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23時30分左右,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務集團瑞海物流危險化學品發生爆炸。得到消息后,天津環境應急監測人員迅速集結進入事故現場展開工作。記者從8月13日凌晨起跟隨他們進入現場,記錄了他們迅速展開環境應急監測的工作實況。
大爆炸之后的次生環境污染是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尤其是危險化學品的爆炸事故現場周邊,最容易發生有毒有害空氣環境污染問題。幾天過去了,現在的大氣環境應急監測情況如何?
8月15日23點30分,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鄧小文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鄧小文說,通過兩天來的高密度監測,應急監測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根據氣象條件和特征污染物的篩查結果,結合事態的發展和應急指揮部要求及專家組意見,事故應急監測組現在已經制定出“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應急監測方案”。這一方案是對8月13和8月14日兩天臨時監測方案的調整完善,8月15日12時起已經開始實施。根據事故的發展情況,應急監測組還將適時調整監測方案。
鄧小文告訴記者,現在事故現場空氣中污染物濃度明顯下降,多數已檢測不出來。根據實際情況,擬將原來事故爆炸地點外圍設置的17個特征污染物監測點位中的5個點位,改變為移動監測點位,進入警戒區內的核心區,為下一步處理處置爆炸事故遺留物提供監測數據做好保障工作。
8月14日上午,記者穿越爆炸事故中心禁行區,再一次來到監測點位。此時,環境應急監測人員已在事故現場連續開展了32個小時的工作。
與8月13日清晨初次來這里見到的情況相比,這里有了很大變化。當初在朝陽光芒映襯下通體發黑、邊界略呈金色的煙霧帶已經不見蹤影,當初明顯感覺到的刺激性氣味如今也嗅不到了。
“我們目前有120多名監測人員在事故點周圍開展大氣和水的應急監測工作。8月13日,全市16個區縣的環境監測人員,帶著監測儀器都來此支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多位專家也趕到了現場,其中有的專家是放棄休假,直接從休假地點趕來的。”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魏恩棋在現場告訴記者。
魏恩棋說,在事故發生后的30多個小時里,現場一直為西南風,根據大氣污染物的擴散方向,周邊共設立了17個應急特征污染物監測點位。其中,在下風向設置13個特征污染物監測點位以扇形排列,上風向設置4個特征污染物監測點位。
從點位分布圖上,記者看到,在位于事故點下風向3000多米的天津港新港八號路及與之相交的美洲路等路段沿線,以事故點為圓心、半徑3000米呈扇面狀設立9個較為密集的監測點位。此外,在事故點周邊北塘、中新生態城、漢沽城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等敏感區也設有監測點位,形成了對事故點的環形包圍。
唯一一個流動常規污染物監測點位也位于新港八號路上。記者來到這里時,時間將至正午。這個點位地處公路旁,無樹陰遮蔽。在烈日高溫下,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黃強和助理工程師陳美虎正在點位值守,兩人的臉上已滿是汗珠,上身的衣服也被汗水浸濕。
他們是在8月13日20∶00接的班,需要在此值守24小時。黃強告訴記者,常規污染物監測點位負責監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PM10、PM2.5常規6項污染物,從目前情況看,常規6項污染物數值基本保持穩定,除PM2.5超標外,其余都不超標。
在位于新港八號路的特征污染物5號監測點位,記者見到了雙眼布滿血絲的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現場監測一部部長王鳳煒。他是8月13日凌晨從天津市區趕到事故現場的第一批監測人員之一,也是現場監測的指揮者,已經連續工作了30多個小時。
王鳳煒回憶說:“8月13日夜間1點多,我被手機鈴聲吵醒,是我們監測中心應急辦公室值班人員打來的,要求我立刻到單位集合。當時打電話的人著急通知所有應急人員,所以并沒有講更多的內容。但我想,應該是出了嚴重的事。”隨后,他與趕來集合的監測中心主要領導和同事一起檢查過大氣和水應急監測儀器后,立刻乘環境應急監測車趕往事故現場。
“來的路上,我們與已先期開展監測工作的濱海新區環境應急監測人員進行了溝通,了解相關情況,并根據掌握的信息規劃分配了監測力量部署和點位設置。”王鳳煒說,剛到監測點位時,煙霧非常大,氣味刺鼻,為此大家不得不戴著防毒面具安裝設備開展監測工作。直到當天早晨六七點多,情況得到改善,才摘掉了防毒面具,改為戴口罩。隨著情況進一步好轉,現在都已摘掉了口罩。“從目前監測情況看,空氣中污染物濃度呈明顯下降趨勢。”王鳳煒說。
記者到達特征污染物5號監測點位時,這里正在進行監測樣品交接。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坐在塑料小凳子上,緊張地分裝采集的監測樣品,地上堆放著盒飯和瓶裝水。
從事環境監測工作快30年的黨秀芳負責此項工作。在她印象里,這是她參加工作以來所經歷的最大、最艱巨的一次環境應急監測任務。她是在8月13日清晨5點作為第二梯隊人員趕到這里的。
黨秀芳告訴記者,此處點位是附近點位的中心站點,附近點位都需要在此點位領取空白樣,并將獲得的監測樣品送回此站點,再由此站點集中將樣品送到據此60多千米外的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進行樣品分析,每兩小時就會送一次。
記者前往新港八號路時,需經過海濱高速的一段路。這里是監測人員最初將樣品送回實驗室的路線,距事故爆炸中心點位置不超過200米。
8月13日~8月14日,記者多次往返經過時,仍然看到幾股灰黑色煙氣還在向空中彌漫,路面上還有幾輛損毀汽車趴在那里,有的只剩驅殼,一輛破損的重型卡車還側翻在路面上。道路東側是爆炸中心點,可以看到上千輛被爆炸摧毀的汽車,以及嚴重扭曲變形的集裝箱堆垛。道路西側則是一棟棟在爆炸中窗戶嚴重受損的居民樓,一座距離較近的廠房樣子的建筑已被完全摧毀,可見當時爆炸的威力巨大。
王鳳煒說,剛到達這里時對路況還不熟悉,在8月13日夜間送樣時監測應急人員就是走這條線路,當時這里濃煙滾滾,并隨時有再次爆炸的危險。“后來對路況熟悉后,出于安全考慮,才選擇了其他送樣路線。”
“你們就不擔心再次爆炸嗎?”記者問。“擔心也沒有用,當時情況緊急,大家都想知道污染情況到底如何,抓緊將最新監測數據分析出來才是最重要的。”王鳳煒說。
關于第三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獲獎集體和個人的通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總工會、團委、婦聯、市場監督管理局(廳、委):為深入貫......
《陜西省生態環境監測服務監督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采取數智化管控手段,對生態環境監測服務活動進行全流程監督,并規定應當建立聯合執法和信息共享機制。陜......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我部組織起草了《生態環境監測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及其編......
為加快推動新儀器新技術創新應用,服務支撐環境管理新需求,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生態環境監測儀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質檢中心)根據生態環境部《“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
關于印發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監測指標體系的通知國衛辦基層發〔2024〕2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醫保局、中醫藥局、疾控局:為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以下簡稱......
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推進主要作物種植精準化。推動良種良法良機良田與數字化有機融合,集成應用“四情”監測、精準水肥藥施用、智能農機裝備、無人駕駛航空器和智能決策系統等......
近年來,生鮮電商、餐飲外賣、直播帶貨等食品新興業態蓬勃發展,為消費者帶來便利,但也不時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在京召開新業態新模式食品安全行政指導會,部署開展質量安全引領平臺經濟健康發展行動......
近日,山西方創環境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創公司)和西安科納檢測校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納公司)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案依法宣判。判處方創公司罰金二十萬元,沒收違法所得,判處公司法定代表人、技術負責人、實驗......
《江蘇省化工重點監測點認定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公告為更好規范和加強全省化工重點監測點管理,支持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江蘇省化工重點監測點認定管理辦法》(征求意見......
10月10日,“兩品一械”網絡銷售監測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國家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雷平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監管部門、企業等各相關方同向發力、協同共治,“兩品一械”監測和共治聯盟工作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