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李國橋 侯恕望/攝
臨床證實青蒿素抗瘧疾功效第一人、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李國橋: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首先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使得青蒿素的研究備受關注。昨日下午,作為臨床證實青蒿素抗瘧疾功效第一人,來自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首席教授李國橋在珠江科學大講堂上向現場聽眾講解了青蒿素的相關知識。
近年來,李國橋總結抗瘧經驗,設計了快速滅源除瘧法,他指出,用15年時間可在全球范圍消除瘧疾。
抗瘧疾研究持續近半世紀
李國橋1955年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留校從事教醫研至今。
從1967年起,李國橋長期從事瘧疾防治和青蒿素抗瘧研究;1974年他首先證實青蒿素治療惡性瘧的療效;1975年至1990年他主持青蒿素類4種新藥 臨床研究,首先證實青蒿素類是重癥瘧疾救治的首選藥和對惡性瘧配子體具有擬殺作用,確定7天療程方案被世界衛生組織接納為標準療程。
李國橋介紹: “我國于1967年啟動了抗瘧疾藥物的研發,并成立了專項組。當時我除了教書以外,還帶著自己的研究工具到貴州等流行瘧疾病的地區,用針灸來治療瘧疾。我 在1971年發表了一篇治療瘧疾的文章,專項組就找到了我,給我布置任務后,我就到海南島進行抗瘧疾的研究,承擔針灸治療瘧疾研究。”
1974年在云南邊境一個村寨,一個孕婦患了最嚴重的腦型瘧疾,昏迷不醒。如按常規用奎寧類抗瘧藥治療,患者十有八九會死亡。因此前有用青蒿素治愈多例非腦型瘧疾患者的經驗,李國橋決定再次使用,患者最終蘇醒,這是人類首次在臨床上用青蒿素成功治愈惡性瘧疾。
直至現在李國橋已經八十高齡,仍然沒有放棄抗瘧疾病的研究。李國橋說:“為了治療瘧疾,我經常到災區一線,多年前有次去巡查的時候了解,云南一個寨子才 29戶人家,一個月內就死了8個人。村里一戶人家中只有一名母親躺在門板上,1歲的女兒沒有人看管,他的爸爸和哥哥前幾天死了,像這種情況每家每戶都有出 現,這就是我研究的動力了。”
曾帶領抗瘧團隊多次援非
李國橋教授發明青蒿素類-哌喹復方,主持研發了第1個復方“CV8”最先成為越南國家一線抗瘧藥。第2個復方雙氫青蒿素磷酸哌喹復方被WHO載入《瘧疾治療指南》第二版。第3個復方粵特快既治又防,是我國援外抗瘧藥。
2003年,李國橋總結過去半個世紀中國、越南及全球抗瘧的經驗和教訓,認為過去“以防蚊滅蚊為主的防治策略”收效慢,提出應該以快速消滅傳染源(瘧原蟲)為主,他設計了快速滅源除瘧法,高效速效省錢,可望成為今后全球瘧疾防治的主流方法。
李國橋帶領抗瘧團隊先后多次到非洲科摩羅地區實施快速滅源除瘧法,經過幾年的推廣試驗,2014年科摩羅實現了瘧疾零死亡,瘧疾發病人數減少為2154例,下降了98%,短期內實現了從高度瘧疾流行區向低瘧疾流行區的轉變,實現了瘧疾零死亡。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江陸斌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教授李劍課題組合作,圍繞新型抗瘧藥研發的最新科研成果在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CellDiscovery......
世界衛生組織11月30日警告,從2016年到2019年全球患瘧疾和因瘧疾死亡的人數未能顯著減少,今年瘧疾致死病例數可能因新冠疫情占用醫療服務資源而攀升。在非洲貧困地區,增加的瘧疾死亡病例甚至可能多于當......
8月28日,原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團隊和清華大學藥學院教授尹航團隊合作,在《細胞》上在線發表了題為《抑制惡性瘧原蟲糖攝入的結構基礎》研究論文。同時,該研究的“姊妹篇”《靶向PfHT......
瘧疾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共有四種,即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在我國主要是間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其他二種少見,近......
幾十年來,雖然瘧疾病例及其導致的死亡人數在不斷下降,但人類抗擊瘧疾的斗爭卻止步不前。對最廣泛使用的治療方法——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治療——產生耐藥性的寄生蟲正在傳播,而瘧蚊對殺蟲劑的耐藥性也越來越強。......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屬寄生蟲引起的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蟲媒傳染病。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瘧疾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約有2.17億瘧疾病例,造成43.5萬人死亡。他非諾喹是一種8-氨基喹......
根據最近一項研究,來自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系統對瘧疾感染作出的反應可能有助于開發針對丙型肝炎,艾滋病毒和狼瘡的新型治療方法。研究者們通過實驗室模型發現,由瘧疾感染引起的強烈炎癥信號激活了特定分子,......
根據eLife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對于瘧疾患者來說,自身抗體對未感染的紅細胞的“誤傷”可能導致其出現貧血的癥狀。貧血是瘧疾感染后常見的并發癥,而且有時候是致命的。盡管免疫系統必須消滅感染了瘧原蟲的紅細胞......
瘧疾一直以來是一個可怕的存在。在被攜帶瘧原蟲病原體的蚊子叮咬后的幾秒鐘內,瘧原蟲會侵入宿主的皮膚和血管,侵入肝臟,并埋藏在其中。直到成千上萬的被感染細胞破裂進入血液,引發致命的血液感染。如今,來自西雅......
瘧原蟲是瘧疾的致病因子,是具有不同形態發育階段的單細胞生物,每個階段都專門生活在極其不同的環境和宿主細胞類型中。這種形態多樣性的基礎是對它的緊湊基因組的嚴格調控,不過大約40%基因的功能仍然未知,這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