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點抑制劑是能夠喚醒免疫系統抵抗腫瘤的新型藥物,對癌癥的治療具有顯著的療效。然而一些臨床結果表明該類藥物對一部分病人并沒有效果。最近兩篇研究文章對此內在的機理進行了闡釋。作者們認為這部分病人體內的微生物種群存在異常,因而不能正常地產生免疫反應。
這兩項研究第一次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腸道的菌群聯系起來。正常情況下,免疫細胞表面的一些受體能夠限制其對自體組織進行殺傷。然而腫瘤組織同樣能夠激活這些受體,導致特異性的免疫細胞無法對其進行識別與殺傷。像ipilimumab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則能夠通過阻止腫瘤細胞對這些受體的激活而維持免疫細胞的活性。
這項新的研究能夠改變醫生用藥的方式。“這兩篇文章證明了微生物能夠影響治療效果”,來自NIH的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的免疫學家Yasmine Belkaid說到。過去研究者們經常專注于尋找患者基因組中的的突變,并以此解釋為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治療效果存在個體差異。而如今的這兩篇研究指出除基因組之外,微生物可能也有同樣的影響。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能夠縮小腫瘤病延長患者的壽命。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夠達到此效果。比如,僅有20%的黑色素瘤患者經過ipilimumab治療后獲得了壽命的延長,而研究者們此前也一直不清楚這一類群與那不幸的80%患者有何不同。
這類藥物的一項副作用使得來自法國的癌癥免疫學家Laurence Zitvogel產生了興趣。Ipilimumab經常能夠引發潰瘍(一類腸道炎癥),并引起腸道內一部分細菌的死亡。這一副作用暗示Ipilimumab的藥效可能與腸道的微生物有很大關系。之后的實驗證明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于患有癌癥且腸道微生物缺失小鼠治療效果并不明顯。
之后,Zitvogel等人認為是腸道內某一特定類型的細菌參與了微生物的抗腫瘤效應。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作者們將特定的微生物定殖到無菌小鼠腸道內部。結果顯示,腸道菌的再生能夠增強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
同時,來自芝加哥大學的免疫學家Thomas Gajewski得到了相似的結論。他發現兩株來源不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產生了不同的表型:來自于Jackson Laboratory的小鼠體內黑色素瘤的生長速度明顯慢于來自Taconic Farms的小鼠。額將它們共同飼養之后這一差異便消失了。由此,他們認為是腸道呢IDE微生物種群的差異影響了腫瘤的生長。
之后,作者們開始分析是何種微生物真正影響了小鼠抗腫瘤的結果。他們鑒定出了Bifidobacterium是一類關鍵的細菌類型。以上兩個研究組的結果都同時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雜志上。
兩個研究組所鑒定得到的關鍵微生物類型并不相同,然而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的微生物免疫學家Christian Jobin卻并不在意。他認為其內在的本質依然是相同的。
這項新發現“打開了癌癥治療的新大門,也許未來人們可以通飼喂特定的菌株達到提高癌癥治療效果的目的”。
白唇鹿(Cervusalbirostris)是鹿科(Cervidae)白唇鹿屬(Przewalskium)下的唯一物種,僅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區,是青藏高原特殊地質地理條件下形成的特化種。自20世紀60年......
林麝(Moschusberezovskii)和馬麝(M.chrysogaster)是全球瀕危物種,為減少野外麝科動物被捕殺,可持續利用天然麝香資源,進而促進野生麝有效保護和種群恢復,1958年開始我國......
最近有研究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在高血壓發病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動態血壓(ambulatorybloodpressure)是否與腸道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有關,目前研究人員尚不清楚;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
近年來,益生菌已被證明能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廣泛存在于人體胃腸道中,在維持健康的微生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干酪乳桿菌張(L.caseiZhang)是一種從中國發酵酸奶樣品中分離得到的益生菌,具有耐酸性、耐......
帕金森病(PD)中腸道微生物組的改變已被反復證明。然而,關于此類改變是否先于疾病發作以及它們與PD的風險和前驅標志物的關系知之甚少。2020年5月22日,Christian-Albrechts大學Se......
大多數研究已表明,我們的腸道微生物組---生活在我們腸道中不斷變化的細菌“雨林”---主要受我們的生活方式影響,包括我們吃的東西或我們服用的藥物。但是,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遺傳成分發揮的作用比人們曾經知......
腸道微生物影響人的一生。許多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人類生命早期免疫和生理發展的密切相關。腸道微生物如何參與人體的早期發育仍不清楚。出生前的胎兒是否擁有腸道微生物?科學家對此眾說紛紜,各執一詞。直到今年5......
2021年6月2日,《Nature》子刊,國際微生物與微生態領域頂級期刊《ISMEJournal》(IF2020:9.18)在線發表了海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與加州大學RobKnight實驗室合作研......
盡管大多數2型糖尿病(T2D)患者都會出現肥胖,但有一部分T2D患者體重不足或體重正常。一些研究將腸道微生物組與肥胖和T2D聯系起來,但腸道微生物組在具有獨特臨床特征的T2D瘦人中的作用仍不清楚。20......
盡管大多數2型糖尿病(T2D)患者都會出現肥胖,但有一部分T2D患者體重不足或體重正常。一些研究將腸道微生物組與肥胖和T2D聯系起來,但腸道微生物組在具有獨特臨床特征的T2D瘦人中的作用仍不清楚。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