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由中國教育部和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共同支持的中德海洋科學中心(Center for Sino-German Cooperation in Marine Sciences)揭牌儀式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行。海大校長吳德星、德國不萊梅大學校長Mueller、基爾大學校長Fouquet、萊布尼茲海洋科學研究所所長Herzig、萊布尼茲熱帶海洋生態中心主任Ittekkot共同簽署中德海洋科學中心合作協議,并為中心揭牌。
中德海洋科學中心是由中國海洋大學和德國的不萊梅大學、基爾大學、萊布尼茨海洋科學研究所以及萊布尼茨熱帶生態中心等5家科研教育機構聯合成立的、獲得兩國政府支持的在海洋科學領域進行的高層次科教合作平臺。中德海洋科學中心的宗旨是協調并促進中德雙方海洋科學領域相關科研學術機構與企業組織間的合作與聯絡活動,尤其將促進中德雙方在海洋科學高等教育與研究領域的合作。
吳德星在揭牌儀式上致辭。他說,中德海洋科學中心的成立必將進一步推動學校海洋科學研究生國際化培養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中德海洋科學研究人員交流與科研合作,共同推動國際合作大科學計劃,為中國海洋科學的國際科研合作搭建一個具有示范性的高層次平臺,為中德兩國涉海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注入新的內容和活力。
不萊梅大學校長Mueller、基爾大學校長Fouquet、萊布尼茨海洋科學研究所所長Herzig、德國聯邦教研部亞洲處處長Stienen、教育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司歐洲處副處長席茹、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處長邢繼俊、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秘書長姜波等先后在揭牌儀式上做了致辭。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主持揭牌儀式。副校長董雙林,校長助理、黨委辦公室主任、校長辦公室主任陳銳等出席儀式。
據了解,中德海洋科學中心的前身可追溯到2004年開始的中德海洋科學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項目(Sino-German Initiative on Marine Sciences: High Education)。該項目是由中國教育部和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在海洋科學領域開展的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和科研合作的政府項目,由中國海洋大學與德國的不萊梅大學、基爾大學、萊布尼茨熱帶海洋生態研究中心及萊布尼茨海洋研究所聯合承辦。
5月25日,山東省海科院舉辦主題為“弘揚科學家精神,展示海洋科技成果”2024年科技活動周公眾開放日活動。當天,500余名民眾走進海科院,一同感受海洋科學樂趣,學習海洋知識。作為海科院組建以來的第一屆......
根據《上海海洋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規定的評審流程,通過專家嚴格評審及網上公示,經上海海洋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批準,《海洋高效鉆完井關鍵技術及大規模應用》等11個項目和唐浩等5位青年榮獲2023年度上海海......
童第周,或許是中國孩子知道的第一位生物學家,他“在路燈下學習”“一定要爭氣”的故事,激勵和鼓舞了一代代青少年。童第周不僅是中國實驗胚胎學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者。今天是童第周逝世45周年......
西班牙帕爾馬當地時間2023年6月5日,國際湖沼與海洋科學學會(ASLO:AssociationfortheSciencesofLimnologyandOceanography)將RuthPatric......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電(記者阮煜琳)中國自然資源部19日消息,“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中國委員會成立會議19日在北京召開。為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相關目標落實,第72屆和7......
營員云上大合影 海洋所供圖山西省營員正在認真觀看直播 海洋所供圖介紹中科院海洋所所史館 海洋所供圖在潮間帶開展海洋生物采集 ......
近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新材料聯合實驗室”建設方案通過論證。中國工程院歐進萍院士、中國科學院魏悅廣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張以河院士等來自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
12月5日,記者從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獲悉,該院歷時四年編纂推出的一系列海洋科學專業本科教材,現已推廣至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等10余所涉海大學。據介紹,這是全國首套專門針對海洋相關專業編纂......
英國政府科學辦公室近日發布《未來海洋發展報告》,從經濟、環境、全球管理和海洋科學四個方面闡述了英國基本情況、優勢和應對未來海洋發展的思路。 &......
我國海洋數據共享邁出重要一步。作為首批通過認定的8個重點領域科學數據共享平臺之一,在19日舉行的“2018中國海洋信息技術高端論壇”上,國家海洋科學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正式發布。共享信息包括海洋多學科實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