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英國《自然》雜志網絡版一篇報告表明,室外空氣污染每年導致全球300多萬人早亡,比瘧疾和艾滋病每年導致的死亡人數加起來還要多。
德國、美國和沙特等國的研究人員利用數據模型評估了室外空氣污染給全球不同地區人們帶來的影響。結果顯示,如果空氣污染排放量不變的話,由室外空氣污染導致的早亡到了2050年可能還會翻倍,屆時每年預計會造成660萬人早亡。
研究人員指出,影響健康的空氣污染物主要是PM2.5等多種顆粒污染物,長期吸入這些顆粒污染物可能會誘發心臟病、中風、肺癌及呼吸道疾病。研究中統計的早亡者多數與這幾種疾病有關。
全國僅八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國家標準
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表示,京津冀PM2.5年均濃度下降12.3%。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國74個城市中只有八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標準。
翟青介紹說,74個城市2014年PM2.5的年均濃度有所下降,平均下降11.1%,其中三大重點區域,京津冀下降了12.3%,長三角下降了10.4%,珠三角下降了10.6%。74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有所增加,重度及嚴重污染天數比例下降3個百分點。其中,京津冀下降18.7%,長三角下降51.8%,珠三角沒有出現嚴重污染天氣。
翟青指出,大氣污染問題依然十分嚴重。74個城市中,2014年達到國家標準的只有8個城市,京津冀仍然是污染最重的區域之一。
空氣污染增加患肺癌風險
一項歐洲最新研究表明,即使空氣污染處于較低水平,哪怕在歐盟標準之內,長期處于顆粒物空氣污染環境也會增加人們罹患肺癌的風險。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在一份公報中稱,該醫學院和歐洲其他國家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對涉及歐洲9國31.3萬人的追蹤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這些人在13年中有2095人患了肺癌。通過對調查對象生活環境的可吸入顆粒物PM2.5和PM10濃度進行估測發現,患肺癌風險與長期吸入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成正比。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建立了數據模型,排除了吸煙、體重以及職業等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分析表明,每立方米空氣中PM2.5每增加5微克,患肺癌的風險增加18%;每立方米空氣中PM10每增加10微克,患肺癌、特別是肺腺癌的風險增加22%。即使可吸入顆粒物濃度低于歐盟標準時也是如此。歐盟規定的PM2.5和PM10最高限值分別為年均濃度每立方米25微克和40微克。
研究人員說,他們發現沒有一個絕對無風險的安全值,“(可吸入顆粒物濃度)越高越差,越低越好”。
空氣污染可導致喉癌
空氣污染如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和生產性工業粉塵如鉻、砷的長期吸入易致喉癌。出現以下四個癥狀要警惕咽喉癌:
1、聲音頑固嘶啞:聲音嘶啞是喉癌的最早期癥狀,因為喉癌是長在聲帶上的腫瘤,即使體積再小,也會出現聲音嘶啞。因此,凡是不明原因導致的聲音嘶啞兩周以上,都應做細致的喉部檢查,及早發現治療喉癌問題。
2、反射性疼痛感:喉癌合并潰瘍、炎癥或喉軟骨骨膜炎時,可引起神經的反射性疼痛,表現為同側頭痛、耳痛,也是喉癌的早期癥狀之一。
3、咳嗽痰中帶血:由于腫瘤刺激可產生刺激性干咳,痰中帶血,患者常有粘液粘著感,而且腫瘤增大后還會阻塞氣道,使氣管分泌物排出不暢,引起呼吸道感染、喘鳴甚至呼吸困難,中晚期則表現為持續咳嗽、發音改變等。因此如果出現咳嗽痰中帶血,一定要盡早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
4、咽喉感覺異常:異物感、緊迫感或吞咽不適感,是聲門上型喉癌的早期癥狀之一。但這種類型癌瘤開始癥狀往往不明顯。
8月14—16日,第六屆國際信息研究大會在京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ShahbazKhan、國際信息研究學會聯合主席PedroMarijuan分別出席會議致辭演講。記者在16日大會圓對......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和中儲國能公司聯合自主研發的國際首套300兆瓦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膨脹機完成集成測試,順利下線。膨脹機是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核心部件,具有負荷高、流量大、流動傳熱復雜......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多地迎來了連續強降雨,除了降雨之后高溫濕熱天氣對水質的影響,伴隨強降雨而來的還有洪水造成的災區水源中的泥沙量增多,在這種情況下,災區人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如何保障洪澇災害后的......
2023年7月31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8月上半月(1—15日)全國空氣......
“結合‘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的實施,以化工、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為重點,實施100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在2022年4月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土壤司司長蘇克敬給出了這樣的訊息。土壤污染源頭管控......
百年老道外,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較早開發的老城區,滄桑與機遇并存,問題與挑戰并存,曾有著諸多難以破解的環境問題,也曾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諸多有效的生態環境治理方法,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哈市道外生態環境局有效......
英國萊斯特大學和瑞士弗里堡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學習、記憶、攻擊和其他復雜行為所需的基因起源于約6.5億年前,這一發現對研究復雜行為的進化起源具有深遠意義。相關論文刊發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訊......
《自然·水》最新發表的一項建模研究顯示,到2100年,地表水污染可能會影響到55億人。研究結果指出,到本世紀末,撒哈拉以南非洲預計將成為全球地表水污染熱點地區。氣候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被認為會影響今后幾......
2023年6月30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7月上半月(1—15日)全國空氣......
6月12日上午,河南省科技廳組織召開貫徹落實《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實施方案研討會,廳黨組書記、廳長張銳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