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上一個小小的傳感器,大棚里的蔬菜就會說話了,濕度低了,溫度高了,缺氮、磷、鉀了;無論你身在何處,點擊鼠標或者手機,千里之外的大棚就能自動給瓜果蔬菜澆水、施肥;刷一下二維碼,蔬菜水果的從大棚到餐桌的“前世今生”全知道……這不是想象的一幕,而是正在德州龍騰蔬菜種植合作社發生的事情。
研究這項技術的是山東省農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他們將物聯網嫁接到農業上,正改變著田間地頭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也讓百姓的舌尖能夠享受到更安全的農產品。“運用物聯網數據系統,實時檢測農作物生產環境中的溫度、濕度、pH值、光照、土壤養分、二氧化碳濃度等物理量參數,遠程監控、精準施策,不僅節約資源、勞動力,更改善了產品品質,提高了經濟效益。”該所所長阮懷軍團隊正在著手打造的項目,已經將上述情景變為了現實,但這并不是全部。
老吳的新武器
養了半輩子海帶,威海長青海洋科技公司技術員老吳的習慣被物聯網改變了。
在低溫海水中生長的海帶幼苗對日光敏感,光照強度成為決定其育苗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多年以來,老吳沿用著傳統的光強監測方式,以自己的感官經驗判斷為主,以手持式光照儀器現場測量為輔。每天,他和同事們會時不時鉆到海帶育苗車間監測光強,即使有經驗,因判斷不準確、測量不及時、監測點位不全面等問題,導致海帶燒苗或生長不良等生產事故發生的情況也是有的。
轉折點出現在2013年。這一年,山東省農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設計了一套海帶育苗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
現在,老吳只需在辦公室里打開電腦,或者通過墻上的顯示大屏,即可掌握育苗車間內每日光照強度的實時變化情況。即使出差也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隨時了解最新的數據變化,并能查看現場視頻。當遇有光照異常時,系統自動報警,提醒育苗人員及時采取措施。
“物聯網是個好東西。”性格倔強的老吳真的很服氣。實際上,受益的何止是老吳?在德州龍騰蔬菜種植合作社,工作人員只需要坐在電腦前,就可以輕松搞定蔬菜大棚的種植。“可以全面測量大棚內的空氣濕度、土壤溫度等近十個參數,還可以控制這些指標。”負責人霍春亮表示,通過物聯網,一個人就可以同時實時監測管理幾千畝地。
物聯網包羅萬象,研發“包羅萬象”
無論是老吳的新武器,還是霍春亮的“鼠標種植”,這些并不足以構成“基于物聯網的農業生產全程綜合技術支持體系研建”項目的全部美好。
在項目負責人阮懷軍的規劃中,這個互聯網項目是圍繞果菜、畜禽、水產等優勢產業,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及移動互聯網等關鍵技術進行集成和應用,“推進優勢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生產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產品透明化和效益最大化”。
由此,項目中既包括實體的測控設備,遠程視頻,更包括虛擬的APP,遠程漫游以及“智農云平臺”、“智農微信平臺”、“智農溯源平臺”等農業物聯網系統。
但物聯網包羅萬象,即使針對某一個具體行業,也要設計研發不同的設備,并把具有不同標準的設備連接起來。研發這些并不容易。僅就測控設備而言,為能使“看不見的手”掌控莊稼水產,阮懷軍課題組需要研發傳感采集節點、變送設備和控制設備;還要布設于生產現場,使用于田間地頭,智能采集和監測農田土壤、作物長勢、病蟲災害及近地面氣象等各類農業生產信息,并通過GPRS、3G、WiFi以及有線網絡等多種通道,將數據實時傳輸至中心平臺,實現農業產前、產中、產后信息全方位、多角度的感知,為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和服務等提供可靠的信息來源。
令這個所長不擔心的是,該所來自不同領域的軟硬件博士、碩士團隊組成的“大腦”可隨時根據項目進展研發所需設備。
中國第一家定制化休閑農業電商平臺
近年來,在都市白領中,對菜、果、畜、禽等農產品的“包種”、“認領”、“包養”等現象不斷興起。阮懷軍團隊分析后認為其背后的痛點仍是農品安全問題。于是,團隊設計了一套基于物聯網的定制化休閑農業電商平臺方案,其核心理念在于“私”、“享”和“+”三個字。
“‘私’代表自主、專屬和按需定制;‘享’代表綠色、健康和快樂體驗;‘+’代表融合、無限和增值服務。依托‘私享+’平臺,可以實現‘小量精管、可控可信、以質換量、收娛結合’的效果。物聯網的應用,使農產品生產的‘所見即所得’成為現實。‘私享+’平臺實際是對傳統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一次重構和再造,這也正是‘互聯網+農業’的一個典型應用。”阮懷軍說。
在濟南嘉禾茶業有限公司、山東創新源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山東雛鷹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企業,正在建設“私享茶園”、“私享菜園”、“私享果園”、“私享散養雞”等休閑農業運營模板,便是“私享+”理念的落地。
“我們的目標就是實現‘私享+’平臺的四個‘100%’保障:100%種養自主定制、100%農產物歸其主、100%農產全程追溯、100%農產綠色健康。”阮懷軍說。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聯合發布了題為ScienceBreakthroughstoAdvanceFoodandAgriculturalResearchby2030的研究報告,描述了美國科學家眼中......
伴隨著美好時節,2023年第一期ANTOP獎的申報和評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當中。由上海炫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新一代高端智能色譜分析獎”ANTOP獎進入專家評審階段。炫一科技注冊于上海市紫竹科......
伴隨著美好時節,2023年第一期ANTOP獎的申報和評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當中。由上海炫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新一代高端智能色譜分析獎”ANTOP獎進入大眾評審階段。炫一科技注冊于上海市紫竹科......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一個工程師團隊開發了第一個完全集成的可穿戴超聲系統,可用于深層組織監測,也可用于運動時佩戴,該系統推動了拯救生命的心血管監測技術的進步,相關論文發表在22日的《自然·生物技術......
4月28日,從農業部官網獲悉,中國第一個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落地,有效期為5年。同日,農業部發布《農業用基因編輯植物評審細則》,該細則的發布將極大的加速基因組編輯育種的落地,具體如下:此外,農業農村部......
走進安徽省多家數字農業工廠發現,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賦能下,一些傳統漁場、牧場正在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走進位于宿州市埇橋區的宿州海璟水產養殖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映入眼簾的不是連......
為推動新疆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引領帶動全國農業科技力量,在著力解決水資源短缺、防控外來生物入侵、提升設施農業裝備水平、強化綠色發展技術供給等四方面加快科技創新。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
片的稻田中,農人手拿成捆的秧苗,躬著身子將秧苗整齊有序地插入水田……春耕正當時,這樣的場景在稻田里隨處可見。但在湖南益陽的稻田里,《中國科學報》記者看到一番新景象。啟動、前進、升降、插秧、轉彎……4月......
兩年前在黑龍江調研的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博士朱安豐發現,部分農戶有種植小麥的愿望。然而東北三省如今的小麥種植面積不足10萬公頃。農業農村部原部長韓長賦卸任后在中國人民大學講授通識核心課程《大國三農》,其......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近日,浙江省“送農業科技下鄉助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啟動儀式暨寧波市春耕備耕現場會在余姚市黃家埠鎮上塘村舉行,吹響了今年備春耕生產的“集結號”。活動現場設置了農業科技咨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