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1-18 16:57 原文鏈接: 假如湯森路透公司不干了,SCI今后咋整?

      近日,微信朋友圈流傳著一條消息,大意就是湯森路透公司(以下簡稱湯森路透)打算出手科技信息這塊業務。用湯森路透老大的話來說,就是:The decision we are announcing today reflects the difficult choices we must all make every day as we prioritize our resources and energy towards our key growth opportunities。翻譯成國語就是:我們做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所以這種小錢咱就不賺了。的確,去年科技信息這塊的收入只占該公司收入的 8%,可能公司領導覺得這事沒啥“搞頭”了。

      各位看官看得有點糊吧,湯森路透轉讓科技信息業務跟我有一毛錢的關系嗎?我也沒打算買啊。請稍安勿躁,容我來進行一番拆解:說到湯森路透,估計部分看官有點糊。那我就說說 SCI 吧,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其實 SCI 就是湯森路透的一個產品。湯森路透這個公司對世界科技發展的貢獻是很大的,因為他們建立了一套全世界科學家普遍認同的科研評價規則,即通過被引用的頻次來評價期刊/論文的價值。他們建立了鼎鼎大名 Web of Science 數據庫,用于分析論文被引用狀況。我們通常所說的 SCI 雜志,其實就是指被 Web of Science 數據庫收錄的雜志。每年,7 月份前后,湯森路透都會發布期刊引證報告(JCR),對每本期刊被引用的狀況進行匯總說明。JCR 對中國科技工作者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因為每本雜志的影響因子就是 JCR 說了算的。比如:2014 年,Blood 的影響因子是 10.452 分,這個分數不是 Blood 雜志社信口開河亂說的,而是湯森路透的 JCR 說的。

      說到這里,大家就應該明白了,湯森路透如果出售科技信息這一塊業務的話,SCI 這一延續了幾十年的學術規則可能就會發生很多變化。甚至,我們都會懷疑,以后還有沒有 SCI 這個概念了。這幾年,國內關于 SCI,關于影響因子的討論十分激烈,甚至可以說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盡管有部分學者指出我們不應該盲目崇拜 SCI,崇拜影響因子。但本文作者時常在想:在“崇拜”這個動詞之前加一個叫“盲目”的形容詞,不管主語和賓語如何變化,基本上都是在貶低賓語。所以這句話說了等于沒說:除了 SCI,還有更好的科研評價體制嗎?

      如果湯森路透真的把 SCI 賣了,誰會接盤呢?我們不妨做一些猜想:

      第一:被學術雜志出版商接盤。

      比如 Springerlink,Wiley,NPG。雖然這些出版商都不差錢,但是如果 SCI 被他們買下來的話,這往往容易引發另一個問題:利用 SCI 打壓其他出版商的雜志,抬高自己旗下的雜志。湯森路透公司只管建立數據庫,不管期刊出版發行,因此不論是誰,只要向湯森路透提出進入 Web of Science 的申請,不管這本雜志是哪個出版社出版的,湯森路透都會一視同仁,認真考察這本雜志是否能進入 Web of Science。我們假定現在 NPG 買到了 SCI,完全可以利用 SCI 為 NPG 自己服務:NPG 旗下的雜志可以輕而易舉地進入 SCI,而 Springerlink 和 Wiley 等出版商的下屬雜志如果想進入 SCI 數據庫的話,可能會遭到近乎苛刻的審查。這樣一來,Springerlink 和 Wiley 等出版商多半就不干了,后果很有可能是這些出版商各自為戰,組件自己的引文數據庫,科技評價體制進入春秋戰國時代。

      第二,被發達國家政府接盤。

      科技本身是人類進步服務的,科技論文就應該為人類所共享,不應該成為某些人賺錢的工具。近年來,科技領域一直很反感像 Elsevier 這種唯利是圖的出版商,更有比較極端的科學家甚至拒絕為 Elsevier 旗下的雜志審稿。如果政府接盤 SCI,應該是皆大歡喜的,因為政府可能會免費開放這個數據庫,這有前車之鑒的:PubMed 是美國政府掏錢建立的,但是免費對全世界開放。問題在于:政府接盤意味著要拿納稅人的錢辦這事,可能會遇見不小的阻力。據路邊社消息,現在美國政府對 PubMed 的投入已經不怎么增長了。

      第三,被谷歌接盤。

      谷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旗下的谷歌學術搜索功能強大,已經成為了科技工作者最常用的搜索引擎之一。谷歌學術搜索本身也提供引文跟蹤,且其引用信息比 Web of Science 更及時。谷歌學術搜索是筆者用得最多的搜索之一,個人感覺谷歌這個公司實在太偉大了:只要你在谷歌學術搜索中輸入關鍵詞,排在前面的永遠是你最需要的文獻,不像那個什么度,凈整些沒用的信息在前面。谷歌肯定具備將 SCI 發揚光大的能力,說不定到時候再搞個什么“加權影響因子”的概念:我一直認為,被 BMJ 引用和被沙特醫學雜志引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四,被諸如 Researchgate 之類的學術社交網站接盤。

      這也是一個比較有趣的事情,以 Researchgate 為例,現在也提供論文的引用頻次,只是更新較慢且不完整。如果 Researchgate 中提供的關于論文的引用頻次是基于 Web of Science,無疑將極大地提升用戶的活躍程度,因為對用戶來說,不用掏錢就能知道自己的論文被誰引用了,還能去引用者主頁上參觀參觀,看看對方是否和自己興趣相投,是否有合作的機會等。在此背景下,“以文會友”將變成十分容易的事情。將來的學術交流,可能將以網絡交流為主,線下的交流可能會越來越少。

      最后,不管是誰接盤,都是對現有科研評價機制的一種沖擊,SCI 的很多規則確實應該更新了,盡管現在 SCI 在科研評價體制中的地位還是無法動搖的。最終到底會花落誰家,甚至說花會不會落呢?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相關文章

    影響因子的重量級對手來了

    湯森路透影響因子是評價學術期刊的重要指標,近年因為被濫用也飽受爭議。雖然也有不少取代方案,但影響因子在學術評價中的重要地位一直沒有受到實質性挑戰。2016年12月8日,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終于拿出自己......

    最新引文桂冠獎出爐兩位華人科學家獲獎

    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今天發布了其2016年引文桂冠獎(CitationLaureates)名單,預測在今年或不久的將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研精英。自2002年......

    湯森路透:為何變賣“會下金蛋的鵝”?

    近日,湯森路透集團(下稱湯森路透)宣布將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以35.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加拿大Onex公司和霸菱亞洲投資基金。此次被變賣的業務組合包括WebofScience(SCI)、影響因子報......

    SCI價值200億元,投資公司接手是喜是憂?

    前言:自去年底湯森路透高調宣布要出售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以來,全球科學界都對這場原本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商業行為給予了高度關注,特別是中國。原因是它的幾大拳頭產品——科學引文索引(SCI)、影響因子......

    SCI真的被賣了,售價35.5億美元

    早在去年11月份,就有傳言說湯森路透準備把信息科技業務打包給賣了,沒想到一語成讖。就在昨天(7.11),著名的情報數據提供商湯森路透公司(ThomsonReutersCorp)宣布將知識產權業務和科學......

    誘惑與困惑:“影響因子游戲”該如何繼續?

    伴隨著科研競爭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獲取tenure職位、獲得基金、評上國家獎或是當選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發表在哪家期刊比較好呢?論文發表后能否得到較大的認同度和傳播率呢?如果你面臨......

    湯森路透發布2016年期刊引證報告

    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2016年6月13日—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提供商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日前發布2016年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簡稱JCR)......

    湯森路透2015全球新藥光榮榜

    湯森路透數據顯示,2015年(截至2015年12月15日,下同),全球共有49個新分子實體(NME)和生物藥首次獲批并推向市場。另外,全球范圍內,已上市藥物里有29個重要的產品線延伸首次獲得批準,包括......

    假如湯森路透公司不干了,SCI今后咋整?

    近日,微信朋友圈流傳著一條消息,大意就是湯森路透公司(以下簡稱湯森路透)打算出手科技信息這塊業務。用湯森路透老大的話來說,就是:Thedecisionweareannouncingtodayrefle......

    看湯森路透副總怎么說影響因子——意得輯專家視點

    今天我想分享國際管理與技術編輯學會(internationalsocietyofmanagingandtechnicaleditors,ISMTE)所撰寫的關于影響因子的文章,通過與湯森路透編輯發展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