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山體滑坡災害的救援正在緊張進行中。21日晚,深圳光啟理工研究院調集的航天級多功能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設備和應急版“云端”號Cloudmini雙雙升空,隨后,光啟團隊連夜掃描收集了大量被泥石流掩蓋區域的圖像。22日9時許,光啟團隊和現場搶險救援指揮部交接了已經定位的16個掩埋點的30多棟建筑的具體位置。指揮部對光啟標注的16個掩埋點已進行分組,展開有針對性的人員搜救。
由于泥石流的掩埋,現場形成了新的高低不平的地形,難以確定房屋被掩埋的精確位置,而最有可能找到幸存者的地方,就是那些房屋的內部。經過對觀測設備熱成像等綜合信息進行大數據處理,以及工程師現場建模計算,光啟團隊確定了大部分被掩埋樓棟的位置,并在災害核心區連夜徒步放置標記物,繪制出“泥下地圖”。
光啟技術人員介紹,其背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熱成像對整個區域的地理信息進行重建,同時,根據流體力學原理,對泥石流破壞機理、流向和作用力現場進行建模分析,得出樓房被沖刷的相對位移以及坍塌方位。對照災害發生前的地理信息圖,確認了被掩埋樓房的大體位置。再利用熱成像攝像頭,指導人員實地安放掩埋點標志。
光啟團隊成員回憶,在熱成像攝像頭的指引下,他們一直徒步走到了泥石流的源頭區域。“扛著沉重的標記物,幾乎走遍了整個災害區域,周圍飄蕩著各種異味。由于土質松軟,每走一步,雙腿就陷入泥潭中。走著走著,有時發現自己腳兩邊都是屋頂。”至22日凌晨5時30分,已經確認標記出16處掩埋點,涉及被掩埋房屋30余棟。
又訊22日15時,深圳滑坡災害第五場發布會通報,截至發布會前,挖出第一位遇難者,失聯人數降至76人,其中男性51人,女性25人。73人身份已經確定,另有3人身份仍在核實。
滑坡災害現場仍有個別地方探測到生命跡象,救援人員正在全力以赴爭分奪秒地開展救援。
隨著理念的演進和科技的發展,對地球系統的觀測正從看清地球的樣貌深入拓展到探測地球圈層的內在。“透視地球”基于多種對地觀測手段對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等地球空間物理要素、內部結構及其演變過程進行精......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高分十四號衛星是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
來自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及相關國家和地區,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球觀測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等國際組織的300余位空間對地觀測領域學者和管理專家,16日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空間認知國際會議”......
深圳山體滑坡災害的救援正在緊張進行中。21日晚,深圳光啟理工研究院調集的航天級多功能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設備和應急版“云端”號Cloudmini雙雙升空,隨后,光啟團隊連夜掃描收集了大量被泥石流掩蓋區域的......
深圳山體滑坡災害的救援正在緊張進行中。21日晚,深圳光啟理工研究院調集的航天級多功能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設備和應急版“云端”號Cloudmini雙雙升空,隨后,光啟團隊連夜掃描收集了大量被泥石流掩蓋區域的......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6月6日公布了我國“高分一號”衛星獲取的首批影像圖,表明衛星達到設計要求,實現了為國土、環境、農業等領域提供精準服務的目標。“高分一號”衛星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
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4月26日12時13分04秒,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一號”衛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由土耳其、阿根廷、厄瓜多爾研制的三顆微小衛星,本次發......
26日中午12時13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高分一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重大科技專項“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的首發星。同時,此次任務還成功搭載......
6月21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題為《新一代數字地球》(Next-GenerationDigitalEarth)的文章。論文對數字地球科學領域取得的進展進行了分析,對數字地球內......
記者日前從獲悉,我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目前各系統研制和試驗任務正在順利進行,計劃2013年開始陸續研制發射新型衛星并投入使用,至2020年前后建成全系統。高分......