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本期封面所示為一個骨骼肌細胞中的導電性線粒體。能量在細胞內是怎樣分布的?在骨骼肌中,能量分布曾被認為是通過由代謝物促進的擴散發生的,盡管遺傳證據對這種分布方式的重要性提出了疑問。Robert Balaban及同事利用各種形式的高分辨率顯微鏡,對線粒體本身除了實際上產生能量外是否也在其分布中起一定作用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通過以“質子動力”的形式在整個細胞中形成一個導電通道,它們的確在能量分布中起一定作用。在整個這一網絡中,線粒體蛋白定位似乎是在變化的,從而使得線粒體膜電勢能夠以最佳方式產生和被利用。這一能量分布網絡速度有可能極快,從而使得肌肉能夠對新的能量需求幾乎即時做出反應。
在一種生物膜的生長過程中,周邊細胞保護內部細胞不受外部攻擊,但也能通過周邊細胞的營養消耗使它們餓死。在這項研究中,Gürol Süel及同事發現,保護與餓死之間的這種沖突通過周邊與內部細胞之間的長距離代謝共依賴性的出現得到了解決。尤其是,他們通過枯草桿菌生物膜發現,生長會周期性地停止,以增加受保護的內部細胞的營養供應,而這反過來又會提供生物膜在周邊生長所需的代謝物。
隨著幾年前首次報告的通過高次諧波的生成所演示的大體積晶體中短波輻射的存在,出現了固體超快光子學這樣一個新領域。這一現象中所涉及的機制正在受到深入研究。Matthias Hohenleutner等人通過具有時間分辨率的測量特別對大體積固體中高次諧波的生成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該現象中電子的運動與原子氣體中高次諧波的生成機制不同,涉及來自多個價帶的電子之間的量子干涉。所觀察到的這一效應為固體超快光源和光控電子系統的開發提出了新的方向。
稻田產生強效溫室氣體甲烷全球排放量的 7%~17%,這個數字隨著水稻種植面積的擴大還可能會增長。這篇論文報告說,研究人員培育出了一種水稻,它的籽和莖中生物質和淀粉含量更高,甲烷排放量有所降低,根際產甲烷菌的水平也有所降低。這種新品種的水稻是通過向傳統水稻品種中添加編碼大麥轉錄因子SUSIBA2的一個基因生成的。SUSIBA2使碳通量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使得光合作用產物相對于它們向根的分配來說更有利于其向地面之上生物質的分配。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高淀粉低甲烷”水稻有可能為在提供高質量生物質的同時降低水稻種植對大氣溫室氣體排放的負面影響提供一個可持續的手段。
在關于兩個家族的先天性白內障的遺傳基礎的一項研究中,Kang Zhang及同事發現,羊毛甾醇能防止各種各樣的、能引起白內障的發生突變的晶狀體蛋白在細胞內的聚集。在這項遺傳研究中所識別出的突變影響羊毛甾醇合酶的功能,后者是用于合成羊毛甾醇的一種酶。對患自然出現的白內障的狗,施用含羊毛甾醇的眼藥六個星期,降低了白內障的嚴重程度,提高了晶狀體的透明度,這說明羊毛甾醇或具有相似活性的分子相對于白內障的手術治療來說也許可以提供另一種治療手段。
太空探索和未來的能源策略其實具有一個非常相似的長期目標,即可持續性。許多科學家認為,人工光合作用裝置很可能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部分。在一篇新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論文中,一個科學家團隊評估了一種利......
近日,《氧化還原生物學》(Redox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周小龍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暢研究組的合作研究成果Mitochondrialtr......
一項突破性的研究發現了線粒體的一種代謝物與觸發炎癥反應之間的聯系。作為我們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線粒體在執行各種任務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細胞運作所需的化學反應。這些功能之一是生產能量,這對細胞生長......
波恩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細胞內"煙霧探測器"。這種傳感器會提醒細胞注意線粒體的損壞--線粒體是提供能量的細胞動力室。這種傳感器的功能失調可能導致慢性皮膚病......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知道,線粒體在癌細胞的代謝和能量產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并不清楚線粒體網絡的結構組織與其在整個腫瘤水平下的功能性生物能量活性之間的關聯。近日,一篇發表......
隨著年齡的增長,染色體的端粒逐漸縮短。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當端粒變得非常短時,它們會與“細胞的發電廠”線粒體進行交流。這種交流會觸發一組復雜的信號通路,并引發炎癥反應,從而破壞可能癌變的細......
阿爾茨海默病(AD)和房顫(AF)都是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經常共存。AD與房顫之間的關系已被流行病學研究證實,一些研究也認為房顫可以顯著增加AD的風險,這主要是由于房顫引起的腦低灌流、氧化損傷和炎癥失衡......
tRNA作為核酸酶釋放側翼轉錄的識別位點,決定了哺乳動物線粒體中典型RNA加工過程,但并非所有的線粒體轉錄物都由tRNA控制。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科研人員使用果蠅和小鼠模型,研究證明了線粒體蛋白DmA......
1月12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團隊與南開大學陳佺團隊、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團隊合作,在NatureChemical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Smallmoleculeagonist......
2023年1月12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團隊與南開大學陳佺團隊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郝小江團隊在《NatureChemicalBiology》雜志上合作發表了題為"Small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