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01 09:28 原文鏈接: 中國氣象局長否認人工增雪會污染環境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記者專訪時,否認中國的人工增雨(雪)會污染環境和既不安全又不劃算的說法,稱中國人工增雨(雪)投入產出比最高可達1∶50。

      3月干旱可能性較大

      談到當前糧食主產區旱情時,鄭國光指出,冷空氣活動頻繁,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弱,水汽難以輸送到華北、黃淮,造成北方冬麥區長期干旱。

      鄭國光介紹,上周末降水偏南,安徽北部旱情緩解,河南、山東、山西大部旱情緩和,僅剩山東北部和華北中東部旱情持續。預計3月有弱降水,考慮到氣溫上升、蒸發加大,干旱持續可能性較大。

      旱情不會影響夏糧產量

      外界猜測,干旱持續,冬小麥長勢會不會出問題?夏糧產量會不會受影響?

      “我想給大家一顆‘定心丸’。”鄭國光回應稱,2月25日前冬麥區深層墑情尚好,2月25日―27日“喜雨”,表層墑情改善,干旱影響還不明顯。通過監測,華北南部和西北東部及其以南地區土壤解凍,除河南中西部、山東中北部、安徽北部等墑情較差外,冬麥區其余大部解凍區墑情適宜。

      增雨催化劑安全值得放心

      不少人擔心人工增雨(雪)會有“后遺癥”,會污染環境,另外還有人稱既不安全也不劃算。

      對于上述擔心,鄭國光強調,中國人工增雨(雪)主要采用干冰、液氮、碘化銀等催化劑,具有很高的成冰能力。干冰、液氮汽化后成為二氧化碳和氮氣,這些都是空氣組成部分,不會造成污染。碘化銀用量極小,也不會污染環境。因此,可以完全放心。

      未來幾月將繼續增雨(雪)

      鄭國光說,我國人工增雨(雪)所用飛機大都租用,增雨火箭彈型號每枚價格為1200―2500元不等,每次每個火箭作業點一般使用3―15枚。據統計,我國人工影響天氣的投入產出比為1∶30―1∶50。另外,通過加強管理和培訓,增雨(雪)安全事故可能性降到最低。最后,鄭國光透露,未來幾月,氣象部門將繼續組織安排人工增雨(雪)。

      ■ 對話

      “北京連續陰霾與增雪無關”

      中國氣象局官員稱兔年年初增雪只有凈化空氣作用

      針對北京年初的人工增雪問題,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副主任王廣河稱,2月連續4天出現陰霾,與人工增雪無關。

      北京增雪效果約16%

      記者:人工增雨(雪)需要什么條件?

      王廣河:人工增雨(雪)作業僅是錦上添花,做不到無中生有。所以,作業必須要有云和降水形成的天氣條件,沒有云無法作業。只有當天空有云,云里有小水滴或小雪晶時,人工增雨(雪)才能促使雪晶長大,并克服浮力成雪花降落。

      記者:北京的增雪效果如何?

      王廣河:初步評估,2011年2月9―10日的降水過程中,北京降水總量逾3000萬噸,人影作業增加降水量達500萬噸,平均增雨(雪)效果約16%。

      增雪可沖刷空氣中污染物

      記者:2月9日―13日,北京連續進行人工增雪作業。2月20日到23日,北京連續4天出現霧霾天氣,有人懷疑這與人工增雪有關,他們認為增雪污染了空氣。

      王廣河:人工增雨(雪)作業對空氣只有凈化作用,不會污染,因為降了雨雪,可以將污染物沖刷下來。

      記者:增雨(雪)會否對人體和環境造成污染?

      王廣河:北京兔年初雪,人工增雪燃燒了1200多個碘化銀煙條,每根煙條約含碘化銀11克,共13公斤。此次作業區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僅有 1.3克,屬微量,儀器都很難檢測出來。因此,不存在長期或大量接觸銀的問題,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傷害,這一點在一些國際和國內的監測數據均得到證實。

      增雪對下游降水影響有限

      記者:天氣系統一般經過好多地方,人工增雨(雪)會不會導致上游搶下游水?

      王廣河:天氣系統移動中不斷有水汽補充,人工增雨(雪)增水量十分有限,因此對下游降水影響十分有限。而且,現在的人工增雨只會小范圍影響雨水資源在空中的分布。目前還沒有找到證據證明,大規模的人工增雨(雪)能大范圍、跨區域影響天氣。

      ■ 數據

      飛機增雨(雪)163萬平方公里

      昨天下午,中國氣象局舉行3月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我國北方冬麥區氣象旱情,稱共增雨(雪)4428次。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介紹,從河北、山西、山東、河南、江蘇和安徽6省的平均降水量等分析,此次干旱程度和范圍列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4位,是二十一世紀以來歷史同期最嚴重氣象干旱。

      陳振林介紹,截至2月28日7時,氣象部門共實施飛機人工增雨(雪)作業132架次,飛機累計飛行作業逾258小時,飛機累計作業飛行面積逾163萬平方公里,作業4428次。其中,2月25至27日,增雨(雪)效果顯著。

    相關文章

    碳納米管使極端結構在常規條件下成為可能

    材料的相圖中一般存在多種不同的亞穩態結構,有些結構只有在高溫或者高壓條件下才能存在,而有些結構甚至在現有的相圖中還不存在;這就使這些結構的實驗檢測變得相當復雜。針對這個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的張錦英團隊引......

    鄭國光:重視氣候安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鄭國光圍繞重視氣候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報告。莊白羽攝影4月15日,在中國氣象局機關學習報告會上,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以“高度重視氣候安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向中國氣象局內設機構干......

    氣象局局長:人工降水催化劑對環境影響甚微

    昨天上午,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時表示,碘化銀、干冰、液氮等人工影響天氣催化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微不足道。鄭國光說,每年全國人工影響天氣需要的碘化銀不到一噸,分布在大約500萬平方......

    氣象局局長:人工降水催化劑對環境影響甚微

    昨天上午,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時表示,碘化銀、干冰、液氮等人工影響天氣催化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微不足道。鄭國光說,每年全國人工影響天氣需要的碘化銀不到一噸,分布在大約500萬平方......

    鄭國光:中國空氣環境觀測數據是得到國際認可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3月5日表示,各級氣象部門與環保部門在環境氣象預報上有著密切合作,在空氣質量觀測與預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觀測數據是得到國際認可的。鄭國光說,目前中國氣象部門有74個......

    氣象局長:中國空氣環境觀測數據得到國際認可

    據新華社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5日表示,各級氣象部門與環保部門在環境氣象預報上有著密切合作,在空氣質量觀測與預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觀測數據是得到國際認可的。中國有95個PM......

    鄭國光:將極端天氣氣候歸罪于三峽大壩缺乏科學依據

    有關專家指出:極端天氣氣候與三峽大壩無關,三峽大壩對周邊地區氣候影響微不足道。近幾年來,全球變暖,極端天氣氣候、地質災害增加,中國西南地區也出現了一些影響較大的此類事件,如2007年7月川渝特大暴雨、......

    中國氣象局:三峽工程對周邊氣候的影響微不足道

    近年來,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增加的趨勢,在中國的西南地區,也出現過一些影響較大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如2007年7月的川渝特大暴雨、2010年西南部分地區出現的特大干旱等,但不時會......

    鄭國光: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的三個原因

    3月1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做客人民網,以“氣象防災減災、天氣預報準確率、人工影響天氣、全球氣候變暖的爭議”為主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有網友提到現在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有人說一半是......

    中國氣象局長否認人工增雪會污染環境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記者專訪時,否認中國的人工增雨(雪)會污染環境和既不安全又不劃算的說法,稱中國人工增雨(雪)投入產出比最高可達1∶50。3月干旱可能性較大談到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