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在利用機器學習檢測DNA(脫氧核糖核酸)中的致病突變十多年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布倫丹·弗雷近日成立了“深基因組學”公司,準備將其團隊開發的新技術推向市場。
弗雷將深基因組學技術比喻成基因突變領域的谷歌搜索:研究人員可對一個DNA序列進行查詢,系統將鑒別出突變,并告知這些突變將會導致什么疾病及致病原因。該系統采用的正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分支——深度學習技術。
目前,基因檢測市場正在以每年翻番的速度蓬勃發展。麥肯錫公司預測,2018年基因檢測市場的價值將達到80億美元。雖然深基因組學公司并不是首家提供突變分析服務的企業,但弗雷表示,其競爭對手提供的服務內容不夠豐富,他們一次只分析一個核苷酸,尋找一個特定核苷酸和一種疾病之間的關聯性,但關聯性并不意味著突變一定會引發疾病。弗雷團隊并不訓練其系統來預測疾病,而是通過測量細胞內的內容物(如特定蛋白濃度等指標),將細胞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得出最終結論。
弗雷解釋說,他們開發的系統不是將突變與疾病一一對應,而是會“學習”這種突變所帶來的問題。因為突變在蛋白水平可能會引發某種疾病,而蛋白水平的降低才能導致這種疾病。這對診斷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如此設計出的靶向突變的藥物才會真正起效。
通常的基因組學診斷程序是:實驗室從患者身上進行DNA采樣,通過連續測定檢查是否存在與癌癥相關的典型突變;然后,診斷醫師會將這些基因突變與已知的實例進行比對;最后,醫生會根據上述信息提出療程建議。但有時第二個步驟會失效,因為診斷醫師可能會遇到一個未知的新突變。這可能會導致并發癥,并延誤正確的治療。
而深基因組學公司的系統可幫助診斷醫生弄清這些神秘突變,因此治療可得以繼續。系統允許診斷者更快地生成報告,并給出全新水平的信息來弄清問題的癥結。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吃著甜甜的甘薯時,突然就咬到發苦的地方,特別令人惱火。“發苦是因為甘薯被甘薯小象甲咬過。”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侯興亮介紹,“一方面是因為甘薯小象甲在甘薯里鉆來鉆去,留下......
線粒體功能下降是衰老和年齡相關疾病的基礎,但線粒體DNA(mtDNA)突變在這些過程中的作用仍然難以捉摸。為了研究mtDNA突變的模式,在單細胞水平上量化mtDNA突變及其相關的致病效應尤為重要。然而......
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牽頭發現一個新的健康衰老調控基因ATF7,該基因可通過延緩細胞衰老和降低老年個體的炎癥水平,從而促進健康長壽。據介紹,慢性低度炎癥是衰老的主要特征之......
玉米實驗田。受訪者供圖經典的遺傳學手段克隆并解析了一批重要的功能基因。然而,在功能基因組提出二十幾年之后的今天,水稻和玉米中克隆的功能基因仍不足其所有基因的10%,已克隆基因的新功能還不斷......
據報道,來自希臘亞歷山大弗萊明生物醫學科學研究中心(BSRCFleming)和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細胞報告》雜志上的最新研究聲稱,他們在人類的基因組中鑒定出了155個來自DNA非編......
基于此前新冠病毒不斷突變引發一波波疫情,人們最關心和最擔憂的,無疑是未來新冠可能會成為怎樣一種疾病,往后會不會面臨二次感染,是否會帶來疫情反復等等。在2022國際大健康峰會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三亞南繁研究院大數據智能設計育種創新團隊聯合多家單位提出利用植物海量多組學數據進行全基因組預測的深度學習方法,可以實現育種大數據的高效整合與利用,將助力深度學習在全......
“人類又偷偷進化不帶上我?”雖然是個段子,不過新研究發現,人類的基因整體確實發生了進化——來自歐洲的一群科學家對新發布的人類基因數據集進行了研究,發現了155個“獨特”的基因。要知道,雖然新基因也可以......
12月28日至29日,由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中國軟件行業協會、CCF開源專委會、綠色計算產業聯盟、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主辦,以“立根鑄魂崛起數智時代”為主題的操作系統產業峰會2022將在線上召開。本次峰......
從近700萬年前的黑猩猩祖先進化而來的現代人類仍在繼續進化。據20日發表在《細胞報告》雜志上的新研究介紹,科學家已經在人類譜系中發現了155個新基因,這些基因是從人類DNA的微小片段自發產生的。這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