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2-08 16:06 原文鏈接: 張辰宇教授權威期刊連發miRNA及RNAi研究新成果

      南京大學的張辰宇(Chen-Yu Zhang)主要從事microRNA、線粒體功能和人體及細胞能量代謝研究。近年來因發布了多項有關miRNA的驚人研究成果而廣受關注。迄今已在包括Cell, Nature, Science及其子刊(~22篇)在內的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約150余篇。

      本月,張辰宇教授課題組分別在miRNA及RNAi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兩篇研究論文發布在《Scientific Reports》及《Biomarkers》雜志上。

      Targeted exosome-mediated delivery of opioid receptor Mu siRNA for the treatment of morphine relapse.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稱他們利用定向外泌體(exosome)介導傳遞阿片受體Mu siRNA治療了嗎啡復吸。

      RNA干擾(RNAi)是指通過降解靶RNA或是阻止其翻譯來介導引導序列依賴性基因沉默的一種現象。發現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由小干擾 RNA(siRNA)介導了RNAi,將RNAi快速推向了大眾使之成為了實現癌癥和其他疾病臨床應用一個有前景的工具。然而直到現在傳遞siRNA仍然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當前有三種傳送載體被用來傳遞siRNA,包括病毒、基于聚乙烯亞胺(PEI)的納米粒子和脂質體,但每種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一些缺點,包括免疫激活、毒性問題和非特異性靶向等。因此,需要開發出一種有效的、組織特異性和低免疫原性傳遞工具。

      微囊泡(microvesicle,MVs)是機體內的幾乎所有細胞類型在正常和病理狀態下都會分泌的直徑在30~1000nm之間的微小囊泡。微囊泡可以分為兩類:外泌體和脫落囊泡。研究證實細胞分泌的微囊泡中包含一些非編碼RNAs,可將它們傳遞給鄰近或遠處的細胞來調控受體細胞的基因表達。在以往的研究中,張辰宇教授曾證實可利用微囊泡作為傳遞載體來傳送治療siRNA或反義microRNA來實現腫瘤治療,表明微囊泡有潛力成為一種腫瘤治療工具。但尚未有人探討過利用微囊泡來傳送siRNA治療其他的疾病。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表達神經元特異性膜表面狂犬病毒糖蛋白(RVG)肽的改造外泌體將阿片受體mu (MOR) siRNA傳送到了大腦中治療嗎啡成癮。他們證實MOR siRNA可以有效包裝到RVG外泌體中,與外泌體中的argonaute 2 (AGO2)結合。這些外泌體高效且特異性地將MOR siRNA傳送到了Neuro2A細胞和小鼠大腦中。研究人員證實負載siRNA的RVG外泌體顯著降低了MOR mRNA和蛋白質水平。RVG外泌體傳送的MOR siRNA通過MOR表達水平有力地抑制了嗎啡復吸。

      研究結果證實了,定向RVG外泌體可以有效地將siRNA傳送至中樞神經系統中,通過下調MOR表達水平來介導治療嗎啡復吸。由此,為毒品復吸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治療策略。

      A panel of four decreased serum microRNAs as a novel biomarker for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多在60歲前后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早在臨床前期尚未出現典型臨床癥狀時,帕金森病患者即已出現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因此,如果能在退行性病變早期及時明確診斷并予以治療,將會減緩疾病進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目前尚未獲得早期診斷帕金森病的敏感、非侵入性生物標志物。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旨在探討利用循環microRNAs (miRNAs)作為帕金森病新型生物標志物的可能性。他們利用Solexa測序技術和實時定量PCR篩查和驗證了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發生改變的血清miRNAs。

      結果發現相比對照人群,在帕金森病患者中血清miR-141、miR-214、miR-146b-5p和miR-193a-3p顯著江邵。并且,這 4種miRNA還區分出了HY 1期和2期帕金森病患者與對照人群。因此,這四種miRNAs有可能為早期診斷帕金森病提供了一些新型的生物標志物。

    相關文章

    小RNA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生命和治療疾病?

    ·幾名專家表示“有些吃驚”,但也表示該結果在情理之中。這不僅因為安布羅斯與魯弗肯是該領域中無可置疑的先驅,也因為小RNA在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上的重要性值得第二塊獎牌。·miRNA是一類長度僅約20~2......

    “減肥神藥”成“萬能藥”?科學家們表示質疑

    ·“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證明這些藥物在哪些情況下是有用的。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可能更難。例如,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GLP-1藥物起作用的原因似乎很簡單:減肥提供了大部分好處。但是在成癮和帕金森病等疾病中......

    我國科研人員證實帕金森病或源于腸道假說

    9月6日,記者從深圳理工大學獲悉,該校生命健康學院教授葉克強團隊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教授武勝昔、研究員項捷團隊,通過構建一種全新的腸道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證實帕金森病病理過程始于腸道這一假說。......

    科學家發現新型抗帕金森病的先導化合物

    7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偉波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健課題組、浙江大學教授徐曉軍課題組合作,實現了一類大環磺酰胺化合物的設計與合成,并從中發現了靶向沉默信息調節因子3(SIRT3......

    準確率達79%血液蛋白或有助預測帕金森病

    科學家研究認為,血液中的蛋白質或有助于預測帕金森病,且可以在相關癥狀出現前提前7年預測該病。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癥狀表現為行動遲緩、僵硬和靜止性顫抖。在出現......

    新技術可提前7年預測帕金森病

    根據《自然-通訊》6月1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血液中的蛋白質或許有助于在運動癥狀出現的7年前預測帕金森病的發生。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癥狀表現為行動遲緩、僵硬和靜止性顫抖。病人在出現運動癥狀前會......

    AI將帕金森病藥物設計提速十倍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使用人工智能(AI)技術大幅加快了帕金森病治療方法的開發。他們設計并使用了一種基于AI的策略,來識別阻止α-突觸核蛋白(帕金森病的特征蛋白)聚集的小分子。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自然......

    單克隆抗體能減緩快速發展型帕金森病

    科技日報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醫學》16日發表一項對大規模II期臨床試驗數據的探索性分析顯示,單克隆抗體prasinezumab能減少快速發展型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退化跡象。......

    復旦團隊新發現:嚴重社交孤立者患帕金森病風險提高19%

    ·相較于低社會孤立組,嚴重社會孤立組未來患帕金森病的風險提高19%。高危人群中,嚴重社交孤立者未來患帕金森的風險升高28%。社交孤立可能增加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風險?當地......

    藥物+手術可化解帕金森病的定身術

    “開了!”隨著一句響亮的發聲,坐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以下簡稱南方醫院)神經外科遠程程控室椅子上形同雕塑的劉先生(化名)突然興奮地站了起來,他激動地說身體像解封了一樣,并不停地在房間里走來走去。這是......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