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共同發表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9月15日,首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簡稱“中美氣候領導峰會”)在美國洛杉磯開幕,上千名中美應對氣候變化領域代表參加。會上,中美雙方聯合發表《中美氣候領導宣言》,表明兩國攜手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決心。
“此次峰會首次為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域搭建城市、企業間務實合作的機制平臺,充分展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合作共贏的廣闊前景。”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中國節能減碳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峰會期間,為全面展示中國在低碳城市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突出成果,中方還專門舉辦了“中國低碳城市成就展”,吸引了不少外方與會人士駐足參觀。
“通過加快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在工業、建筑、交通、生活消費等領域大力推進節能、提高能效,同時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增加森林碳匯,積極開展試點示范,中國節能減碳取得顯著成效。”解振華在主旨演講中充滿自信地說。
他列舉了一系列數據:近10年來,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201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2%。自2005年以來,中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占全球增量的42%左右。2014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3.8%,相當于減少34.59億噸二氧化碳排放,2011—2014年中國碳強度累計下降15.8%,有望超額完成“十二五”17%的規劃目標。
他說,隨著中國工業化進入中后期階段,城鎮化將成為未來中國碳排放和能源資源需求增長的主要領域。中國將在城鎮化指導思想上樹立綠色、低碳的理念,加強總體設計、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和政策支持,避免在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碳排放的鎖定效應。
據介紹,中國自2010年7月以來,分兩批在6個省和36個城市組織開展了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各試點省市研究制定低碳發展目標,規劃低碳發展路線圖,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低碳發展模式。2014年國家對各省、區、市開展的碳強度評價考核中,列入試點的10個省、直轄市碳強度比2010年平均下降幅度約21.5%,明顯高于全國平均15.8%的下降幅度。
交流低碳城市發展最佳經驗
本次峰會的主角無疑是來自北京市、四川省、海南省、深圳市等省市的領導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康涅狄格州、洛杉磯、休斯敦、西雅圖等州市的州、市長,他們頻頻出現在碳城市規劃、碳市場、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能源和適應氣候變化等6個分論壇上,和各界相關人士深入探討低碳實現路徑。
解振華介紹說,這次中方參加峰會的11個省市,是中國在低碳發展領域的佼佼者。這些省市致力于利用低碳發展作為推手,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為中國特色的低碳城鎮化積累了寶貴經驗。
根據《中美氣候領導宣言》,為支持中國在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北京、四川、深圳、廣州等11個省、市將共同發起成立“率先達峰城市聯盟”。美國國務院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在會上表示:“10多個中國省市承諾提前達峰,北京、廣州等地更承諾將提前10年達峰,這讓人印象深刻。”
出席會議的美國布隆伯格慈善基金會環保項目負責人威廉姆斯告訴本報記者,《中國低碳城市建設報告》顯示,過去幾年,中國通過開展“低碳試點省市”示范工作,已成為城市溫室氣體減排領域的“領頭羊”。“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魄力令人欽佩,特別是中國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已經開展切實且卓有成效的行動,這十分令人鼓舞。”她說。
此次峰會上,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政府等9個單位還與美方對口合作單位簽署了低碳發展合作協議或諒解備忘錄。
成為中美兩國務實合作亮點
輿論認為,《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不僅展示了雙方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信心和決心,使中美氣候變化領域合作成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合作的亮點,也推動了全球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為利馬會議取得成功發揮了特殊關鍵作用。
負責氣候變化事務的美國總統高級顧問迪斯此前表示,本次中美氣候領導峰會的召開是美中合力應對氣候變化的表現,希望它能成為雙方眾多頗有成效交流的“第一步”,推動城市和省州交流減排經驗和理念。
本月下旬,習近平主席將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兩國關系的一件大事。解振華指出,氣候變化問題將成為中美兩國務實合作的一個亮點,希望雙方延續氣候變化對話合作的良好勢頭,進一步推動氣候變化多邊進程,力爭使今年年底的巴黎會議成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的里程碑。
他表示,相信本次峰會將有力推動中美兩國綠色低碳發展最佳實踐的經驗交流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合作,為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推動兩國可持續發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
為共同推動中巴全天候合作伙伴關系走深走實,在巴基斯坦新任總理即將訪華之際,2022年10月25日,首都創新大聯盟(BJIA)攜手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巴基斯坦聯合銀行(UBL)、駐華使節商務聯盟(ECC......
在10月27日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生態環境部表明了中方關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公約》和COP27)的基本立......
近年來,全球諸多地區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野火,對全球氣候和生態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最近,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研究員俞妍與合作者考察了全球逾15萬次大面積、持續性的野火事件,發現其中逾90%的事件......
中共二十大報告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下一階段中心任務,并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明確定義。受訪學者認為,中共以此表明將走出不同于西方的發展道路,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拓展了現代化新路......
記者10月11日從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獲悉,該所聯合國內外3家單位,通過基因組、轉錄組、表觀修飾組聯合分析的手段,揭示了黃麻耐鹽適應機制和馴化歷史,并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黃麻11個重要性狀的候選位......
10月8日,科學傳播者SimonClark在英國倫敦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11世紀一位名叫沈括的中國科學家是第一個認識到氣候變化的人。Clark說,天氣和氣候科學史主要以歐洲為中心。因此,在撰寫今年早些......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韋香惠)拉尼娜事件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進一步持續,預計延續到2022/2023年冬季。對于今年是“冷冬”還是“暖......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進一步持續,預計會延續到2022/2023年冬季。拉尼娜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的現象,通過大氣環流影響全球氣候。1951年至今發生了15次......
IT之家10月9日消息,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報告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多輪驅動的供應體系基本建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能效水平穩步提升,節......
航空輪胎對沖擊、承載、生熱和耐磨等技術指標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要實現技術全鏈條自主可控,并真正地進入良性軌道,具有市場競爭力,獲得商業化成功,必須要闖過材料研發、工程化和市場化“三道關”。【深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