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重大精神疾病防治關鍵技術研究”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項目驗收。
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完成了成人和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尤其對兒童青少年流行病學資料提供了部分基礎數據;進一步探索了抑郁和焦慮等疾病發生、發展及其干預應答反應的腦機制,初步建立了規范化干預技術;調查了綜合醫院醫師對焦慮和抑郁障礙的診療率及相關因素;研究了常用抗精神病藥物個體差異的遺傳基礎,探索了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開展了新型毒品成癮遺傳易感性、候選生物標志物、成癮顯著特征候選藥物研發關鍵技術、干預模式等研究;自主開發了與光基因調控技術相關的硬件裝置,并推廣到全國多家科研單位;發現數個具有治療指導意義的分子遺傳標志物,初步完成“一站式”疾病分子診療技術平臺建設。專家組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
科技部社發司、生物中心和風險中心,以及該項目組織單位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有關同志參加了會議。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和精神病基因組學聯盟(PsychiatricGenomicsConsortium)的研究人員發現許多不同的精神疾病具有相同的遺傳結構。在給定的年份中,精神......
近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現代服務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重點專項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辦)組織專家在北京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牽頭的“分布式科技資源體系及服務評價技術研究”項目進行了中期檢查......
2019年7月20日下午,在這激情飛揚的盛夏,來到美麗的南國,來到了熱帶風情城市—“椰城”海口,與最熱情的同道歡聚一堂,共同分享此次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主辦,人民網·人民健康、海口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海......
在曬太陽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對大腦健康非常關鍵。近日一項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會影響大腦中一種支撐神經元的“支架”。這一發現或有助于開發針對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癥)的精神疾病的......
馬化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獲悉,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加強中國關鍵核心技術與基礎科學研究的建議》(以下簡稱《建......
神經科學家首次通過單個神經元追蹤技術發現了人腦與猴腦的“軟件”差異。他們發現人腦會犧牲“穩健性”(robustness,神經元信號的同步程度),換取更高的信息處理效率。研究人員推測這一研究結果或能解釋......
晝夜節律,又叫“生物鐘”,是發生在人類等大多數生物中的周期性變化過程,包括激素水平、體溫調節和睡眠-覺醒模式周期性交替等。已有研究證據表明,晝夜節律的改變與疾病的發展有關,特別是代謝和精神紊亂。近期,......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IF=41.06)和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IF=16.71)同期發表了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遺傳學研究中心劉春宇教授和陳超副教授......
在12月26日召開的2018全國交通運輸部工作會議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透露,國產C919大飛機突破100余項關鍵技術。李小鵬在當天的會議上還列舉了2018年交通運輸領域取得的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如......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美國埃默里大學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美國圣裘德兒童研究醫院、東南大學等機構合作,首次提供了miR-137缺失導致精神疾病的在體實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