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中國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的大趨勢下,今年以來,各地“醫生集團”在公立醫院的體制內外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生。然而,醫生自立門戶組建的“醫生集團”,也面臨公司注冊、體制排異、患者吸引、營利模式、利潤分配等多重困境。體制內的身份也讓醫生集團這一營利性組織身份頗為尷尬……醫生集團的真正發展,恐怕還面臨從多點執業到自由執業突破等諸多不可回避的問題。在現有模式下,醫生集團究竟還能走多遠,尚未可知。
生病去醫院,這對老百姓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醫院品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醫療質量的保障。但隨著近期醫生集團的集中涌現,醫生開始抱團,打造個人或團隊的品牌,或許在未來,老百姓看病去哪家醫院已經不重要,開始由認“廟”變為認“和尚”。
中國醫生集團大會也將于9月18日-20日舉行,醫生集團的數量驟增、不斷吸引資本的同時,恐怕還面臨諸多開放的執業平臺、如何盈利等壓力,醫生集團能走多久,恐怕還是未知。
醫生集團要運行,關鍵是尋找合適的執業平臺
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基金會投資興辦的上海德濟醫院近日宣布,開放醫療平臺和重癥監護平臺,歡迎任何形式的醫生組織和醫生個人“多點執業”。這也是國內首家公開宣布為“醫生集團”提供開放式執業平臺和手術保障的醫院。
在中國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的大趨勢下,今年以來,各地“醫生集團”在公立醫院的體制內外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生。然而,醫生自立門戶組建的“醫生集團”,也面臨公司注冊、體制排異、患者吸引、營利模式、利潤分配等多重困境。
上海德濟醫院創始人、執行院長郭輝表示,在國內大熱的“醫生集團”,在美國被稱為“醫生GROUP(組織或團隊)”,類似于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組織。組織要運行,關鍵是尋找合適的執業平臺。
“我們是神經醫學專科醫院,以手術為主,結合我們醫院的特點和平臺優勢,醫生可來這里開展手術。我們制定完善的風險控制和合理的利潤分配機制,為團隊培養、患者術后重癥監護提供保險。”郭輝介紹。
向醫生開放多點執業平臺,尤其是向醫生集團開放,這也為當下勢頭正猛的醫生集團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間。
數量+資本,醫生集團需要的不止這些
近一段時間以來,醫生集團成為醫療圈的最新熱點,僅2015年以來,新成立的醫生集團就超過20家,資本方也向醫生集團拋來了橄欖枝,就在今年,由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臟外科副主任醫師孫宏濤牽頭發起的“大家醫聯”平臺獲得投資機構兩千萬投資,彼時,這個被稱為中國首個“體制內醫生集團”的多點行醫醫師互助平臺才剛剛成立兩個月,這也成為中國首個獲得巨額投資的體制內醫生集團,而2014年7月份創建的張強醫生集團也已經獲得了5000萬元首輪融資。
不斷增加的數量和資本方的青睞,讓醫生集團在醫療領域風光無限。冷靜下來,醫生集團的真正落地似乎并沒有那么簡單,醫生集團是伴隨醫生多點執業政策的逐步放開而出現的,真正擁有開放的執業平臺、實現盈利,甚至解構現有模式,讓醫院僅成為執業場所,似乎還為時尚早。尤其是現有醫生集團中,相當一部分是由來自體制內的醫生創建的,體制內的身份也讓醫生集團這一營利性組織身份頗為尷尬……醫生集團的真正發展,恐怕還面臨從多點執業到自由執業突破等諸多不可回避的問題。在現有模式下,醫生集團究竟還能走多遠,尚不可知。
■ 熱議焦點
開放的執業平臺?現實少而又少
如前文提及,郭輝決定開放德濟醫院,使之成為醫師多點執業的一個平臺,借此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就合作對象而言,記者獲悉,德濟醫院更傾向于與體制內或體制外的醫生集團合作,該院與醫生集團合作的初期,擬采取“組建獨立考核科室或中心”的形式,科室獨立核算,核算方式由雙方討論共同確定。德濟醫院會向后者提供人事、后勤、市場、宣傳等管理成本的培育和支持,幫助合作方壯大,使其最終發展成為獨立運行的專科中心或專病中心。隨后,德濟醫院再進一步幫他們發展成為專科醫院。
至于醫師多點執業的合法手續及風險控制方面,德濟醫院將從購買醫療事故險、專門的處理團隊、政府的醫調委、上海市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四個方面聯動,解除其后顧之憂。
另一方面,目前與醫生集團有合作的執業平臺多為民營醫院,要讓更多的醫療機構作為執業平臺,尤其是吸引公立醫院的加入,這在目前大部分醫生集團創始人仍與醫院存在隸屬關系的前提下似乎并不現實。
執業平臺的開放對百姓來說,無非是多了一個就醫地點,在就醫認醫院品牌的固定思維依然存在的情況下,開放的執業平臺之外,如何吸引患者亦是擺在醫生集團面前的問題。
尷尬的身份?醫療機構還是營利性企業
醫生集團自身的性質,似乎也頗為尷尬。
同仁醫院院長伍冀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對于醫生集團的態度,首先要明確,它究竟是醫療機構,還是公司。“如果是醫療機構,就應該有衛生行政部門的許可。如果未來醫生集團發展也像國外一樣,作為醫院,只能應戰,這也是醫改進入深水區的一部分。”
另一種可能的身份便是營利性機構,尷尬的大概不僅有醫療集團這種形式,公立醫院的非營利性和事業單位屬性的前提已經決定,體制內醫生創建醫生集團的處境也頗為尷尬。在今年6月份舉行的“當醫生集團成為現實,醫院如何構建新型人才管理模式?”的內部研討會上,就有專家提出,醫生作為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在不脫離體制的前提下組建醫生集團,從事營利性活動,是否有違相關規定的問題。
我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第十八條明確規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得“違反國家規定,從事、參與營利性活動或者兼任職務領取報酬”。
中央紀委法規室在今年2月份對于人民團體、事業單位科級及以下人員可否兼職的回復中提及,需要區分不同情況。“事業單位中的科級及以下人員,應當遵守《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中關于兼職問題的規定。”
超越“走穴”外的真正營利?恐怕很難
探索自由職業之路或真正實現醫生價值,醫生集團的目的可以有很多,但言歸正傳,醫生集團終究是要實現營利的。超越“走穴”的實現路徑似乎并不清晰,專家勞務費、掛靠醫院的商業模式未必能夠長久,而自建醫院的模式也并不十分現實,其中的成本投入、風險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目前國內部分醫生集團的收入也多來自技術輸出和培訓,以廣州私人醫生工作室為例,私人醫生工作室是建立在愛康國賓這個完善的醫療機構的基礎上,表面上來看,專家參與醫療活動有了一個合法的醫療機構,而且這個機構有完善的場地、設備等。記者從愛康國賓方面了解到,運營、營銷及硬件軟件的配置均由愛康完成;而醫生,只需要做專業之內的事情,為患者看好病,至于雙方運營營收分配,目前沒有確定,如果私人醫生工作室公司化,會有決策。
另一個例子便是哈特瑞姆醫生集團,集團依托北京哈特瑞姆醫療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醫生控股;創始專家現階段暫時兼職,集團運營人員和派駐的主治醫生全職。合作模式則依靠單純技術輸出和培訓(限于和外地醫療機構合作,不直接負責病源);全程管理(限于和北京地區民營醫療機構合作,負責病源及整個疾病的管理),致力于打造和落地醫療機構合作(現階段)+哈特瑞姆心律專科診所(工作室)+哈特瑞姆心律專科京滬旗艦店+哈特瑞姆心律專科全國加盟/連鎖店的模式。
在醫生集團平臺,超越集體“走穴”的盈利模式,目前似乎并不清晰,郭輝表示,獨立的企業運行需要市場、行政、后勤等多配套部門,初創期的“醫生集團”很難支撐這一龐大的成本。“醫生集團相當于初創的民營航空公司。航空公司的運行、發展,需要適配的機場。”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閆東方比喻。
同仁醫院院長伍冀湘也曾表示,醫生集團在一些歐美發達國家是主流,但目前在國內,這種形式依然是少數,是多點執業政策逐步松綁后出現的現象,大多仍是雛形。
讓醫院淪為設備場地提供方?為時尚早
也有報道稱醫生集團的發展將讓醫院逐漸淪為設備和場所提供方,目前下這一結論恐怕為時尚早。
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認為,與體制外醫生集團不同,體制內醫生集團目前還具有濃重的兼職色彩,大部分時間還在公立醫院工作,“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未必是長久之計。”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教授、愛康君安“私人醫生工作室”創始人之一謝汝石則認為,現在的醫生工作室也好,醫生集團也好,都是一個新生的醫療服務業態,未來醫療業態發展成熟的時候,醫療隊伍應該出現三種狀態:第一,被醫院雇傭的醫生,在醫院全職工作;第二,醫生集團或者醫生工作室的醫生,自由或者多點執業。第三,自己開診所的醫生。
何時真正落地?還待從多點執業到自由執業
莊一強表示,醫生集團也是伴隨多點執業的政策的逐步放開出現的,體制外醫生集團基本等同于自由執業醫生集團,醫生出走公立醫院,在體制外抱團,相比之下,體制內醫生集團則頗有“腳踩兩只船”的意思,醫生仍在公立醫院體制內,通過閑暇空余時間,在體制外多點執業,只不過這種多點執業是抱團形式的,“我覺得體制內醫生集團有些過渡執業的意味,本質上來說并不十分合適,最終的目的是實現自由執業。”
而自由執業下,每個醫生是自由人,對于執業地點,醫生個人擁有絕對的主動權,自由選擇執業醫院的數量及形式,即單點或多點,全職或兼職,“但這種單點與多點與現在體制內醫生享受公立醫院福利,同時在外多點執業有本質區別。醫生兼職的醫院同樣支付兼職工資。”我個人認為多點執業是過渡性質的,等條件成熟時會實行自由執業。
在莊一強看來,要實現自由執業,起碼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醫生應該去編制化。2、醫院應取消級別,院長不再與行政級別掛鉤。3、業內學會、協會等組織也不應繼續由公立醫院醫生把持。4、醫生在晉升等方面,不因來自公立醫院或私立醫院受到區別待遇。
但前提是提高好醫生、優質醫療資源的供應量。供需不對稱,公立醫院的優勢就非常明顯。“說白了,優質醫療資源供應不足,僧多粥少,從公立到私立,無論形式是移動醫療還是醫生集團,始終是同樣資源的移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莊一強表示。
從2020年到2022年,全國醫務工作者堅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初心,經歷了疫情的大考,在抗疫熔爐中淬煉本領,奮力前行。人民之上,生命至上!來自全國的346支醫療隊,......
“從社會健康需求的角度來分析,我們都希望擁有一個人人處處時時事事可及的健康醫療服務體系,實現全地域覆蓋、全人群服務、全生涯管理。”8月19日,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領航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96.shtm文|王昊昊連日來,關于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生劉翔峰醫療作風的問題引起廣泛關注,并于8......
廣西建瀾項目管理有限公司關于專用設備采購(項目編號:NNZC2022-G1-991157-GXJL)公開招標公告公告信息:采購項目名稱專用設備采購品目貨物/醫藥品/醫用材料/其他醫用材料采購單位南寧市......
關于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采購急需醫療設備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公告期內憑用戶名和密碼,登錄黑龍江省政府采購管理平臺(http://hljcg.hlj.gov.cn/),選擇“交易執行-應標-項目投......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黑龍江等20個省份落地,上海等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率先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江西等7個省份被確定為首批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國家衛生健康委28日新聞發布會發布信息顯示,黨的......
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醫療行業時不時會迸發出這樣一種聲音,大致意思是“行業不行了”。而這種消極心態也蔓延到了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早期醫療市場,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早期醫療市場當前的熱度只是空中樓閣......
近年來,不少醫務人員在社交平臺成為網絡紅人,通過直播帶貨。但帶貨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以及隱藏的法律風險,讓醫生直播這一現象引來爭議。近日,國家衛健委等九部委印發通知,要求嚴肅查處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
過去十年,中國的住院率出現了快速的增長,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住院率分別從2012年的14%和7%上升到2021年的17.7%和15.2%。而從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來看,住院率一般都維持在10%左右,很少......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聯合制定的《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近日公布。“互聯網+醫療健康”近年來發展迅速,有效整合了醫療資源,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針對互聯網診療中處方審核、隱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