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2-08 16:28 原文鏈接: 屠呦呦:諾貝爾獎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的嘉獎

      12月7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屠呦呦(右)在卡羅琳醫學院發表演講。當日,屠呦呦出席在卡羅琳醫學院舉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講座,為瑞典民眾介紹青蒿素等科研成果。

      應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邀請,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女士于當地時間7日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用中文發表“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

      屠呦呦在演講中首先向諾貝爾獎評委會表示感謝,她說,諾貝爾獎基金會授予我2015年生理學和醫學獎,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

      屠呦呦稱,瘧疾對世界公共衛生依然是個嚴重挑戰,據統計,全球97個國家和地區的33億人口仍然遭遇瘧疾的威脅,其中12億人生活在高危區域,這些區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千分之一。

      屠呦呦在演講中表示,在大湄公河地區,包括吉卜賽、老撾、越南、泰國等地區,已經出現對青蒿素抗瘧的抗藥性,對絕大多數抗瘧藥產生抗藥性,不僅在大湄公河流域有抗藥性,在非洲少數地區也出現了抗藥性,這些情況都是嚴重的警示。

      在演講結束之前,屠呦呦表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從這一保護中發掘出來的,通過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歷程,我深深地感到中西醫藥各有所長,兩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當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大自然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資源。

      10月5日,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屠呦呦為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之一。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

      ■ 鏈接

      屠呦呦稱從未考慮過獲獎

      在6日舉行的一場諾獎獲得者新聞發布會上,屠呦呦呼吁有關各方應更加關注并一道努力抗擊瘧疾,并表示從來沒有考慮過獲得諾獎的事。

      屠呦呦當天同另外兩名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共同出席了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屠呦呦佩戴亮黃色絲巾,活動主辦方還特意為屠呦呦提前準備了一壺熱茶。

      談起自己多年來專注的研究課題,屠呦呦講述起青蒿素是如何與現代醫學相結合并救治病人的。

      屠呦呦對于青蒿素耐藥性問題十分關注。一位西方媒體記者問屠呦呦:得到諾貝爾獎會給她的科研工作帶來什么改變?屠呦呦直率地回答說:“當初接受任務的時候,瘧疾的危害相當嚴重。那個時候,我沒有過多考慮其他的問題,只是一心想把任務完成。現在,我感覺自己的工作還沒有做完,(青蒿素)耐藥性問題已經出現,我關心的是這個問題。得獎之后會怎么樣?我從來沒有考慮過,也不太感興趣。”

      屠呦呦諾獎之旅

      4日下午,屠呦呦抵達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阿蘭達機場,參加“諾貝爾周”系列活動。

      6日,屠呦呦及其他諾獎獲得者前往諾貝爾博物館參觀,在博物館里的椅子上簽名并贈送個人紀念品。

      6日下午,屠呦呦和其他兩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

      7日下午,屠呦呦將在卡羅琳醫學院發表題為“青蒿素的發現:中醫給世界的禮物”的演講。

      8日,當地華人報社將組織交流會,由瑞典醫藥管理局人士和斯德哥爾摩的醫生參加,屠呦呦將和他們共同探討中醫藥話題。

      10日下午,諾貝爾頒獎典禮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典禮約一個半小時。瑞典國王將依次為獲獎者頒發諾貝爾獎證書和獎章。

      10日晚上,全體獲獎者將到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參加晚宴,屠呦呦等諾獎得主將與瑞典國王進行短暫會談。

      13日,屠呦呦將離開瑞典結束“諾獎之旅”。

      注:上述時間為瑞典當地時間。

    相關文章

    復旦團隊發現青蒿素新用途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青蒿素能夠通過抑制卵巢中雄激素的合成,從根本上解決激素失衡問題,從而對多囊卵巢綜合......

    復旦團隊發現青蒿素新用途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青蒿素能夠通過抑制卵巢中雄激素的合成,從根本上解決激素失衡問題,從而對多囊卵巢綜合......

    復旦最新成果:青蒿素類衍生物可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

    2024年6月14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湯其群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上發表了題為:Artemisininsamelioratepolycysticovariansynd......

    諾獎得主論文因數據問題面臨審查

    由諾貝爾獎得主、神經科學家ThomasSüdhof合著的幾篇論文正在接受審查,因為線上評論者對數據重復、圖像差異和其他問題提出了質疑。ThomasSüdhof 圖片來源:JORGEGUERR......

    屠呦呦:希望更多年輕人接過科技創新的接力棒

    4月2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在2024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女性創新論壇上《致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中表示,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關鍵變量,作為一名女科技工作者,她欣......

    屠呦呦:希望更多年輕人接過科技創新的接力棒

    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記者羅海兵)4月2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在2024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女性創新論壇上《致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中表示,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

    剛剛!諾獎得主涉嫌造假又被撤稿還有52篇論文P圖造假

    201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聯合授予WilliamG.KaelinJr、SirPeterJ.Ratcliffe和GreggL.Semenza,以表彰他們“對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發現”。近期,Gr......

    愛“遲到”的諾貝爾獎讓科學家獲得認可的道路越來越長

    近日,2023諾貝爾獎揭曉。能夠獲得這項一年一度的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科學獎項,是對獲獎者努力的最大認可。但是有研究發現,這種“認可”到得越來越遲了——幾乎一半的獲獎者從做出有諾貝爾價值的發現到獲得該獎項......

    開發下一代RNA藥物,新科諾獎得主魏斯曼創立新公司,已完成2.7億美元A輪融資

    2023年10月2日,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mRNA技術的兩位奠基人——KatalinKarikó、DrewWeissman。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核苷堿基修飾,從而開發出了有效的mRNA疫苗來對抗C......

    阿秒激光:為“狂飆”的電子攝影

    皮埃爾·阿戈斯蒂尼(左)、費倫茨·克勞斯(中)和安妮·呂利耶(右)因“用實驗方法產生了可用于研究物質中的電子動力學的阿秒量級光脈沖”而獲得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就像我們用光來觀察周圍的宏觀世界一樣,......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