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因在青蒿素研究中貢獻卓著,屠呦呦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人。
青蒿素用于治療瘧疾。瘧疾威力有多大?有醫史學家說:“羅馬亡于瘧疾,明朝亡于鼠疫。”(范行準在《中國預防醫學思想史》)
可以確定的是,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第一次攻占羅馬的蠻族西哥特人首領阿拉里克、意大利大詩人但丁、近代英國領袖克倫威爾、漢代名將霍去病都死于瘧疾。中國人發現青蒿素以來,已挽救數百萬人生命。
屠呦呦獲獎,是歷史性的突破,但,獲獎大喜中,對中國卻有五大警示:
其實,屠呦呦取得研究突破時,還在六七十年代,本照片為滿足“不明真相群眾”需要貢獻擺拍。
第一個警示
實現科研突破,卻失去產業話語權
屠呦呦古籍中獲得靈感,進而取得抗瘧突破。然而,它卻沒有為中國制藥行業帶來與之相匹配的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的話語權也旁落,基本上命不由己。
青蒿素是中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科研突破,但,直到2011年,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在占總額80%以上的公立市場上,跨國醫藥集團諾華公司占50%左右,賽諾菲公司占20%左右,印度企業占20%,中國企業占不到10%。
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副會長逯春明則表示:“青蒿素產業鏈基本上已經被國際上管起來了,是規劃好了的,是一個‘計劃經濟’的市場,是福利性、公益性的市場。比如,占八成以上份額的公立市場采購價格規定了,每年國際機構的采購資金也提前規劃好了。”
諾華公司才是大佬
第二個警示
實現科研突破,卻失去知識產權
青蒿素的研究,是文革時期,基于越戰需要,經周恩來批示,于1967年動員舉國體制發起“5-23項目”,由屠呦呦團隊數年后取得突破的。
但是,來自中國這一舉世公認的成果,卻沒有獲得知識產權。這是為什么呢?
1982年,中山大學教授江靜波等人在國外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青蒿素的學術論文,該篇文章的內容其實已于1979年在國內發表。
這是中國大陸在1949年后在西方醫學雜志上發表的第一篇學術文章。原瑞士羅氏遠東研究基金會醫學主任、美國華爾特里德陸軍醫學研究院瘧疾研究部教授Keith Arnold曾回憶說:這篇論文發表后得到了獎勵,中山大學教授江靜波最后收到了英鎊支票卻無法兌現。
這就是當時的國家環境。
在國際上,如果在發明成果公開發表之前沒有申請ZL保護,此后將因為“不具備創造性”而不能再行申請ZL。由我國科學家發現的抗瘧藥物青蒿素也因此失去國際ZL權保護。
“為什么要把青蒿素的成果技術過早地公開發表而不申請ZL呢?”由“5-23項目”部分負責人和老科學家在2006年共同出版的專著《遲到的報告》,回應了這一問題:“我國當時尚沒有ZL和知識產權保護法規。在那個年代里,把研究成果寫成論文發表,為國爭光是科技人員的唯一選擇。”
第三個警示
實現科研突破,在國際上卻無密可保
中國科研成果的發布,引起國際注意。世界衛生組織致函中國衛生部,請求合作:“WHO瘧疾化療科學工作組迫切希望近期在中國召開一次抗瘧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討評價會議,探討幫助中國進一步發展這類新藥的可能性。”
這是該工作組第一次在日內瓦總部以外召開的會議。
中國方面出席會議的有管理部門官員和研究單位人員、包括屠呦呦。出席會議的外國官員和專家來自包括印度中央藥物研究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華立特里德陸軍研究院、英國倫敦熱帶病醫學和衛生學院等機構。
然后,我國與WHO達成相關內容的初步合作協議:中方為了提供藥物給國外臨床試用和國際注冊,計劃在兩年內完成三個青蒿素類制劑,包括質控標準、毒理實驗,以及總共三期臨床等6項課題研究。
1982年9月,根據WHO的提議并經我國政府批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檢查員在WHO人員陪同下,到昆明制藥廠和桂林第一、二制藥廠進行GMP檢查。
對桂林制藥二廠的檢查結論是:生產青蒿琥酯靜脈注射針劑車間不符合GMP要求,其生產的制劑不能用于中國以外地區的臨床試驗。對昆明制藥廠的結論與之類似。中方又讓他們對被認為當時國內條件最好的上海信誼制藥廠進行核查,結論還是一樣。
這一次核查,中方官員和藥廠人員為數不多的收獲就是近距離地接觸到GMP。
由此,我國與WHO的合作亮起了紅燈。此后,中國與WHO的合作談判來來往往了兩年。
正是這兩年中,國際上的研究突飛猛進:1982年,瑞士羅氏藥廠對青蒿素進行了人工全合成。美國華爾特里德研究院已分離出青蒿素并測定了理化常數。曾于1981年10月來華參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學術報告會的印度、英國等國專家,在回國后也進行了青蒿引種栽培、育種和種植試驗、青蒿素藥理學研究等。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參與合作協調的中方人員回憶說,WHO熱帶病處官員當時曾明確警告,“你們研究的東西有被別人搶走的危險”。“目的是敦促我方不要在《協議書》問題上與美國討價還價,實際上也是挑明了:你們已經沒有什么密可以保了。”
在WHO采購的青蒿類產品名單里,較長時間里都沒有中國企業的名字。
參加“5-23項目”的研究人員事后是這樣總結的:
“由于我們公布了青蒿素和衍生物的化學結構,就失去它的發明ZL權,人家就可以不買我們的帳,一邊與我們洽談合作,另一邊自己就干起來了。‘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通過與國外的‘合作’,我們學會思考,知道自己的薄弱之處。”
第四個警示
科研仍缺“扎實做事”風氣
屠呦呦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參加“5-23項目”時,還很年輕,為什么是一個年輕人獲得了科研突破呢?
這首先是屠呦呦本人的專業精神,她在科學月刊《自然》上曾發表一篇英文文章《青蒿素的發現——中藥的饋贈》,介紹了青蒿素研究的四個主要階段:
1,“我們調查了2000多種中草藥制劑,選擇了其中640種可能治療瘧疾的藥方。最后,從200種草藥中,得到380種提取物用于在小白鼠身上的抗瘧疾檢測,但進展并不順利。”
2,“西晉葛洪的處方給了我靈感。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點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這個解決問題的轉折點,是在經歷了第190次失敗之后才出現的。”
3,“青蒿素治療瘧疾在動物實驗中獲得了完全的成功,那么,作用于人類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為了盡快確定這一點,我和同事們勇敢地充當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進行實驗。在當時沒有關于藥物安全性和臨床效果評估程序的情況下,這是用中草藥治療瘧疾獲得信心的唯一辦法。”
4,“在自己身上實驗獲得成功之后,我們課題組深入到海南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瘧原蟲的患者身上試用之后,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臨床效果出奇之好。”
這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極大的熱情、勇氣,以及想象力。
青蒿
屠呦呦團隊的突破,不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從中藥發現抗瘧藥,他們是按前人研究途徑做的。早在1940年代中國科學家就做了。當時,陳果夫提倡用常山抗瘧,程學銘等研究了常山。
據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介紹,研究常山最有效的可能是上海第一醫學院的張昌紹教授。從抗瘧作用到發現分子再到拿到特定的分子,他全部做過一遍,并有多篇相關論文發表,包括1946年的《科學》和1948年的《自然》。張昌紹教授1930年代留學英國,1967年在“文革”中不堪受辱而自殺。
饒毅這樣評價說:“青蒿素的科學史在今天最大的啟示是——扎實做事。發現青蒿素的工作不是天才的工作,而是平凡的人通過認真的工作,即使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也作出的杰出的成就。青蒿素是通過認認真真、扎扎實實的工作才發現的,這是青蒿素科學史里蘊含的最大的經驗教訓,也是對今天人們最有價值的告誡,而中國目前的科研風氣很缺乏這點。”
第五個警示
學好典籍,任重道遠
屠呦呦本人也多次表示,對中國典籍的研究,給她帶來了靈感。其中,包括中醫典籍(當然,這次諾獎肯定不是頒給中醫的)。
如果不是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她的名氣將永遠局限在瘧疾醫藥領域。而她獲獎給大多數人帶來的第一個尷尬,是很多人將她的名字錯念成aoao,而不是youyou。
屠呦呦于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父親從《詩經》中《小雅.鹿鳴》給她取名“呦呦”。因為《鹿鳴》中的三段起始分別是“呦呦鹿鳴,食野之萍”;“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巧合的是,這里面的“蒿”,就是指青蒿。最終,屠呦呦正是因青蒿素研究獲獎。正所謂,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最后,大家和呦呦鹿鳴一起來復習一下有大吉之相的《鹿鳴》吧: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對于中國而言,青蒿素是一個寶庫,遠未被充分發掘。青蒿素也是一個寓言,遠未被充分解讀。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青蒿素能夠通過抑制卵巢中雄激素的合成,從根本上解決激素失衡問題,從而對多囊卵巢綜合......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青蒿素能夠通過抑制卵巢中雄激素的合成,從根本上解決激素失衡問題,從而對多囊卵巢綜合......
2024年6月14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湯其群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上發表了題為:Artemisininsamelioratepolycysticovariansynd......
4月2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在2024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女性創新論壇上《致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中表示,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關鍵變量,作為一名女科技工作者,她欣......
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記者羅海兵)4月2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在2024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女性創新論壇上《致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中表示,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
“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青蒿素問世50年來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青蒿素的正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她說:“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出艱苦的努力” ......
“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青蒿素問世50年來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青蒿素的正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她說:“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出艱苦的努力” ......
瘧疾至今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黃花蒿是全球普遍使用的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的主要天然資源,保障全球優質廉價的青蒿素原料供應對于全球瘧疾防控有重要價值。但黃花蒿基因組雜合度和重復度很高,致使高質量的黃花蒿基......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分享到它的好處。自己一輩子想的,就是老老實實把科研做好,把課題做好,希望把青蒿素的研究做得更深入,開發出更多藥物來,造福更多人,這也是......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分享到它的好處。自己一輩子想的,就是老老實實把科研做好,把課題做好,希望把青蒿素的研究做得更深入,開發出更多藥物來,造福更多人,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