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克章
我國是一個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礦床普遍存在成礦地質條件復雜、演化歷史長、成礦期次多、疊加—改造—破壞嚴重的特點。隨著勘查工作向淺覆蓋區和深部進軍,找礦難度日益加大。要想打破這種不利局面,我國地礦從業者必須加強對固體礦產資源成礦作用和成礦規律的準確把握,從而進一步發展深部資源預測理論和探查技術。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擁有的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定位于應用基礎研究,突出地質與地球物理緊密結合的學科優勢,開展基礎成礦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著力解決礦產勘查中的重大與共性科學技術難題,已成為我國礦產資源領域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
應用研究要有“啃硬骨頭”精神
作為一名兼具科學家與國科大教師雙重身份的地礦工作者,中科院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秦克章身上既有學者般的儒雅,又略帶師者的嚴慈。在談及實驗室成績與進步時,與礦床打了三十年“交道”的秦克章臉上不時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們實驗室的特點是從理論研究到技術方法,再到綜合應用,全方位解決實際問題。從找礦靶區選擇、方案設計到驗證施工再到解釋和建立模型,我們將地質與地球物理進行緊密結合。”秦克章告訴記者。
作為一支開展礦產資源應用基礎研究的精銳力量,近些年實驗室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具體礦產勘探任務。
據秦克章介紹,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實驗室在前寒武紀地殼演化與成礦、增生造山與成礦構造背景、內生金屬礦床成因和成礦規律研究、礦床模型和成礦預測、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方法和儀器裝備、軟件研發等領域承擔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科學院以及礦山企業課題共計200余項。
秦克章特別向記者列舉了近些年實驗室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就。他首先介紹了由翟明國院士團隊擔綱的“華北克拉通早期陸殼形成與演化”研究,2013年團隊成功摘取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此外,2012年由翟明國院士任首席科學家,張連昌、范宏瑞等作為課題負責人,成功申報的“華北克拉通前寒武紀重大地質事件與成礦”“973”項目,在Precambrian Geology、Ore Geology Reviews等國際權威刊物上出版系列專輯,大大提升了我國前寒武紀地質學的國際地位與影響。
秦克章告訴記者,在我國最大的黃金產地山東膠東地區,實驗室幫助山東黃金公司成功判斷出了金礦藏的構造控制與富集規律和礦化最大延深,并總結了膠東地區能夠形成大規模金礦化的根本原因,對我國黃金礦藏的深部勘探和開采具有非同一般的勘探實踐指導意義。
“范宏瑞研究團隊結合膠東地區晚中生代以來的隆升剝蝕歷史和超深部金成礦規律研究成果,認為膠東西北部地區金礦床最大埋深可至地表以下3500米,而且經超鉆孔控制,在地表以下2500米范圍內我們發現仍有連續、穩定的礦體發育,據此我們在三處礦帶2500米以淺開展資源預測工作,向山東黃金集團提交的三條主干斷裂,總計預測金資源儲量達3175噸。”秦克章補充道。
據介紹,實驗室還作為核心研究力量,參與了我國最大銅礦(西藏驅龍)、最大鉬礦(黑龍江岔路口)、最大鉀鹽進口地—老撾呵叻盆地鉀鹽的勘探評價與勘探報告的編寫。對于諸多已經取得的成績,秦克章則將其歸因為實驗室成員從實踐中找出關鍵科學問題、“啃硬骨頭”的精神和集成攻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較強。
談及未來,秦克章信心滿滿。他給記者看了一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建議書》,文中明確了“承擔項目者是一支具備多學科學術專長、活躍在國際地學研究的前沿領域,也在中亞成礦域造山與成礦有著重要國際性成果的隊伍”。
以實驗室高俊研究員作為首席科學家、實驗室作為主力承擔的這一“中亞成礦域斑巖大規模成礦”重大項目現已啟動實施。該項目將有力促進我國學者在中亞成礦域斑巖大規模成礦研究中獲取國際領軍地位,為落實“用好境內、境外兩種礦產資源”和“建設‘為我所用’的周邊國家資源基地”的國家戰略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
注重學生的野外能力與顯微鏡功夫
眾所周知,野外觀察能力和巖礦鑒定能力是礦床學家最重要的兩項基本功。當談及如何教導和培養研究生時,秦克章告訴記者,如今實驗室的教師整體呈現出隊伍年富力強、人才構成情況年輕化的趨勢,并且他們都十分強調野外工作能力的重要性。“作為研究石頭的人,我們更強調基本功和野外實踐。我們以學生在未來學習和工作中能幫助地質隊與礦山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培養出發點,在日常的人才培養中既強調野外工作與顯微鏡觀察,又強調論文的寫作。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自己要學習得更深、更透,才能培養好實際應用型人才。”
談及如何讓學生不受野外枯燥和乏味的環境困擾,秦克章將興趣看作“鑰匙”。“我認為興趣是學生愿意堅守野外學習的重要方面,興趣使然就會產生更多的領悟,就會督促學生對野外的學習有更充分的觀察和理解,所以我認為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是很重要的方面。我就經常督促學生要把需要了解的東西了解清楚,需要觀察的東西觀察到并看明白,而這些都需要有一顆對學科熱愛的心。”秦克章說,“特別是作為學習礦床的學生,重要的鉆孔巖芯要自己編錄,所有的坑道都要觀察仔細。我告訴他們需要幫別人解決的問題一定要自己了解清楚,自己必須像‘活地圖’一樣才能‘庖丁解牛’。我經常說‘頂天立地’四個字,‘頂天’就是跟上國際前沿,‘立地’就是要接地氣去解決勘查實際問題,而不能懸空。”
6月17日,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深海礦產資源開采關鍵裝備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在湖南大學整車先進設計制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通過綜合驗收,驗收結果為優秀。專家組認為,項目攻克了多項行業技術難題,形成了系列......
當前,關鍵礦產的需求崛起將重新定義礦業的未來,全球礦業投資與發展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5月21日,2024第三屆亞洲礦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副會長兼礦業專業委員會會長陳必......
作為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重點省區,新疆近日成立了國內首只市場化礦產資源風險勘探基金——新疆礦產資源風險勘探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投資基金)。該投資基金總規模為18.01億元,將圍繞鋰、錳、金等重要......
《礦產資源定期調查規范第1部分:總則》等17項行業標準已通過全國自然資源與國土空間規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經2023年第8次部長辦公會審議通過,現予批準、發布,自202......
根據《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專家庫管理辦法〉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23〕31號),自然資源部決定啟動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專家遴選工作,現將相關事項通知如下。一、遴選范圍本次遴選專業......
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發布《全球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2023》。該報告是在2021年首次發布的《全球鋰、鈷、鎳、錫、鉀鹽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基礎上新增鐵、錳、鉻、銅、......
中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8日發布《全球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2023》,報告評估了截至2021年底全球13種礦產資源儲量信息。據了解,這一報告在2021年首次發布的《全球鋰、......
全球礦產資源產業鏈供應鏈競爭格局加速調整,如何實現高效找礦?4月3日,山西太原,正在此間進行的第十六屆全國礦床會議,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高等院校、地勘單位等300余家單位的“探礦者”......
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大會25日上午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大會并為公司成立揭牌。組建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近日,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網站發布了“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專項2021年度擬立項項目信息,共32項公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