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2-24 11:58 原文鏈接: 我們需要怎樣的科學素養

      公眾素養是科技發展的土壤。離開了這個群眾基礎,即使我們能夠實現“上天入地”,也很難持續不斷地推動創新

      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于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語境中,科學素養作為一項基本公民素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個意義上,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應該引發我們足夠的深思。

      公民科學素養可以從三個方面衡量: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不可否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科學技術持積極態度。但是否就必然意味著科學素養的提高?

      這讓人想到過去的一年里,那些備受關注的科學話題:從“吃綠豆能治百病”的張悟本神話、道長李一的“蓋世神功”,到媒體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極寒”、“世界末日將來臨”,再到“引渤入疆”讓新疆變江南、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劑等爭議……面對其中一些明顯的科學謬誤,很多人不加質疑地相信、追捧、盲從,媒體不加選擇地跟進、擴大、炒作。

      在專業層面,我國已是科技論文和專利數量的“創造大國”,但以衡量質量的論文引用率和國際專利來看,遠談不上“創新大國”。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與發達國家的60%—80%存在很大差距。

      公眾層面的現象與專業層面的表現,看似相距甚遠,實則緊密相連。不從事專業研究的社會公眾固然不會參與科學技術前沿的創新,但實際上,公眾素養是科技發展的土壤。離開了這個群眾基礎,即使我們憑借少數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夠實現“上天入地”,也很難持續不斷地推動創新,真正邁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這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命題:在經濟高速發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的背景下,我國公民的科學素養如何與之同步?

      一個公民是否具有科學素養,并不僅僅看他能否正確判斷“聲音是否只能在空氣中傳播”這樣的科學問題。西方發達國家不僅測試公眾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關系的看法,更考察公眾對科學技術是否持懷疑態度,是否認為科學技術需要控制,期望科學技術解決哪些問題,希望所納的稅費使用于科學技術的哪些方面等。甚至還有國家專門測試公眾對于媒體信息是否具有質疑精神和過濾功能。

      一個具備科學素養的公民,不僅應該掌握足夠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更需要強調科學的思維、科學的精神,理性認識科技應用到社會中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而具備學習、理解、表達、參與和決策科學事務的能力。

      不久前,科技部公布了中國科技實力“清單”:中國科技投入年增20%,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一;基礎研究取得多個“首次”或“第一”,部分領域比肩國際前沿。如果說,科技創新成果體現科技發展的“硬實力”,公民科學素養則是科技發展的“軟實力”。而通過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激勵科技創新、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我們任重道遠。

    相關文章

    南開教授:科學素養是立德的基礎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宋代著名理學家張載的名言,并得到朱熹、呂祖謙、真德秀以及眾多帝王將相的高度贊賞。張載之志堪稱具有崇高的學術擔當,然而“尊德性而道問學”的思想......

    為什么有人就是不肯相信科學家

    如果一個人一直對于自己引用的論點的真實性、提出這些論點人的專業性、對實驗的嚴謹性,不做任何判斷和篩選,永遠對理性的其他聲音不予聽取,那他永遠都會陷入在這種“不信任”的恐慌情緒中。本周有很多科技的大事,......

    百余院士呼吁全社會回歸科學精神

    日前,由中國科學報社發起,騰訊網協辦的“回歸科學精神,拒絕低俗迷信”系列活動向全國知識界發起倡議,呼吁全國知識界人士提高自身科學素養,抵制低俗迷信,為倡導全民科學精神,建設創新型國家盡到相應職責。截至......

    林群:當前公眾科學熱情不高該怪科學家

    林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我國科研項目投入雖然很大,但卻唯獨少了科普經費。目前科學家從事科普只是盡義務,很難申請到經費。科普教育還要依賴大科學家。當年華羅庚做講座,全國......

    我們需要怎樣的科學素養

    公眾素養是科技發展的土壤。離開了這個群眾基礎,即使我們能夠實現“上天入地”,也很難持續不斷地推動創新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于日本、......

    我們有科學素養嗎?

    數據來源: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編者的話】前不久,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公民科學素養水平雖然有提高,但仍只相當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報告再......

    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公布

    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達到3.27%,相當于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中國科協11月25日發布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十一五”期間我國公民的科學素養水平明顯提升,2010......

    李大光:體制性因素正在妨礙中國公眾科學素養提高

    李大光,國際科學素養促進中心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不久前發布的中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顯示,到2010年,全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為3.27%,這顯示中國人整體科學素養偏低,......

    別被“偽常識”忽悠了

    “偽常識”源自望文生義,不加推敲,盲目從眾,也源自部分商家不負責任的宣傳炒作。商家無德,監管部門及相關協會、科普機構不能缺位。“無添加”、“有機”、“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嗎?“防輻射”衣服真的能防輻......

    博士這個人群科學素養與修養

    博士,一般至少要有22-23年的受教育時間,如果再做博士后,加上工作經歷,時程更長。相應地,應該有哪些素養和修養呢?1.科學素養國內的博士生,一般地還不具備獨立寫高水平科學論文的素養。抽調SCI5.0......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