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化物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11T5組)金盛燁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在金屬有機鈣鈦礦(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單晶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實現了對單個鈣鈦礦單晶納米線/納米片中載流子擴散過程的可視化和定量研究。相關研究成果以“Visualizing Carrier Diffusion in Individual Single-Crystal 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 Nanowires and Nanoplates”為題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5b08045, DOI: 10.1021/jacs.5b08045.)。
近年來,金屬有機鈣鈦礦材料CH3NH3PbX3(X=Cl, Br, I)由于其在構建高效、廉價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器件等方面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價值,成為國際上尤為重要的研究熱點材料之一。此類鈣鈦礦的納米結構材料(如納米線和納米片),在保留優越光物理性質的同時,其微納尺寸也使得該類材料在微型光電/光學器件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CH3NH3PbX3類材料在各種器件中的優越表現得益于其獨特的光物理性質,如高載流子壽命、高電荷遷移率和長遷移距離。因此對這些光物理參數的定性和定量測定,是人們判斷鈣鈦礦樣品質量的重要手段。載流子的壽命可以簡單的從載流子熒光壽命的檢測中推算,但電荷遷移率(或者遷移系數)的測定往往需要在鈣鈦礦樣品上負載電極材料。然而由于受到樣品尺寸的限制,在鈣鈦礦納米結構材料(如納米線、納米片等,幾百納米到數微米尺寸)上負載電極或者利用傳統光譜解析手段(如瞬態吸收顯微鏡和時間分辨Tera-Hz等)檢測則極為困難,這使得人們無從判斷鈣鈦礦納米結構材料中的電荷遷移性質。該研究組則通過巧妙的構建熒光掃描時間分辨熒光成像系統,在不改變樣品形貌的條件下,成功實現了對鈣鈦礦單晶納米線和納米片中光生載流子遷移過程的直接熒光成像。可在觀測電荷遷移的動力學過程的同時,獲取鈣鈦礦樣品的載流子壽命、電荷遷移常數/遷移率和載流子遷移距離等定量參數信息。
此外,利用該檢測方法,該研究組通過對大量鈣鈦礦納米結構材料檢測結果的統計分析得出,雖然同為單晶結構,不同納米線/納米片的電荷遷移率等性質仍然可展現出極大的差別, 同時這種差別與樣品的尺寸、形貌無關。因此,在利用這些納米材料構建器件過程中,對樣品性質的快速篩選是十分必要的。該研究組建立的檢測方法,不僅可以為此類材料相關的基礎研究提供載流子動力學參數信息,也極有希望應用到其他光電材料電荷遷移動力學研究中。
以上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
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張瀟源課題組和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韓衛清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具有微通道傳質-納米催化反應協同增效的二維化片層式催化劑,并對其在高級氧化水處理過程中的構效關系與傳質-催化......
1月19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組織召開“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座談會”。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政府黨組成員于英杰出席座談會并講話,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繼紅主持會議,相關國家部委......
鈣鈦礦材料具有光電性能優異、制備成本低的優點。與目前常見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相比,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可以將色彩純度提升至少1倍。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效率持續提升,但穩定性仍制約其應用。......
鈣鈦礦材料具有光電性能優異、制備成本低的優點。與目前常見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相比,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可以將色彩純度提升至少1倍。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效率持續提升,但穩定性仍制約其應用。......
2月2日,由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徐保民、研究助理教授章勇、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研究教授王行柱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了題為“Aqueoussynthesisofpero......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高興發課題組等在納米毒理化學的理論設計方向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抗菌納米藥物反向篩選的計算與實驗集成方案》(IntegratedComputationaland......
“真正要在科學上有所作為,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愛’。這份愛不是簡單的興趣,而是一種從內心生發出的理性思考。這種驅動力強烈到你愿意為它付出所有。”近日,在回答“科研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時,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4年1月1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中心陳西課題組在化學光遺傳領域取得新突破,開發出納米抗體型化學光遺傳平臺,其為光激活的小分子偶聯納米抗體二聚化系統(PANCID),用于時空分辨調控細胞進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387.shtm......
記者14日從昆明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江照教授和易健宏教授團隊,在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通過多齒配體增強螯合以穩定埋底界面策略,顯著提高了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