,在構建有多藥耐藥模型的癌細胞及活體腫瘤小鼠實驗中顯示,與已有的藥物紫杉醇相比,2-氰基苯并噻唑-紫杉醇的抗耐藥指數在癌細胞和模型腫瘤小鼠中分別提高了4.5倍及1.5倍,并且沒有對小鼠產生毒性。
梁高林表示,這種新型的抗多藥耐藥策略為更安全的藥物設計及癌癥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并將在癌癥的臨床治療上有著極大的應用前景。
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蝗蟲不僅能“嗅出”癌細胞和健康細胞之間的差異,還能區分不同的癌細胞系。研究人員說,這項工作可以為使用昆蟲感覺神經元的設備提供基礎,從而僅通過呼吸就可以實現癌癥的早期檢測。日前,研......
光熱療法是利用具有較高光熱轉換效率的材料,將其注射到人體內部,使其聚集在腫瘤組織,并在外部光源(一般是近紅外光)的照射下將光能轉化為熱能來殺死癌細胞。它具有選擇性高,全身毒副作用小,并且治療時間短(大......
根據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癌細胞會產生少量自身形式的膠原蛋白,形成一種獨特的細胞外基質,影響腫瘤微生物群,并保護免疫反應。這種異常的膠原蛋白結構與人體內生成的正常膠原蛋白......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PLoSONE上題為“ChaperonincontainingTCP1asamarkerforidentificationofcirculatingtumorcellsinbl......
腫瘤細胞在轉移過程中會消耗遠超正常細胞需要的能量,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與能量代謝相關的新型癌細胞轉移的促進因素,相關成果在《Nature》發表,論文的標題為:MitochondrialRN......
腫瘤細胞在轉移過程中會消耗遠超正常細胞需要的能量,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與能量代謝相關的新型癌細胞轉移的促進因素,相關成果在《Nature》發表,論文的標題為:MitochondrialRN......
腫瘤細胞在轉移過程中會消耗遠超正常細胞需要的能量,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與能量代謝相關的新型癌細胞轉移的促進因素,相關成果在《Nature》發表,論文的標題為:MitochondrialRN......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癌細胞轉移是癌癥治療最具挑戰性的課題,若能夠提早預測腫瘤是否轉移,就能更精準且及時針對患者進行治療與防范。臺灣大學醫學系教授黃韻如團隊歷時5年研究,從基因體結構出發,利用“高......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癌癥,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署(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癌癥負擔數據,全世界每年新增超過226萬乳腺癌患者。通常情況下,乳腺癌是腫瘤中預后較好的類型,如果及早發現,患......
一些腫瘤非常接近身體的重要器官,為避免治療時損害身體健康部位,開發新的癌癥治療方法至關重要。據英國《衛報》近日報道,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革命性的療法,可以“點亮”并清除微小的癌細胞。這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