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在答復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提案時指出,下一步,轉基因重大專項將圍繞專項目標,在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基因克隆與功能驗證、規模化轉基因操作技術、轉基因生物安全技術研發等方面予以支持。
這份提案涉及到轉基因研究、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轉基因作物產業化應用、轉基因標識管理及轉基因科普宣傳等問題,農業部稱將進一步采取措施做好相關工作。
毫無疑問,產業化是其中最顯眼的名詞。關于轉基因作物產業化應用問題,農業部提出,產業應用的原則是堅持分類指導、分步推進,綜合評估科學、經濟、貿易、社會和文化等因素,按步驟審慎推進產業應用。
上述提法與農業部副部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張桃林今年4月份在《黨委中心組學習》刊出的《科學認識和利用農業轉基因技術》一文所述一致,即綜合評估科學、經濟、貿易、社會和文化等因素,將按照“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的步驟推進產業應用。他在文中特別指出,這種推進順序不是基于安全性考量,而是綜合考慮了產業需求、國內外競爭態勢和公眾的接受程度。因為,只要通過安全評價,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就是安全的,包括糧食作物。
附: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42號(農業水利類402號)提案答復摘要
一、關于農業轉基因研究
根據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部署和2008年7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實施方案》,我國2008年啟動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專項”)。通過專項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研發技術體系進一步完善,形成了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一是轉基因抗蟲棉產業化穩步推進。培育抗蟲棉新品種124個,累計推廣3.7億畝,減少農藥使用37萬噸,實現經濟效益420億元。二是產品研發取得突破。利用抗蟲水稻華恢1號培育川389A×成恢5198等60多個優質的衍生組合,比區試對照增產8%以上,米質達國標1級米標準;利用植酸酶玉米BVLA43010培育了新組合11TPY001和11TPY050,植酸酶活性達到64U/g以上;抗蟲玉米、耐除草劑大豆、高品質奶牛等一批重大產品初步具備產業化條件。三是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獲得抗蟲、耐除草劑、優質、高產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重要育種價值的關鍵基因107個,水稻、小麥規模化轉化技術和基因組編輯等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破了發達國家和跨國種業集團長期以來的基因和技術壟斷。四是生物安全評價與檢測監測技術研究取得突破。研制環境安全評價新技術新方法64項,食用飼用安全評價新技術新方法38項,檢測監測新技術新方法104項,提升了生物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轉基因重大專項將圍繞專項目標,在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基因克隆與功能驗證、規模化轉基因操作技術、轉基因生物安全技術研發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關于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
我國已建立起涵蓋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進出口全過程的安全監管體系。相關部門始終把執法監管放在重要位置,突出重點、嚴控源頭、堅決防止轉基因生物違規擴散。一是精心組織,形成全國聯動的監管格局。制定年度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方案,明確監管重點環節和重點區域,要求各省加大轉基因執法檢查力度,充分落實屬地化管理和研發人“第一責任人”責任。二是狠抓源頭,確保監管取得實效。農業部門以轉基因研究和試驗為重點,對科研教學單位和企業進行執法檢查和動態監管。質檢總局及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出境轉基因產品嚴格把關,依法處理未經批準的轉基因產品。三是嚴格執法,嚴厲打擊違規行為。農業部門不斷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每年派出督查組,認真督導全國各地開展的轉基因監管工作,始終對轉基因違法違規問題保持高壓態勢。
三、關于轉基因作物產業化應用
轉基因是一項新技術,也是一個新產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要大膽研究創新,占領制高點,同時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當前,我部正按照積極研究、審慎應用、嚴格管理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轉基因研究與應用。一是堅持自主創新,占領制高點。針對我國干旱、鹽堿、病蟲多發、氣候變化等農業發展重大問題,加強技術研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優先攻克抗蟲、耐除草劑、抗旱等性狀在主要農作物應用上的技術難關,培育轉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等重大品種,帶動現代種業發展。二是堅持科學評估,審慎決策。嚴格按照法規和技術標準,遵循國際通行原則,開展安全評價。具體來說就是從分子特征、環境安全、食用安全三方面開展安全評價工作。分子特征是安全評價的科學基礎,可以預測生物表現型,判定轉基因生物是否存在安全性問題。環境安全主要考慮生存競爭能力、基因漂移的影響、對非靶標生物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以及轉基因生物的功能效率和靶標生物的抗性風險。食用安全按照國際食品法典的準則,評價外源蛋白的毒理學、致敏性,以及轉基因生物的營養學和全食品安全等。通過基于嚴格的程序、嚴謹的試驗、詳實的數據的科學評估,確保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三是堅持分類指導、分步推進。綜合評估科學、經濟、貿易、社會和文化等因素,按步驟審慎推進產業應用。四是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安全。強化轉基因生物安全屬地管理制度和研發者“第一責任人”責任,加大監管力度,實現對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的全程監管。督促研發單位嚴格按照法規開展轉基因研究及試驗,防止違規種植擴散。加大品種審定環節檢測力度,防止未獲批準的轉基因種子流入市場。
四、關于轉基因標識管理
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我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按目錄強制標識制度。2002年農業部制定了《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公布了首批列入標識管理目錄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類17種產品。2007年發布的國家標準《農業轉基因生物標簽的標識》,進一步規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的位置、規格和顏色。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顯著標示,并賦予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轉基因食品標示違法違規行為的行政處罰職能。下一步,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依法對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未按規定標示的企業進行處罰;二是加強對進入批發、零售市場及生產加工企業的食用農產品和食品(包括含有轉基因成份的食用農產品和食品)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禁止生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和食用農產品。今后,農業部門將與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加強合作,強化轉基因標識監管,切實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五、關于轉基因科普宣傳
轉基因工作專業性強、涉及面廣、關注度高,科普宣傳力求全面客觀公正,尊重科學,尊重事實。近年來,相關部門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及時發布信息,引導公眾科學、理性看待轉基因問題。一是積極發聲,正面引導。相關部門統一部署,組織專家接受采訪,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人民網等媒體刊發報道。在全國媒體記者轉基因報道研修班上,我部受邀介紹情況,與媒體記者進行互動,回應了大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二是精心編制《理性看待轉基因》等科普資料。出版《理性看待轉基因》,全面回應社會公眾的關切與疑慮,以《理性看待轉基因》為主要內容,推出《圖說理性看待轉基因》《轉基因食品安全面面觀》等系列叢書,以及《你了解轉基因嗎?》《轉基因技術》等科普視頻。三是集中開展宣講活動。組織轉基因宣講團,推進轉基因知識進社區、進校園、進干部培訓班;以轉基因為主題,開展科學講壇、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等活動。下一步,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繼續加強科普宣傳,加大與公眾的溝通交流力度,為我國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究和應用創造良好的氛圍。
生物安全柜的安裝1.生物安全柜在運輸過程中不得側置、沖擊、碰撞,且不能受雨雪的直接侵襲及日光暴曬。2.生物安全柜的工作環境為10~30℃,相對濕度為<75%。3.設備應安裝在不能移動的水平面上。......
各有關單位和人員: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組織制定了CNAS-RL10:2020《生物樣本庫認可規則》。目前,已完成文件征求意見稿,現于網上公示征求意見。相關單位和人員如有任何修改建議或......
花城院士科技峰會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島實驗室主任徐濤講話 廣州市越秀區副區長陳烯講話 劉雷/攝2020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重要活動——花城院士科技峰會廣州生......
無性繁殖植物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長期無性繁殖導致性狀多樣性的嚴重匱乏極大阻礙了無性繁殖作物的育種發展。在育種設計中,對數量性狀的精細調控可以避免產生劇烈的性狀變化,并且可以極大豐富性狀多樣性......
日前,天津市中小學開學第一天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科普中國·科學答人”第六季中以《神奇的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科學解讀轉基因農作物》為主題開展線上科普講座。他呼吁,由于轉基因食品的負......
有研究稱,過去十年中引進轉基因蚊子的地方沒有健康或環境損害的報告。圖片來源:ISTOCK.COM,3DFOX一項在美國佛羅里達群島投放轉基因蚊子的計劃已經得到批準。為降低蚊子傳播黃熱病、登革熱等疾病的......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醫療行業因此收到了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中國近年來的藥政改革,也讓中國的藥企能夠更多參與全球同步的新藥開發,促進并幫助中國創新藥企業走向全球。目前國內生物醫藥正處于欣......
近年來,一系列醫藥行業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為我國醫藥行業的大踏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新醫改方案的正式實行以及三年內推出8500億都可以看出我國在醫療體制改革上的決心。新醫改之后,國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7月1日-3日,由中國光譜學會主辦,中國光譜網、分析測試百科網承辦的"第六屆光譜網絡研討會"已經圓滿落幕。本次大型網絡研討會歷時三天,共分為:光譜新技術......
生物芯片技術原理:首先利用生物智能全數字癲癇定位儀查出致癇病灶,并進行精確定位,運用生物芯片技術進行植入病灶頂部,運用生物芯片調節神經興奮及異常發作的微小電流,芯片植入后(就是出現發作人體也感應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